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MBA_CH1_宏观经济学导论
MBA_CH1_宏观经济学导论
▪ 增长源泉
➢ 劳动人口增长 ➢ 劳动生产率增长: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
素。
7
美国1900-2000的经济增长
8
1.1.2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不可能以一种 不变的速度进行
▪ 宏观经济学家用商业周期来描述短期经济 活动的急剧收缩与扩张
9
1.1.3 失业(Unemployment)
央行历次调整利率时间及内容
调整内容
公布第二交易日股市表现(沪指)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 分点
上证指数开于4091.24点,盘中 最高4220.32点,收盘收于 4213.36点,涨154.51点或 3.81%。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
5月21日 开盘:3902.35低开
▪ 基本概念
➢ 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 度量方法
➢ 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力人口
10
美国1900-2000的失业率
11
1.1.4 通货膨胀(Inflation)
▪ 基本概念
➢ 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连续在一 段时间内普遍上涨。
▪ 产生原因
➢ 发行货币过量、投资消费需求过望、工资等成 本上升等。
3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4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经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数学家、 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 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事件或公共政策时, 总是记着各种模型。”
——格里高里.曼昆
5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
美国1900-2000年的通货膨胀
13
1.1.5 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 Economy)
▪ 封闭经济 ▪ 开放经济
➢ 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 ➢ 外贸盈余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政的影响
14
美国1960-2000年的贸易盈余
15
1.1.6 宏观经济政策(Macro Economic Policy)
19
1.2.1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
▪ 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50-1952) 经济恢复时期
国民收入358亿增加到589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19.3%
➢ 第二阶段(1953-1957) 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规模投资和基本建设,平均年增长率达到8.9%
➢ 第三阶段(1958-1978) 动荡时期
27
中国法定存款利率(一年期, 1990-2007)
28
1.2.4 中国的对外开放
▪ 1979年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 高
▪ 2001年加入WTO
29
中国进出口总额(1990-2006)
30
宏观经济预警信号图
31
1.3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存在的意义
▪ 宏观经济预测 ▪ 宏观经济分析 ▪ 宏观经济研究
33
1.4.1 早期的宏观经济思想
▪ 代表人物:大卫∙休谟 ▪ 货币数量公式
PQ=MV
➢ 这一公式是一切货币数量理论的基础,也是当 代货币分析的理论基础。
34
1.4.2 古典方法
▪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 《国富论》(1776)
➢ “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并使其达到最优状 态的理论建立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之上,即 所有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商品 市场,必须运行良好。
24
中国CPI/PPI与CPI同比增长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问题 思考: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并不是国内总供求关系 失衡,也不是因为农产 品出现了供求失衡,而 主要是国际能源价格上 涨导致的粮价上涨。
——樊纲(2007/08/24)
25
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1990-2006)
26
1.2.3 中国的金融改革
38
1.4.5 新古典宏观
▪ 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巴罗、格罗斯 曼等
❖ 试图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
❖ 新古典宏观认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依据的凯 恩斯理论,没有把公众对政府政策以及其他经 济信息的反应考虑在内,因而政府经济政策的 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 新古典宏观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髓:崇尚自由 竞争的市场经济,强调要把公众对所有可能获 得经济信息,包括政府政策的理性反应,纳入 宏观经济模型之中。
➢ 其次,政府的经济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是引起 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罪魁祸首。
➢ 政府唯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给这种市场力量创 造一个良好发挥作用的环境,而最佳的方法就 是把货币的发行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增长范围 之内。
➢ 其确定货币增长速度的方法是一种改良了货币 数量论,被称为现代货币数量论或货币主义。
37
1.4.4 货币主义(续)
公布第二交易日股市表现(沪指)
开盘
收盘
涨跌幅(%)
3784.27 3287.68
2999 2668 1853 1648 1559
3841.27 3323.59
3040 2641 1886 1665 1586
+2.17 +0.13 +1.40 -2.74 +1.07 +0.04 +0.75
7%
7.5%
39
1.4.6 新凯恩斯主义
▪ 代表人物:斯蒂格列茨、阿克洛夫、曼昆 等
• 供给方面的干扰(如实际 经济周期理论所认 为的)和需求方面的干扰(如新古典主义者所 认为的)都可能成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冲击。
• 新凯恩斯主义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新古典理 论的区别在于,他们不相信市场经济总能吸收 各种冲击的影响而恢复充分就业,相反,在大 多数情况下,经济中存在着一种机制,扩大这 些冲击并使其作用持续,经济要恢复到原来局 面,需要有一相当长的过程。
➢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凯恩斯学派虽然受到货币 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挑战,但它在莫迪利安尼、 克莱因、托宾和希克斯等人的不断完善、发展 下,仍然在当今的主流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36
1.4.4 货币主义
▪ 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
➢ 货币主义首先认为,让市场力量发挥其充分的 作用,经济能够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 “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的实质是:个人在追求 他们各自的最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市场上表 达供求意向,市场价格对此作出充分反应和调 整,使每个市场达到供求均衡。
35
1.4.3 凯恩斯的方法
▪ 代表人物:梅纳德·凯恩斯
▪ 《通论》(1936)
➢ 对经济大萧条中资源的普遍未被充分理论用提 供了一种解释。与古典方法不同的是,凯恩斯 认为市场上的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是刚性的,或 者说价格调整慢于数量调整,经济活动下降的 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 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 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 的运作。
6
1.1.1 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 财政政策
➢ 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 货币政策
➢ 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 供给增长速度
16
宏观经济政策:中国利率调整 (1993-2007)
次数
9
8 7 6 5 4 3 2 1
调整时间
2007年07月20日
2007年05月19日 2007年03月18日 2006年08月19日 2006年04月28日 2005年03月17日 2004年10月29日 1993年07月11日 1993年05月15日
17
沪指下跌27.43点
宏观经济政策:中国存款准备金历次调整 (1984-2007)
次数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时间
07年06月5日 07年05月15日 07年04月16日 07年02月25日 07年01月15日 06年11月15日 06年08月15日 06年07月05日
40
第五节
宏观经济研究的共同方法 及教学安排
41
1.5.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 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都综合为三个市 场: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和服务以及劳动市场。
▪ 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 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必要的假
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利用现实世界的数据来检验 理论模型。 ▪ 当出现新的问题和现象时,进行宏观经济研究,得到的宏 观经济理论的逻辑框架称为宏观经济模型,相当多的宏观 经济模型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 ▪ 翻开高级宏观经学的课本都是数学模型。因此,要想在经 济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必须有坚实的数学基础。
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 盘1440,涨23点,大涨1.66%
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沪综指下跌0.96%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沪指大跌1.58%,报收于1320 点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
沪指下跌23.05点
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 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
0.5%
1633.27
1635.50
+0.14
6%
7%
1%
1392.90
1381.44-0.71ຫໍສະໝຸດ 8%6%-2%
1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