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国外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
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社会水平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
建设。21世纪初期,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开展
了智慧城市的实践,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
城市建设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国内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城镇化率
从2005年的42.99%上升至2015年的56.1%。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
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每年还将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市。我国在城镇化
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城市病”,城市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不断突出。
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不断深化城市功能
以提高利用效率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城市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提升
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与城镇
化结合的最佳模式,将充分发挥产业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萌芽期和推进期。2010年是我
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萌芽阶段。继2010
年宁波市在政府的全面推动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其他城市纷纷效仿,智慧
城市在我国的建设风生水起,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
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
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截止2016年初,全国已经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
试点。
2016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等八大技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
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三五”期间,26部委将共推100各个“新型智慧城市”试
点。
根据《2015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智慧城市整体发展
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无锡、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深圳、珠海、佛山、
厦门、广州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整体智慧化程度较低,建
设能力及落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表现出区域差异,华南
地区与华东地区发展良好,而东北、西北、西南等相对偏远区域,发展较为落后。
智慧城市在各省份、各领域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
研究表明,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
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
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
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我国正在通过“两
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
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国内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有些城市围绕创新推
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而更多的
城市则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
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总体上尚处于起步时期和探索阶段,
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城市发展的机制体系和运营模式。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城市的生
产力水平和政府治理程度存在很大差距和差异,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持续
存在。因此,我国当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条件,只能支持
先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城市开展先行先试,示范带动,逐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