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吊车梁系统的组成2.2吊车梁上的荷载2.3吊车梁内力计算2.4吊车梁截面验算(4)其他荷载(2)吊车横向水平荷载(1)吊车竖向荷载(3)吊车纵向水平荷载(1)简支吊车梁(2)连续吊车梁2.4.2强度计算2.4.1一般规定2.4.3腹板及横向加劲肋强度补充计算2.4.4整体稳定计算2.4.5刚度计算2.4.6疲劳计算22.5吊车梁连接计算及构造要求2.5.4其它构造要求2.5.1梁腹板与翼缘板连接2.5.2支座加劲肋与腹板、翼缘板连接2.5.3吊车梁与柱的连接2.7 车挡2.6吊车轨道3横行小车吊车梁柱吊车桥架4吊车是厂房中常见的起重设备,按照吊车的利用次数和荷载大小,国家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将其分为八个工作级别,称为A1~A8。
工作制等级轻级中级重级特重级工作级别A1~A3A4、A5A6、A7A8工作制等级和工作级别的对应关系许多文献习惯将吊车以轻、中、重和特重四个工作制等级来划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5《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1983附录A6●吊车梁(或吊车桁架)●制动结构●辅助桁架●支撑1-吊车梁;2-制动梁;3-制动桁架;4-辅助桁架;5-水平支撑;6-垂直支撑吊车梁及制动结构的组成组成:7吊车梁类型:按计算简图:●简支梁●连续梁按构造:●焊接梁●高强度螺栓桁架梁●栓-焊梁按构件类型:●实腹梁●型钢截面●焊接工字形截面●箱形截面●上行式直接支承吊车桁架:●上行式间接支承吊车桁架:吊车轨道直接铺设在桁架上弦上桁架梁上弦放置节点间短梁,以承受吊车荷载●吊车桁架8制动结构:●制动梁●制动桁架●承受横向水平荷载,保证吊车梁的整体稳定●可作为人行走道和检修平台作用:宽度:●应依吊车起重量﹑柱宽以及刚度要求确定。
●一般不小于0.75m 。
●宽度≤1.2m 时,常用制动梁●宽度>1.2m 时,宜采用制动桁架制动结构选用:对于硬钩吊车的吊车梁,其动力作用较大,均宜采用制动梁。
制动梁的钢板(腹板)常采用花纹钢板。
9辅助桁架及支撑:跨度≥12m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跨度≥18m的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宜设置垂直支撑设置位置:不宜设在发生梁或桁架最大挠度处;可设置在靠近梁端1/4~1/3的范围内。
辅助桁架;下翼缘(下弦)水平支撑系统;同时设置垂直支撑。
102.2 吊车梁上的荷载吊车梁上的荷载:吊车荷载其他荷载吊车竖向荷载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吊车纵向水平荷载横行小车吊车桥架吊车梁11竖向荷载设计值:(1)吊车竖向荷载竖向荷载标准值为吊车的最大轮压标准值,可在吊车产品规格中查得。
荷载分项系数,吊车竖向荷载动力系数:=1.05:悬挂吊车(包括电动葫芦)及工作级别为A1~A5(轻、中级工作制)的软钩吊车;=1.10:工作级别为A6~A8的软钩吊车、硬钩吊车和其他特种吊车。
吊车最大轮压标准值(产品规格中查找)。
12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2)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吊车额定起重量(产品规格中查找);百分数。
横向荷载系数;横行小车重量。
吊车车轮总数吊车类型额定起重量(t)ξ软钩吊车≤10 12%15~5010%>758%硬钩吊车20%缺乏资料时,软钩吊车近似取值:G=0.4Q,当Q≤50t时;G=0.3Q,当Q>50t时。
