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问答题答案

财政学问答题答案

1、财政学研究哪些基本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答:(1)财政学采用了一个特殊视角来考察经济。

它将整个国民经济看成“公”和“私”两大部分。

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国民经济中“公”与“私”的分工。

它研究政府适当的职能范围和运行方式。

(2)财政学从事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和分析。

一类是实证分析,这是以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为主题的研究分析;另一类是规范分析,这是以确定评价标准,分清是非和优劣程度为主题的研究分析。

2、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1)交换效率:任何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不存在通过现有产品的交易实现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

(2)生产效率: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或者两种商品而言都相等。

无法在不减少一种产品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包括:①技术替代率条件.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②产品转换率条件;③边际产品条件.如果任意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时,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均相等。

(3)产品组合效率:在生产过程中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无法通过改变不同产品产量之间的比例来实现帕累托改进。

3、如何运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答:洛伦茨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于1905年提出的,反映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累计的百分比与人口累计的百分比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显示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状况与社会福利函数具有一定联系。

如果社会福利函数是凹的且对称,有两条不相交的洛伦茨曲线,那么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程度与社会福利函数显示的结果是一致的。

基尼系数,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数。

如果洛伦兹曲线为45°角的直线,表示收入分配的绝对平均,如果与正方形的底边和右边重合,则表示绝对不公平,而实际收入分配都是处于两种极端情况之间,如凸向横轴的曲线A所示。

曲线A与对角线间的面积为X,对角线以下的总面积为X+Y,基尼系数G=X/(X+Y)。

基尼系数小于1,系数越小,越趋于平均,一般认为,其处于0.3和0.4之间为合理区间。

如果G=0,则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均等,G越接近1,表示收入分配不均等,如果G=1,则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均等。

同洛伦茨曲线一样,根据基尼系数确定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和社会福利函数显示的结果一致。

4、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外部性失灵。

外部正、负效应都将扭曲资源配置有效状态。

公共物品失灵是外部性失灵的典型表现。

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即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市场机制往往发生失灵。

(2)垄断性失灵。

垄断现象的存在使市场上竞争性均衡机制失去作用。

(3) 信息不完全性。

信息不完全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资源配置有效性陷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4)收入分配失灵。

两极分化是市场机制的必然后果。

(5) 经济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性波动使资源高效率配置受到周期性的破坏。

5、为什么说市场失灵是政府介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理由和原动力?答: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使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难以全部满足,资源配置效率由此受到弱化,甚至于某些领域,仅仅依赖于市场机制就根本无法配置资源。

自由市场机制运行的这种运行状况,可以称之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是公共物品失灵、外部性失灵、垄断性失灵、信息不对称失灵、收入分配失灵、宏观经济的失衡,以上分析表明,市场机制的功能缺陷使得以来自我内在调节难以实现经济良性运行因此,弥补市场失灵问题一个及其重要的途径是借助外部力量来进行。

现代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在协调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一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发挥了巨大作用。

实际上,市场失灵的六个类别的表现,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能够借助政府部门实现市场机制缺陷的弥补。

6、在混合经济环境下,政府主要有哪些经济职能?答:混合经济背景下的政府经济职能包括三个方面:(1)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通过各种手段为解决市场机制这方面的失效问题。

(2)收入分配职能:指政府通过各种手段(主要是财政预算手段)进行“劫富济贫”的再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民认为“公平”或“公正”的分配状态。

(3)经济稳定职能:指政府通过各种手段(主要是财政预算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消除波动,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

7、如何通过财政机制实现政府的经济职能?答: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财政机制的发挥而得以履行的。

(1)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财政投资、政府预算、税收等手段调节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结构,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特别是那些基础产业、瓶颈产业、具有重人技术创新意义的产品等。

调节资本品和消费品结构.影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生产什么”。

财政还可以通过改变生产过程投入资源的组合、生产布局、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影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如何生产”。

(2)政府可通过税税收如累进税、转移支付和购买支出、公共管制等方式健进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公平3政府可通过自动政策、相机抉择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关税政策等,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

