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机理及其分析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机理及其分析
五.微动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概念: 两接触表面间没有宏观相对运动,但在外 界变动负荷影响下,有小振幅的相对振动(一般小 于100微米),此时接触表面间产生大量的微小氧 化物磨损粉末,因此造成的磨损称为微动磨损。
过程
微动磨损是一种复合形式的磨损。包括: ➢ 粘着磨损 ➢ 氧化磨损 ➢ 磨料磨损
影响因素 防治措施
屑时,可将零件材料在仿效运行工况下进行模拟 试验,以验证初步判断
5. 在完成各项检验后,将所得原始数据和试验结果 汇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然后从设计、选材、材 质、加工工艺、装配运行操作、维护及环境介质 等因素中找出失效零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意 见
四.失效分析举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燃机摇臂杆断裂失效。
END
思考题
1. 气缸-活塞环的磨损规律是什么? 为什么?
2. 零件磨损量如何测定?
参考答案
1. 气缸-活塞环的磨损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规律:高度方向,上大下小;圆周方向不规则 影响因素:磨料、工作气体压力、润滑和腐蚀 物质。
2. 零件磨损量如何测定? 直接测量法:表面测量法、称重法、刻痕法和
快速磨损法; 间接测量法:光谱分析法和同位素法。
四.提高汽车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方法
➢ 延续疲劳裂纹萌生时间 ➢ 降低疲劳裂纹扩展的速率
➢ 提高疲劳裂纹门槛值△km长度
思考题
1. 疲劳断裂与磨损的区别
损伤形式 比较因素
损坏形式
疲劳磨损
受力情况
表面变形
初始裂纹
疲劳断裂
第四节 汽车零部件腐蚀失效及其机 理
零件受周围介质作用而引起的损坏称为零件的 腐蚀。按腐蚀机理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汽车上约20%的零件因腐蚀而失效。
一. 化学腐蚀失效机理
金属零件与介质直接发生化学作用面引起 的损伤称为化学腐蚀。
二. 电化学腐蚀失效机理
电化学腐蚀是两个不同的金属在一个导电溶 液中形成一对电极,产生电化学反应而发生腐蚀 的作用,使充当阳极的金属被腐蚀。
三. 汽车零件的老化
橡胶、塑科制品和电子元件等汽车用零件, 随着时间的增长,原有的性能会逐渐衰退称为老 化现象。
故障(失效)树分析法 特征因素图分析法 摩擦学系统失效分析法
二.金属的断裂断口分析技术
➢ 一次加载断裂断口 延性断裂断口 脆性断裂断口 混合断口
➢ 宏观断裂断口分析程序 ➢ 微观断口分析
三.失效分析的步骤
1. 收集原始资料 2. 收集失效零件的残骸 3. 确定和分析失效模式 4. 对一些重要零件或在一些工况下不可能回收磨
第二节 汽车零部件磨损失效模式 与失效机理
一.磨料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概念:物体表面与硬质颗粒或硬质凸出物(包括硬 金属)相互摩擦引起表面材料损失的现象称为磨料磨 损。
磨料磨损的四种假说: 以微量切削为主的假说 以疲劳破坏为主的假说 以压痕为主的假说 将断裂作为主要作用的假说
影响因素 防治措施
与可靠性分析比较,有何不同?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 类
一.失效的概念
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规定的功能称为失 效。
失效不仅是指完全丧失原定功能,而且还包 含功能降低和有严重损伤或隐患、继续使用 会失去可靠性及安全性的零部件。
二、失效的基本类型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工作条件 设计制造 使用与维修
跟进思考!
3. 哪一种零件磨损量测定方法适合于发动机车载 检测?
第三节 汽车零部件疲劳断裂失效 及其机理
零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工作而 发生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断裂。疲劳断裂是汽车零 部件中常见的失效方式之一,也是危害性最大的一 种失效方式。
一.疲劳断裂失效的分类
二.疲劳断裂失效机理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机 理及其分析
主要内容: 一. 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二. 汽车零部件磨损失效模式 三. 汽车零部件疲劳断裂失效及其机理 四. 汽车零部件腐蚀失效及其机理 五. 汽车零部件变形失效机理 六.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方法
导言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是研究汽车零部件 丧失其规定功能的原因。特征和规律;研 究其失效分析技术和预防技术,其目的在 十分析零部件失效的原因;提出改进和预 防措施,从而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第五节 汽车零部件变形失效机理
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承载或内部应力的作 用,使零件的尺寸和形状改变的现象称为零件的变形。
零件变形失效的类型有: ➢ 弹性变形失效 ➢ 塑性变形失效 ➢ 蛹变失效
第六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方法
一.失效分析的基本思路
➢ 按分析检验项目进行失效分析 ➢ 按失效模式进行分析 ➢ 系统工程分析方法
金属零件疲劳断裂实质上是一个累积损伤过程。大 体上可划分为滑移、裂纹成核、微观裂纹扩展、宏 观裂纹扩展、最终断裂几个过程。 金属零件疲劳断裂实质上是一个累积损伤过程。 ➢ 疲劳裂纹的萌生 ➢ 疲劳裂纹的扩展
三.疲劳断口宏现形貌特征
典型宏观疲劳断口分为三个区域: ➢ 疲劳源区 ➢ 疲劳裂纹扩展区 ➢ 瞬时断裂区
二.粘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概念: 摩擦副相对运动时,由于固相焊合作用的结 果,造成接触面金属损耗的现象称为粘着磨损。
机理 影响因素 防治措施
三.表面疲劳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概念: 两接触表面在交变接触压应力的作用下, 材料表面因疲劳而产生物质损失的现象称为表面 疲劳磨损。
表面疲劳磨损失效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疲劳核心裂纹的形成; 疲劳裂纹的发展直至材料微粒的脱落。
3种理论 ➢ 最大剪应力理论--裂纹起源于次表层 ➢ 油楔理论--裂纹起源于摩擦表面 ➢ 裂纹起源于硬化层与芯部过渡区
影响因素 防治措施
四.腐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概念: 零件表面在摩擦过程中,表面金屑与周围 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因而出现物质损失 的现象称为腐蚀磨损。
腐蚀磨损通常分为: ➢ 氧化磨损 ➢ 特殊介质的腐蚀磨损 ➢ 气蚀(穴蚀) ➢ 氢致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