横向水平荷载设计值:软钩吊车:通过钢绳、吊钩起吊重物硬钩吊车:通过刚性臂起吊重物,如夹钳、料耙13(2)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吊车类型取值一般软钩吊车0.1抓斗或磁盘吊车0.15硬钩吊车0.2工作级别为A6~A8吊车,运行时摆动引起的水平力比刹车更为不利,此时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改为下式计算:系数。
14(3)吊车纵向水平荷载吊车纵向水平制动力标准值:一侧轨道上所有制动轮最大吊车轮压标准值之和。
每个制动轮为0.1F kmax15(4)其他荷载①吊车梁等的自重吊车梁、轨道、制动结构、支撑等:轮压乘以系数η1②吊车梁或吊车桁架走道板上活荷载走道板上活荷载:一般取2.0积灰荷载:按实际厚度计算,一般取0.3~1.0吊车梁吊车桁架梁跨度(m)61215≥181.031.051.061.071.06吊车梁或吊车桁架系数(1)简支吊车梁①最大竖向弯矩应按可能排列于梁上的轮数、轮序及最不利位置进行计算。
轮子的排列应使所有梁上轮压的合力作用线与最近一个轮子间的距离被梁中心线平分,则此轮压所在位置为最大弯矩截面位置。
②最大水平弯矩制动结构为制动板时:按竖向轮压下最大弯矩相同轮位计算制动结构为制动桁架时:Mymax 应转换为翼缘的附加轴力,且应计算节间局部弯矩。
1617(1)简支吊车梁②最大水平弯矩制动梁上翼缘(制动桁架弦杆)附加弯矩:制动桁架节间距离。
轻、中级工作制吊车:重级工作制吊车:附加轴力:制动桁架弦杆重心线间距离。
(1)简支吊车梁③最大剪力计算支座最大剪力Vxmax 和最大水平剪力Vymax按梁上试排轮数、轮序对支座最不利的轮位,由支座反力影响线确定。
最大剪力的轮压布置应遵循的原则:有一个集中力作用在支座处以及所有分布集中力要尽量靠近该支座。
④制动桁架腹杆内力计算●按吊车横向水平力作用下桁架杆件影响线确定。
●对中列制动桁架还应考虑相邻跨吊车水平力同时作用的不利组合。
1819(2)连续吊车梁最大弯矩及最大剪力计算采用影响线法。
三跨及三跨以上等截面、等跨连续吊车梁需要绘制:●边跨跨中(距边跨支座l/4处)弯矩影响线●中跨跨中弯矩影响线●边支座弯矩影响线。
弯矩计算:轮压轮压P i 所对应的弯矩影响线纵坐标梁跨度202.4.1一般规定计算内容考虑吊车台数荷载取值备注强度和稳定计算2考虑动力系数疲劳计算1不考虑动力系数竖向挠度计算1标准值横向水平挠度计算1标准值重级或特重级工作制吊车梁或吊车桁架需要计算需要考虑的吊车台数及荷载取值212.4.1一般规定制动梁:吊车梁上翼缘;制动桁架:吊车梁上翼缘及腹板厚度的15倍竖向荷载:吊车梁承担。
横向水平荷载:制动梁或制动桁架承担。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时吊车梁参与的截面:222.4.2强度计算●吊车横向水平荷载由梁加强的上翼缘或制动梁或桁架承受●竖向荷载则由吊车梁本身承受●忽略横向水平荷载对制动结构的偏心作用无制动结构:实腹制动梁:制动桁架:下翼缘:(1)抗弯强度232.4.2强度计算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梁上翼缘在制动桁架节间的附加弯矩制动桁架上翼缘(弦杆)的附加轴力吊车梁对上翼缘外缘的净截面模量吊车梁对下翼缘外缘的净截面模量吊车梁上翼缘对吊车梁弱轴(y轴)的净截面模量吊车梁上翼缘与制动梁组合成受弯构件对梁上翼缘外侧的净截面模量梁上翼缘及15倍厚度腹板组成截面的有效截面面积(2)抗剪强度与受弯构件的计算公式相同。
(3)局部压应力与受弯构件的计算公式相同。
(4)折算应力计算公式中的正应力、剪应力和局部压应力是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同一点上同时产生的应力。