8、公共产品的分类标准是什么?答:分类标准是,根据某一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这两个特征的多少,在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还可分为拥挤性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准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要加以补充)9、私人军火商生产的坦克是否属于公共产品?国有军工厂生产的呢?答:一个物品是否是公共产品,应从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来判断,而与私人生产或公共生产无关。

非竞争性: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

私人军火商生产的坦克和国有军工厂生产的坦克无法判断是否属于公共产品。

如果该坦克由政府采购并成为国防品,那么该坦克就具有了“消费性的非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坦克带来的安全、尊严、不做亡国奴的好处,这样的坦克就是公共产品;如果该坦克被非政府组织或个人购买,该坦克带来的好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存在消费性上的排他性,因此该坦克就不是公共产品,而是私人产品。

10、画出林达尔均衡图,说明其含义。

答:横轴表示A、B两人根据各自分摊的税收比例所愿意维持的公共支出规模;纵轴表示A 、B支付的税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

AA、BB表示A、B愿意维持的公共支出规模变化的轨迹。

与AA和BB的交点E对应的h*为A、B两人愿意为G*代表的公共支出规模承担税负的均衡点。

林达尔均衡图说明: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边际效益的大小来缴纳税金,理论上存在公共产品生产的帕累托效率。

政治上平等的消费者共同决定公共产品供应,并相应分担其税后分额。

11、政财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有何经济意义?答: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意义。

因为,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对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即对社会生产和收入分配所产生的影响,对整个市场运转的影响是不同的。

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所拥有的资金与市场上企业和个人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相交换,直接增加了社会购买力,从而对社会生产、就业以及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总量与结构均衡有直接的影响,并对收入分配产生间接的影响。

转移性支出则是通过支出过程,将财力从政府转移到受领者手中,支出结果是资金所有权的转移(购买力转移),对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但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以及社会总供需状况的影响,则是间接的,是要通过资金接受者的反应来实现的。

因此,这种分类对研究财政支出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2、财政支出对社会再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答:财政支出是政府或其他非政府组织对社会再生产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间接投入,对社会再生产和社会扩大再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保障和推助作用。

经济不是孤立的事物,它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份之一,与其他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割裂的密切联系。

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是经济运行的基础。

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公共支出的投入,就会造成经济发展与整个社会生活的脱节,经济就会被悬空,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

由此可见公共支出对社会再生产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3、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面对多种可供选择方案的情况,先根据和一定的方式计算出每种方案的全部方案的优先顺序,对那些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收益的方案,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并据此支付公共资金。

简言之,该方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选择能产生最大效益的政策。

除此原则外,在选择方案时一般应该遵循平均收益最大原则、净收益最大原则和所剩资金最小原则。

在确定投资方案时,政府应该考虑公共支出项目投资本身的成本和效益之外的诸多原因。

(1)对折现率r的选择,应采用社会折现率。

这种折现率一般比私人企业的投资效益率要高。

(2)对公共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所谓影子价格是指当社会经济处于某种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和最终产品需求情况的价格。

将影子价格应用于公共支出项目评价中,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14、政府提供医疗卫生支出的理论依据。

答,医疗卫生支出是指政府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社会成员卫生事业方面的经费。

卫生事业按其支出所获得的利益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医疗服务,这部分支出的利益主要由个人获得;另一部分是公共卫生服务,这部分服务体现的利益主要是社会化的,很难区分受益人而进行费用补偿,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如防疫、传染病的防治等。

(1)公共卫生保健的外部性。

公共卫生保健是具有很强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如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范、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医学研究及医药保健品的开发等。

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有关隔离和强制接种疫苗的管制政策,提供相应的公共健康服务。

(2)卫生保健信息的不对称。

这主要表现在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

表现在患者需要救助于医生来决定其需要哪些药品,是否需要做手术等,并且对医药服务进行评价是有困难的。

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垄断,因而从患者利益出发,政府有对医疗卫生市场进行干预的必要性。

(3)社会公平性的要求。

劳动的贡献是以个人的健康为前提条件,社会劳动收入分配的差距,致使其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尽相同,甚至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循环”,所以消除和缓解这种因收入差距导致的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4)卫生保健的不确定性。

由于疾病的风险是难以确知的,所以人们化解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商业保险的市场机制限制了人们的融资渠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