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组织与中国关系

国际经济组织与中国关系

二战后至二十世纪末期产生的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组
织(节选)
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国际经济组织是国家间经济联系密切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以及各国在经济上存在愈来愈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国际经济租住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国际经济组织,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也被简称为"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几乎全部是二战以后才建立起来的。

其中,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与中国关系甚微密切。

1.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

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自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亚太经合组织便成为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开展互利合作、开展多边外交、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

作为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中国一贯重视并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各领域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了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了许多积极、平衡、合理的政策主张和倡议,得到了亚太各经济体的接受和赞同。

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依托。

中国对外贸易的大约70%、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70%以上来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

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内发挥着极具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通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01年10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

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和《数字亚太经合组织战略》等重要文件,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有关成员双边关系的发展。

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才使东南亚国家减少了由于亚洲金融危机而蒙受的损失。

中国成为APEC的成员提高了其作为地区领导者以及在全球舞台上的作用。

中国作为APEC的成员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贸易自由化,无论是在反恐还是在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的贡献都是积极而重大的, 发挥着经济和政治主导作用。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一个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总部设在美国首都
华盛顿。

它是根据1944年7月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0月27日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运作,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时产生的外汇资金需求。

它的资金来源于各成员国认缴的份额。

各成员国的份额由该组织根据各国的国民收入、黄金和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额以及出口的波动性等经济指标确定。

成员国的主要权利是按所缴份额的比例借用外汇。

IMF是以份额为基础的国际金融机构。

份额既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又是决定该国在IMF内部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

但是,由于IMF份额计算公式的缺陷,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以及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这与近几十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平均水平高于发达国家的事实是相矛盾的。

今年是基金组织完成第十四次份额审查之前的最后一年,整场份额调整的故事主角会在中国身上,中国在新一轮份额调整中将大大受益。

预计中国经过这一轮份额调整之后,会成为IMF的5大会员国之一(中国目前的份额为3.66%,在基金组织中排名第六)。

3.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

其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截至今年10月底,该组织有成员134个,现任总干事是新西兰的迈克尔·肯尼思·穆尔。

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不同成员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缩小了它们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

中国“入世”,将是“世贸组织”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从此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组织,使它不仅反映发达国家的声音,而且也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从而使之面目一新,开始它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为了加入世贸组织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利大于弊,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第一,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改善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条件,扩大我国出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出口需求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目前世贸组织成员国已达135个,在全球贸易中占95%。

中国进出口贸易,大约有90%是与世贸组织成员国进行的。

加入世贸组织可以享受成员国之间的普遍最惠国待遇,不必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遭到美国一年一度的非难。

这些都有助于改善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环境,有助于扩大我国出口,有助于保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据测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每年将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三个百分点,200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将从今年的3300亿美元增至6000亿美元,增加近一倍。

第二,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予世界市场的经济竞争。

首先是中国可以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世贸组织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维护中国的合法权益;其次,有利于中国反对美国等主要贸易大国对中国纺织品等出口商品不同程度的贸易歧视措施,迫使他们减少和取消这些措施;再次,在与世贸组织成员国发生贸易争端时,可以作为平等成员由世贸组织的仲裁机构处理,享受平等的待遇,避免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第三,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引进外资。

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中国发展经济
的重要资金来源。

加入世贸组织,给外商以国民待遇,使外商享受与中国投资者同等的权利,能够鼓励更多的外商来中国投资,并通过利用外资,引进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第四,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深化国企改革,提高企业素质。

改革与开放是互相促进的。

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企业面临着外厂高的激烈竞争。

如果管理体制不改革,企业素质不改善,产品质量不提高,就将被淘汰出局。

这种激烈的竞争,加大了国企改革的外部压力,增强了国企改革的紧迫感,有利于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

第五,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将逐步降低,一些进口商品的价格将有所下降;同时加入世贸组织,扩大了出口,增加了外商直接投资,也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4.联合国
联合国于1945年10月24日成立,由51个国家承诺通过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维护和平。

联合国共有191个会员国。

一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时,同意接受《联合国宪章》的义务。

《联合国宪章》是一个国际条约,其中规定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根据《宪章》,联合国的四项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问题,增进对人权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联合国并非世界政府,不制定法律。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发起国之一,先后参加了筹备成立联合国的华盛顿会议、莫斯科会议、华盛顿橡树园会议和旧金山会议,为《联合国宪章》的正式生效和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特别是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认真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切实履行联合国的各项义务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职责,在联合国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扩大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意义在于:首先加入联合国,该国主体资格合法政府,属于主权国家;其次是联合国成员具有合法权利,如中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的“民主原则”中的否决权,国际事务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最好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