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宋天佑无机化学 第17章卤族元素
宋天佑无机化学 第17章卤族元素
思考:
18
① Eθ(O2/H2O)= 0.816V<Eθ(Cl2/Cl-)=1.36V, 阳极上为何不是H2O(OH-)放电? ②电解食盐水时,在下列不同条件下,产物中有可能 含有什么成分?
a 常温,两电极间无隔膜,电解冷的稀NaCl溶液.
b 近100℃,两极间无隔膜。
(3)Br2的制法─工业上主要从海水中提取
5
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当可见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 物质的颜色通常 是由于物质对可见光 所显颜色就是未被吸收光的复合色。 卤素分子轨道能级图 中某种波长的光具有 选择性吸收作用而产 2 2 (ns )(*ns )(np ) 2 ( np )4 ( *np )4 (*np ) 生的。若各种波长的 2 2 激 发 ns )(*ns )(np ) 2 ( np )4 ( *np )3 (*np )1 ( 光全被吸收,则物质 呈黑色; 若全被反射, 随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对外 物质呈白色或无色; 若 部分选择性吸收,则 层电子的引力依次减弱,激发电子所 物质将呈现吸收光的 需能量依次降低。 互补色。
1 1 1 H 1 H 2 X 2 (s ) X 2 ( l ) X 2 ( g ) 2 2 2
X( g ) X ( g ) X (aq)
H 3
H 4
H 5
12
F2
过程总热效应
-757.5
Cl2
物 理 性 质
化 学 性 质
质 HF HCl HBr HI 189.61 158.94 186.28 222.36 熔点/K 292.67 188.11 206.43 237.80 沸点/K 分子(g)核间距/pm 92 127.6 141.0 162 H-X键能/KJ· -1 569.0 431 mol 369 297.1 分子的极性 依次减弱 解离常数 10-4 108 1010 1011 酸性 弱酸 强酸,酸性依次增强 还原性 依次增强 热稳定性 依次减弱
6
物质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7 吸收光 物质的颜色 颜色 波长(nm) 黄绿 紫 400—450 黄 蓝 450—480 橙 青蓝 480—490 红 青 490—500 紫红 绿 500—560 紫 黄绿 560—580 蓝 黄 580—600 青蓝 橙 600—650 青 红 650—750
I2 减弱
高温
F2可存储于Cu、Ni、Mg或其合金制成的容器中(稳定 氟化物),通常储存在塑料瓶中。
干燥的Cl2可储存于铁罐中。
(2)与水和碱的反应-与水反应:
14
(A) 4X2+2H2O=4H +4X +O2
E(O2/H2O)=0.816V(pH=7)
+
-
E = E(X2/X-)-0.816
F2 Cl2 Br2 I2(不反应) <0 E(V) 2.05 0.54 0.25 (4HI+O2=2I2+2H2O)
F2:吸收可见光中能量较高,波长较短的那部分 光,显示波长较长的那部分光的复合颜色─黄色。 I2:主要吸收可见光中能量较低,波长较长的那 部分光,显示波长较短的那部分光的复合颜色─紫色。 上为气态物质颜色,当物质的聚集状态由气态→ 液态→固态转化时颜色会逐渐加深。
8
卤素单质的溶解性 F2:分解水 2F2 + 2H2O = 4H+ + 4F- + O2↑
2P+6H2O+3Br2=2H3PO3+6HBr↑ 2P+3I2+6H2O=2H3PO3+6HI↑ (4)烃的卤代副产物 C2H6(g)+Cl2(g)=C2H5Cl(g)+HCl(g)
27
1、卤化物
离子型卤化物 ①构成:X2+ⅠA(Li 除外) 、ⅡA(Be 除外) 、La 系与 Ac 系多数元素、部分过渡金属元素。 ②特点:熔沸点高、难挥发、水溶液及熔融态导电。 共价型卤化物 ①构成:X2+非金属及氧化数较高的金属 PCL5、AICL3 ②特点:熔沸点低、易挥发,熔融态不导电。有的不 溶于水,溶于水的往往发生强烈水解。
-608.2
Br2
-559.5
I2
-493.5
△Gmθ= △Hmθ-T△Smθ,△Gmθ主要由 △Hmθ决定,所以,△Hmθ的负值越大,反应自 发进行的趋势越大,体现在氧化能力上Eθ越大。 即F2的氧化能力最强。
(1)与金属、非金属反应
13
F2 反应活性
与H2反应条件 暗处
Cl2
光照
Br2
600℃
23
反常高的熔沸点;稀溶液为弱酸,浓溶液为强酸; 与SiO2或硅酸盐作用 SiO2+4HF=2H2O+SiF4↑ CaSiO3+6HF=CaF2+3H2O+SiF4↑ 所以不能用玻璃制品装HF,但可用HF刻蚀玻璃.
