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类型比较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制度和体制还不够完善。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建设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建设智慧城市,对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科学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已将超过55%,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社会的发展阶段。
城市居民对物质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全球物?联网、移动宽带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迅速引起了全社会以及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些发达城市,例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已经相继推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
我国要不断总结这些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全面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进程。
一、智慧城市的特征分析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和先进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进行感测、分析和整合,对民生、环保、城市服务等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反应,推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一个新时代名词,其构架分为信息采集层、运作操控层和决策支持层三个层面。
智慧城市的特征包括:智慧城市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使
城市实现更高程度的智慧化;城市高宽带能够实现多方协作远程操作,更便捷快速的进行互联互通;网络预警提高了预警的灵敏度;通过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可以构建以政府、居民、企业互动的管理与服务平台,更全面的协调行动,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高效的基础条件。
二、智慧城市的类型比较分析
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以来,很多城市纷纷开始实践,大部分城市会选择单一目标定位,有重点的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下面,对我国现有的三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进行比较:
(一)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先导的模式
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先导的模式,顾名思议就是以城市信息建设为重点,通过光纤网、有线网和无线网三网融合,大规模部署无线信息采集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以此为目标条件进行建设的智慧城市又叫做感知城市。
成都最早开始建设无线城市,重点发展成都物?联网产业的通信基础。
上海、南京、烟台等地也是以城市信息基础为先导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
(二)以智慧产业发展为驱动的模式
在进行感知城市建设时,以物联网相关产业为重点发展对象,出台物联网产业的扶持政策,并通过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区,提高工作人员环境和待遇,不断吸引新一代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以重点企业为实验点,培育产业发展,再逐步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感知城市的建设。
目前,无锡已经为城市自身制定好未来几年智慧城市
建设目标,即:充分利用国家传感网络创新示范区的优势条件,发挥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先发优势,争取进入全国和世界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列。
无锡始终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逐步达到中心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三)以智慧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模式
在建设感知城市过程中,应当在城市交通、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领域优先发展一批示范应用基地,重点突破,以发达区域带动不发达区域的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发展,深入建设感知城市。
以智慧交通建设为重点,制定现代化智能交通管理体系,有效结合地理条件优势,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改革城市医疗卫生体制,建设智慧医疗,建立起智慧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和药品的监督管理体制等。
以建立新型学习电子政务平台为重点,实现向服务型的高效率政府转型,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四)以大胆创新为内在推动力
智慧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城市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突破口,大胆创新,加大物质基础支持,不断完善智慧基础产业基地,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在“智慧南京”建设过程中,致力于把南京建设成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发展的支柱,通过科技创新,不断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五)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为了实
现在城市内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的目标,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是关键,培养新一代智慧型人才,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智慧的源泉。
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时,要从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险等多个方面,全面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三、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物联网、移动宽带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和逐步应用,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的新的发展模式,赋予了城市形态极大的创造力,迅速引起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它顺应了先进城市发展和技术革新的时代潮流。
智慧城市概念自被提出以来,因其以关注城市发展建设为出发点,迅速被世界各国和全社会所接受,并得到一致认可与好评。
建设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低碳、节能环保等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有效应用,给知识型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和发展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构建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在不断推进,主要依赖于优良的建设智慧城市办法。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展现了政府的指导职能,实现“三网”融合,先发展试点城市建设,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带动相对落后城市及其他产业的发展。
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根据自身城市的发展特点和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有重点的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很多城市有很多的相似点,比如信息基础设施差异不大,政府服务能力水平相差不明显,组织体系水平相
近。
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城市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样,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产业基础各不相同。
深圳、上海基础较好,昆明、江门等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规划方案的制定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是大城市较中小城市在这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用户能力基础不同,深圳、昆明优势较为明显,重庆和株洲智慧城市用户能力较为薄弱。
结语
目前,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制度和体制还不够完善。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建设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建设智慧城市,对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城市在未来建设中,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逐级实施,大力培养人才,进行产业创新,完善服务平台,带动全市居民投身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建设有特色的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许晶华.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类型比较研究[J]. 城市观察,2012,04:5-18.
[2]李媛媛. 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法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3.
[3]吕晶. 技术哲学视阈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13.
[4]陈友福.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
[5]肖如斐.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6]岳贤平.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宁波“易简”公司发展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3.
[7]张明柱. 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
[8]朱小丽. 基于对标的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