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作文指导---选材(整理精校版)

记叙文作文指导---选材(整理精校版)

记叙文作文指导选材作文辅导0221 1752记叙文作文指导4选材思路点拨:(一)领悟文题这是一个富含喻意和诗意的文题,选材成为创作的关键。

文题中的“花”可以指事业之花、学业之花、科学之花、艺术之花等,也可以指精神之花、美德之花、幸福之花、爱情之花等,“春天”则可以指通常意义上有利于人生之花盛开的生命阶段、成功条件、工作环境、人生处境等。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年既然分为四季,是鲜花,不一定非在春天盛开。

”的确,春有百花夏有荷,秋有丛菊冬有梅,花开不只在春天,这是物性使然。

自然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早慧,而有人则大器晚成;有人平步青云,而有人则曲径通幽;有人登顶是“华山一条路”,而有人则中途易辙领略到另一番风景……人生的得意和辉煌并非出现在最顺乎人意的情况下。

这就需要我们有坚韧之志、耐得寂寞之定力,也需要我们有变通之智、化苦水为美酒之诗意情怀。

领悟了这些深意,你的写作思路自然也就清晰而开阔了。

(二)选材中的文题空谈作文的选材,难免有夸夸其谈之嫌,《花开不只在春天》,由于知识积累的不同、思维修养的差异、思维层次的深浅,往往会有不同的选材。

选材之一,由花开不只在春天,想到不在春天开放的花,然后大谈特谈,有哪些花在春天开放,想来想去也想不到那里去,由于知识积累少、生活经验少、社会实践少。

荷花六月开,菊花九月开,梅花腊开。

于是编故事,家里有人爱种花,这种花张三买来的,那种花李四送来的,拼拼凑凑800字完事。

选材之二,因花开不只在春天,想到不只在春天开放的花。

找来找去,也找不到什么品种,绞尽脑汁之际,忽然想到月季,如获至宝,庆幸之余,为别人捏了一把汗,幸好我找到了,想想真是有点后怕,然后投入战斗,连篇累牍地描写月季美丽,不厌其烦地抒发对月季花热爱之情,连汤带水总算写到了800字,哈哈万事大吉,自以为美梦高分即将成真。

选材之三,由“花”想到“美丽”,由“春天”想到“青少年”。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但有些人就是驻颜有术,年轻看上去很美丽,中午依然如此,甚至年老了还是这样。

像刘晓庆,五六十岁的人了,看起来依然很美丽,为什么呢?因为花开不只在春天嘛!选材之四,由“鲜花”想到“事业之花”,自古英雄出少年,正应了花开春季之意,但大器晚成亦大有人在。

东隅已逝,桑隅未晚。

七十岁学吹手,从头开始。

结果事业这花盛在中年或晚年。

如肯德基的创始人,卡耐尔·桑达斯。

年轻时开商店倒了,办加油站烧了,开餐馆关了,直到六十多岁而事业之花绽放。

选材之五,由“鲜花”想到“心灵之花”。

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但后天的学习,他们一致地认为很重要,学习什么?学得一颗仁爱之心,学得一颗向善之心,学得一颗纯真的心,学得一颗进取之心。

清代学者袁枚也认为作家的人要想写好的作品,就得永远保留一颗童心,还专门形成一种文学理论——“童心说”,因此心灵之花的绽放应该贯穿一生。

选材之六,由“鲜花”想到“爱情之花”,有人认为爱情是年轻人的专利,中老年关注的只是婚姻,殊不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老年的爱情之花也会盛开,夕阳红的婚介所也应远而生,最为典型的事例莫过于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的爱情之花,并且是进了婚姻的殿堂,其实此前二人是心仪已久,只是压抑着让它含苞待放,杨夫人逝世之后,这个爱情终于开始开出花来了。

选材之七,由“花”想到“艺术之花”。

大多没有内涵的文章只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考验,但经典的文艺作品是耐读的,它们的艺术之花盛开在四季,甚至越开越盛,越开越美。

孔子的《论语》自横空出世以来,其艺术之花就经久不衰,乃至于当今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

像中国的四书五经,国家的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等艺术大师的作品,艺术之花至今都常开不谢。

选材之七,由“花”想到“精神之花”“道德之花”。

人活一气、树活一层皮,这一如气的“气”是气节,是精神,是情操。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要治国平天下,要为天下苍生服务,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花开在春天,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是花开不只在春天了,这种精神之花道德之花的盛开不只在春天的事例,古今中外俯抬即是。

梳理一下以上七种思考及选材,选材一、二是机械地图解标题,不可取。

选材三是低级地理解标题不可取。

选材六的爱情之花由于种种原因考生把握不准,稍不注意容易走偏,无十足地把握最好放弃。

选材四、五、七、七是可取的,理解了题目,有深度,有广度,如此选材写出的作文应该是好作文。

花开不只在春天春天里,微风和熙,阳光懒懒地洒在大地上,花朵题开厚厚的棉被,探出头来:桃花开了,梨花开了,牡丹开了,连诗人都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瞧,春暖花开,多好!可是,花开不只在春天!夏天,如镜的河面上铺开的那一片片荷叶,盛开的那一朵朵洁白的或是粉粉的荷花,不也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片片清凉?酷热的夏天,也有花开,夏天的荷花,是夏天的灵魂,是夏跳动的心脏。

秋天,那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菊在满地的枯叶中,在萧瑟的秋风中,开得那样明亮而灿烂。