(2)热稳定性 2HX→H2+X2
24
HF
生成热kJ· -1 -271 mol
HCl
21
性
1.物理性质
卤化氢:无色气体,刺激性,在空气中易冒白烟
22
氢卤酸:水溶液可导电,液态HX不导电(共价),可形 成恒沸溶液.
2.化学性质
(1)酸性 氢氟酸的稀溶液为弱酸
H3O
-
+
F
-
H3O +F
HF2
+
-
(1)
浓溶液(5-15mol· -3)为强酸 dm
F +HF
(2)破坏了(1)的平衡
HF的特性
28
29
规律:
①离子型卤化物,熔沸点可由库仑力判断; ②典型共价化合物熔沸点随分子间力增大而增大; ③一般金属的氟化物主要是离子型,其余卤化物按 MCln→MIn 共价性依次增强; ④同种金属的卤化物,低价态离子性显著, 高价态共价 性显著。
(B)X2+2H2O
F2
K ×
H +X +HXO
Br2
7.2×10-9
+
-
15 歧化反应
Cl2
4.2×10-4
I2
2.0×10-13
* Cl2 * Br2 * I2
X2+2OH-(冷)=X-+XO-+H2O 3X2+6OH-(热)=5X-+XO3-+3H2O 3I2+6OH-=5I-+IO3-+3H2O 2F2+2OH-(2%)=2F-+OF2+H2O 2F2+4OH-(浓)=4F-+O2+2H2O
F 2:
(3)卤素间的臵换反应
16
(4) 卤素的其它氧化反应
Br2(I2)+H2S=2HBr(HI)+S
* I2+2Na2S2O3=2NaI+Na2S4O6 (定量测碘含量)
*4Cl2+5H2O+Na2S2O3=2H2SO4+2NaCl+6HCl(脱氯剂)
(5) X2(I2除外)与烃的反应
X2+不饱和烃→主发生加成反应
20
* Cl2+2I-=I2+2Cl-,离子交换柱吸附I3-,碱洗脱,蒸 发。注意: Cl2过量 5Cl2+I2+6H2O=2IO3-+10Cl-+12H+ 海水中提取: MnO2+2NaI+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智利硝石的母液提取: 2IO3-(浓缩)+5HSO3-(适量)=3HSO4-+2SO42-+H2O+I2
10
主要为氧化性,F2→I2氧化性减弱。
11
F2/FEθ(X2/X-)/V 2.87
Cl2/Cl1.36
Br2/Br- I2/I1.07 0.54
电子亲合能ECI>EF, 而 Eθ
(F2/F-)>Eθ(CI2/CI-) ?
电子亲合能衡量的是气态原子得电子释放能量的高低; Eθ 表示一种氧化剂在常温下水溶液中氧化能力的强弱,Eθ的大小 与下列过程有关
HCl:NaCl+H2SO4(浓)=NaHSO4+HCl↑
NaHSO4+NaCl(>780K)=Na2SO4+HCl↑
HBr:NaBr+H3PO4=NaH2PO4+HBr↑
HI: NaI+H3PO4=NaH2PO4+HI↑
(3)非金属卤化物的水解
PBr3+3H2O=H3PO3+3HBr↑
26
PI3+3H2O=H3PO3+3HI↑
19
a 臵换
* b 歧化
Cl2+2Br-=2Cl-+Br2
(pH=3.5)
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
* c 浓缩
5Br-+BrO3-+6H+=3Br2+3H2O
用途:大量用于制染料,照相用的光敏物质,医药上 用做镇静剂和安眠药(NaBr,KBr)
(4)I2的制备9源自Cl2:水中溶解度较小,其水溶液为氯水,显黄绿色, 主要成分Cl2。
* Br2:水中溶解度稍大,其水溶液为溴水。且易溶于 有机溶剂乙醇、乙醚、 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 碳等中。溶液的颜色随溴浓度的增加而加深,由黄 色→橙色→棕色。
* I2:水中溶解度最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及KI或其 它碘化物的溶液中。 I2 + I- = I3- (三碘离子),溶液的性质与I2溶 液相同. 碘溶液的颜色随溶剂不同而不同 A.在水、醇、不饱和烃、酮、醚、酯等介电常数 较大的极性溶剂中,因形成溶剂化物而呈棕色或棕红 色。 B.在介电常数较小的非极性或极性较低的溶剂如: CS2、CCI4等中,溶解的碘以分子状态存在(不发生溶 剂化作用),溶液显紫色(碘蒸气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