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

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

列强侵华
一、鸦片战争
1.战争双方:中国清朝VS 英国
2.结果: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赔款割地。

3.历史意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双方:英国、法国VS 清朝
2.结果:联军获胜,签订《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3.历史意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三、中法战争
1.战争双方:清政府(刘永福、冯子才、刘铭传)VS 法国
2.结果:“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中法新约》。

3.历史意义:法国实现了据越侵华的图谋,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广西,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四、甲午战争
1.战争双方:清政府VS 日本
2.结果: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订了《马关条约》。

3.历史意义: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五、八国联军侵华背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1.战争双方:英、俄、德、法、美、日、意、奥VS 清政府
2.结果:中国战败,与11 国签订《辛丑条约》。

3.历史意义: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山革命
一、辛亥革命
1.时间:1911 年
2.标志:武昌起义
3.性质: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二、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指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 年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

三、护国运动
袁世凯在1915 年12 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
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

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

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四、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是指1917 年7 月到1918 年5 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五、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1 年-1922 年,孙中山重组军政府,并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由广东进攻江西,北伐直系。

但由于陈炯明叛变,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这是孙中山遭受的他一生中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后续: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决定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

毛蒋斗法
一、北伐战争背景:国共合作时间:1926 年7 月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统治,统一全国。

2.主要成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双半社会性质未改变。

二、南昌起义
1.时间:1927 年8 月1 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
3.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三、秋收起义
1.时间:1927 年9 月
2.领导人:毛泽东
3.历史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四、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是指1930 年5 月至11 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的一场新军阀混战。

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

五、长征
1.时间:1934 年10 月至1936 年10 月
2.性质: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3.结束:1935 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936 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

六、抗日战争
七、解放战争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