秋天,因菊的开放少了一些萧索而多了一丝活力。

苍凉的秋天,也有花开,秋天的菊,是秋能量的来源。

冬天,墙角的那支梅,聚在皑皑的白雪身后,微笑着和刺骨的寒风交谈嬉戏,淡淡的香味,连太阳闻了都咧开了嘴。

寒冷苍白的冬天,也有花开。

冬天的梅,是冬的精神,是冬的魄力。

人生的旅途中,也有温暖明媚的春天,有酷暑难当的夏天,有萧条冷落的秋天,还有让人觉得寒冷得无望的冬天。

可是,请相信,不是只有在春天才可以看见美丽的花朵,即使在人生最冷的季节里,也会有花开。

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当他身陷囹圄的时候,他的人生也进入了冰天雪地的季节,身体上的伤害,心灵与尊严的侮辱,这样的季节让人不堪忍受。

然而就是这样让人寒冷彻骨的季节,却开出了名垂千古的花朵——《史记》。

儒家的始祖,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他不得不四处流离时,政治上的不得意,使他进入了苍凉萧杀的秋天,同时,这样的季节里,也开出了一朵智慧的奇葩——《论语》。

如此,花开不只在春天,开在夏天、秋天、冬天里的花也一样明艳动人,振奋人心;人生的辉煌,不一定在一帆风顺时取得,困境中的辉煌,更加绚丽和坚强。

走过春天,我们要学会把握那温暖的微风,贵如油的春雨,让生命在最优越的环境下开出姣美的花;倘若迎接我们的是烦躁闷热的夏天、冷落清寂的秋天,亦或是绝望苍白的冬天,那么,也不要放弃,请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有花儿开放,即便是一朵,仍能诠释夏的意义、秋的真谛、冬的魄力。

人生的四季里,夏季的花朵更有热力,秋天的花朵更有风骨,冬天的花朵更是坚毅不屈。

花开,不只在春天![简评]本文行文流畅,由春季写到四季,由四季之花写到人生之旅。

通过司马迁、孔子等典型事例充分地诠释了“花开不只在春天”的道理。

主题突出,积极向上,的确是一篇佳作。

花开不只在春天2015年伊始,片片雪花划过江南,掀开了新年的序幕。

正当南方的人们在为这早以从脑海里消失了的字眼——雪——而深情欢呼时,一场30年未遇的灾难也随之而来,老天爷似乎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我们也又一次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瑞雪兆丰年”,而今却再也没有为之欢呼。

说来也是一种讽刺,好不容易盼来的雪却是如此:打开电视机,南国不再是青山绿水,而是雪,雪,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竟真实地展现了我们南方人的面前,简直不敢相信。

树枝被折断,果菜被覆盖,屋顶被压塌……但也是这样的时候,人们又一次见到了政府的力量,整个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一方有难,七方支援。

京广线,以往涌动的民工潮不见了,大雪沉封了交通要道,而这些外来的民工们却与当地的人民共同渡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分岁洒桌上其家融融,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

我想他们那远在北方的亲人看到这场景一定也感到欣慰的吧。

贫困山区,到处是武警官兵在运输着振灾物资,来帮助当地居民抵御寒冬,而电线工人则在雪停后立即加紧了对电网的抢修,他们都是工作在抗灾一线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高贵的人。

2015年的伊始,在中国的南方,这是正饱受着灾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到处是纷飞的雪花。

也正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中,中华民族的“心灵之花”绽放了。

让世界又一次真正地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中国的团结,认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七方帮忙”。

百花未必只有在春天才会开放,在春天开放的花往往是平凡的,是庸俗的,它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惊讶之处。

而人的美好的心灵,才是真正特殊的花,是值得我们叹为观止的奇艳之花,心灵的花比一切的花都要美丽,都要芬芳。

它如沙漠里的一汪清泉,它是炎炎夏日中凉爽的一缕清风,总之它令人感到舒服。

它释放热量,这来自心底的热足以使冰雪消融温暖每一个的心。

总之,花开不只在春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帮助,哪里就有希望,哪里就会有美好的心灵之花盛开不败。

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困境及对策初探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2015年广东卷的“常识”,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安徽卷的“生活给我智慧”,2015年广东卷的“与你为邻”,辽宁卷的“幸福是”,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2015年广东卷的“回到原点”,重庆卷的“情有独钟”,山东卷的“这世界需要你”等等,这类题目,都很适合写记叙文。

但不少同学由于记叙文训练不足,害怕写记叙文,不懂得记叙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往往怯于甚至放弃记叙文写作。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教师来说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常是忙于应付疲于奔命。

因此分析学生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毛病并探测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针对高中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方法和对策,并着眼于记叙文的系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

一.新颖、真实、典型的选材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有一段通俗而精辟的论述:“语言好像一幢房子,词好像砖和木头,房子是用砖头盖起来的,语言是词组织起来的。

用词要恰当,不要用那些模糊的词,要用表达意思最准确的词。

还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是自己造词。

说话用句好比用钞票,钞票不能自己造,自己造钞票是犯法的,生造词虽然不犯法,却使人糊涂。

造句越自然越好,不要装腔作势,摆出一副架子,用一些不同于平常说话的调子。

新鲜的说法如果滥用了,反而讨厌。

比如吃东西,山珍海味吃多了,就觉得厌了,不像青菜豆腐吃不厌。

所以,写文章要跟平常说话一样,一定要自然。

” 这里的砖头和木头其实就是材料,叶老强调了记叙文选材要符合审题之要求,要突出时代发展之特征,要真实自然尽力跳出陈旧题材的框框,如此,才能出佳作美文。

但学生记叙文选材经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困境(1)选材陈旧,不新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