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公司章程

论公司章程

论公司宪章—公司章程
——200906130 王竞悦国际商学院
如果整个公司是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那么公司章程就可谓是庞大机器的设计蓝图。

没有有序细致的设计,机器就无法高效运转;没有最初正确的方向指引,机器运转的方向也可能和目的背道而驰。

而一旦机器的运转出现问题,最先要查看更正的也必然是这份设计图。

由此可见,没有公司章程,就无以谈公司之运转。

那么究竟何为公司章程?准确含义就是指公司必备的由公司股东或发起人共同制定的并对公司、股东、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调整公司内部关系和经营行为的自治规则,它是以书面性质固定下来的反映全体股东共同意思表示的基本法律文件。

那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公司章程的性质、具体内容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公司章程性质
公司章程的性质为何?学者间意见也并不一致。

在英美法系,公司章程往往被视为一种契约。

如美国一些判例视附属章程为契约。

英国学界则认为公司章程为一种法定契约;日本通说则认为公司章程为一种自治法规,有学者干脆把其视为公司法的一种渊源。

也有学者认为,公司章程是设立中公司机关的发起人所制定的一种社团自治规章,既非契约,亦非自治法规。

虽各有不同,但对于公司章程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公司章程制定的主体看,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的制定主体是全体股东,这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的有限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如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1款就规定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从实践上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是有限的,因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因素决定了它不可能像股份公司那样接纳成千上万的股东,由此可以看出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是由全体股东的意合而产生的,并且公司章程制定时全体股东都要在章程上签字。

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的制定主体一般为发起人,因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使其不可能像有限责任公司那样由全体股东来制定章程,其他有意投资者只能对发起人制定的章程表示接受或者拒绝,接受者即成为股东。

从此也可看出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是股东意合的结果。

其次,从公司章程的意思性质看,公司章程是私法自治原则的体现。

准确地说,是公司这种民事主体地一种书面的意思表示而已,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后规章等法律渊源迥然不同。

总体看来,公司章程是全体股东的意思表示,一般不受外界的干扰。

当然,股东意思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及其其他的规章制度。

第三,从各国公司法对公司章程的定义看,章程是一种协议。

美国公司法认为,公司的章程是管理公司内部事务的规章制度,由公司的成员根据州公司法自行制定。

公司的章程相当于公司与其成员之间的一种协议,也是公司的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一种协议。

因为公司章程属于公司的内部文件,仅对公司内部的事务有约束力。

最后,公司章程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进行制定,尤其是法律规定的必须记载事项。

这一要求,完全为了保护股东的权益和维护交易安全。

对于其他的相对记载事项及任意的记载事项,则完全由当事人根据公司的情况来决定。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公司章程即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由全体股东的意思表示而形成的决议,其只对公司的股东及其有关的内部人员有约束力,其不能对抗第三人。

对外一般起着提示交易者的作用。

二、公司章程的内容
公司章程的制定是公司设立的必要条件,制定章程规则是出资人(股份公司)纯粹表示设立意思的行为。

可以说制定公司章程的行为是最重要的设立行为,因此对这种行为的范围进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国外的通行做法是将公司章程记载事项区别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相对必要记载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而且认为这三种记载事项的效力不同。

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的缺项记载或其中一项记载违法,将导致章程无效,甚至公司的设立无效。

相对必要记载事项,仅在记载于章程时才发生效力,不记载不影响章程的效力。

任意记载事项,指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公司认为应记载的事项,其效力状态与相对必要记载事项相同。

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七十九条对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记载事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公司章程绝对记载事项是:(一)公司名称和住所,这是公司成立的首要条件,是公司从事活动的场所和依托。

(二)公司的宗旨、目的、性质和经营范围。

规定公司的性质,可以使股东知道自己将为公司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即是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

公司目的和经营范围的规定是不可缺少的。

对公司目的和经营范围规定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可以使股东了解公司的资本是如何运用的。

二是便于与公司交易的人确知公司权利能力范围。

这就明确了经营者可以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避免其投机,这大大的保障了出资和交易的安全。

(三)资本额。

现代企业,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完全取决于公司资本,公司资本记载越多,公司的信用就越好。

可以说,资本是公司最有力的资信证明。

(四)公司法定代表人、发起人以及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和通知及其公告办法。

对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发起人的规定,主要考虑到公司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其设立的成败对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章程记载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发起人,便于将来法律追究责任人。

同时有利于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便于他们选择投资。

公司的解散事由及清算办法和主要加强对公司解散及清算的管理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公司的通知及公告办法的规定,主要便于人们及时了解公司的状况。

公司相对记载事项是:股东、组织机构、董事、经理权利义务等的规定都是公司内部的自治条例。

这些事项都是公司对内的管理条例,其对外没有对抗力。

当然,这些相对记载事项不得与法律相违背,否则,该条款无效但不影响公司章程其他条款的效力。

公司任意记载事项是:即在不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原则下,可以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事项,这些事项一旦被写入章程就具有与其他在章程中记载的事项相同的效力。

如红利的分配原则,赋予股东和监事的招集权等。

三、公司章程订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章程记载的内容总的要求是:应当记载公司重要的、相对稳定的事项,而章程仅是公司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的设置应与公司法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相协调和配套。

从立法及章程设立的实践来看,订立章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章程的内容不得与公司法重复和冲突。

所谓不重复即指公司法已做明确规定
的,该内容不得在章程中再作记载。

这主要是为了使章程和公司法相互协调,以免章程记载内容挂一漏万,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如股东的权利,像分红权、表决权、质询权及诉讼权等,公司法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也是任何公司股东都享有的,因此章程中就不必再记载了。

不冲突即指章程所记载的事项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这是针对章程内容的合法性而言的。

具体与法律不冲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章程记载的内容不得否定法律法规,即法律法规要求所有公众,社会组织应遵守和履行的义务性条款,不得以股东意志为由而做出相反的规定。

第二,章程的内容不能规避有关法律法规,即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条款,章程不得以规避的手段为之,可以说章程不能钻法律的空子。

第三,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其次,章程要注意弥补公司法的遗漏。

如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章程中可以加上一些针对性条款,象限制大股东的投票权的累积投票制度,这样就防止大股东垄断选举权。

再如我国公司法上没有规定监事、少数股东招集权而只赋予他们提议权,招集权只有董事会拥有。

这就在实践上产生了问题,即如果提议得不到董事会的支持,那么提议权不就是一纸空文吗?这时可以利用公司章程作出规定,以加强股东、监事对公司和营业人员的监督。

最后,注意公司章程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即指公司章程一经创立大会通过,变成为公司的法律文件,任何个人或机构都无权做出变更和修改。

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章程一经创立大会通过,不得随意变更,但另一方面章程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司章程按照一定的程序是可以修改或变更的。

一般公司章程的修改或变更的程序为:先进行修改公司章程提案,然后召开股东大会来进行修改公司章程的议决,最后则是对公司章程变更的部分进行登记。

总之,公司章程肩负着调整公司组织及活动的职责。

因此,公司股东或发起人在制定公司章程时,应考虑周全,力求内容详尽、用语准确而无歧义;章程的重要性要求其制定的程序和内容切实可行,将《公司法》赋予股东的权利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章程不应该简单地抄录《公司法》条文,应是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合理调节股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的效用的自治性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