24252.4.3腹板及横向加劲肋强度补充计算扭矩:(1)吊车侧向力及轨道偏心引起的扭矩及其在腹板上端边缘产生的附加应力附加弯曲应力:最大吊车轮压设计值侧向力(横向水平力) 设计值轨道偏心,可取e =15mm吊车轨道高度吊车梁上翼缘的宽度和厚度吊车梁轨道抗扭惯性矩轨道型号(cm 4)QU70253QU80387QU100765QU1201310262.4.3腹板及横向加劲肋强度补充计算(2)考虑扭矩时腹板上端边缘处强度的补充验算验算处正应力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验算处剪应力272.4.3腹板及横向加劲肋强度补充计算(3)成对配置的腹板加劲肋的强度一个加劲肋的横截面面积加劲肋的外伸宽度282.4.4整体稳定计算有制动结构的吊车梁不必计算。
梁在最大刚度平面内弯曲所确定的整体稳定系数;无制动结构的吊车梁需要计算:梁截面对x轴的毛截面抵抗矩;梁截面对y轴的毛截面抵抗矩。
292.4.5刚度计算(1)竖向挠度简支梁按简支梁计算的最大弯矩标准值(按一台最大吊车荷载计算)。
等截面梁变截面梁连续梁近似公式精确公式梁的跨度;梁跨中毛截面惯性矩;梁支座处毛截面惯性矩;轮压标准值与此轮压处挠度影响线纵坐标乘积之和;302.4.5刚度计算(2)水平挠度制动板上翼缘与制动结构组成水平受弯构件毛截面惯性矩;制动桁架按一台最大吊车荷载计算的最大弯矩标准值。
2.4.5刚度计算(3)挠度允许值竖向挠度:轻级工作制吊车中级工作制吊车重级、特重级工作制吊车横向水平挠度:31322.4.6疲劳计算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中对疲劳计算的规定:●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n≥5X104次时,应进行疲劳计算(第6.1.1条)。
●在应力循环中不出现拉应力的部位,可不计算疲劳(第6.1.3条)。
●计算疲劳时,应采用荷载的标准值(第3.1.5条)。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在计算疲劳时,动力荷载标准值不乘动力系数(第3.1.6条)。
●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和重级、中级工作制吊车桁架需要计算疲劳。
●计算吊车梁或吊车桁架及其制动结构的疲劳时,吊车荷载应按作用在跨间内荷载效应最大的一台吊车确定(第3.1.6条)。
332.4.6疲劳计算吊车梁中需要计算疲劳强度的部位:序号部位项次类别1受拉翼缘与腹板连接处主体金属及角焊缝52、3、42受拉翼缘螺栓孔处主体金属1833受拉翼缘或腹板拼接处主体金属23、24靠近受拉翼缘的横向加劲肋端部处的主体金属64、55端部支承加劲肋与腹板连接的角焊缝168计算部位及疲劳类别教材:P362,附表334 2.4.6疲劳计算计算方法:容许应力幅法计算公式:应力计算:按弹性状态计算,荷载取重复作用的可变荷载标准值352.5.1梁腹板与翼缘板连接(1)轻、中级吊车梁腹板与上下翼缘连接方式:连续角焊缝下翼缘:上翼缘:(2)重级工作制(A6~A8)和起重量Q≥50t的中级工作制(A4、A5)吊车上翼缘与腹板连接:焊透的T形焊缝,焊缝质量不低于二级下翼缘与腹板连接:连续角焊缝,外观质量符合一级标准。
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当腹板厚度tw ≥14mm ,宜在两端部距支座l/8(且不小于1000mm)范围内采用坡口对接焊缝。
362.5.2支座加劲肋与腹板、翼缘板连接平板支座:●焊脚尺寸h f 不应小于0.6t w 并且不小于6mm。
●在重级工作制吊车梁中,为减少应力集中的影响,端加劲肋与腹板连接焊缝在下翼缘以上空出40mm 不焊。
突缘支座:(1)支座加劲肋与腹板连接●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的突缘支座,当t w ≥14mm时腹板与端加劲肋连接采用K型坡口焊,并焊透。
372.5.2支座加劲肋与腹板、翼缘板连接(2)支座加劲肋与翼缘的连接平板支座:突缘支座:●加劲肋上下端应与上下翼缘的内表面刨平顶紧并焊连●特重级工作制吊车梁:肋板上下端与上下翼缘宜焊透●加劲肋与上翼缘连接:采用角形连接(角焊缝)●加劲肋与下翼缘连接:采用T形连接(角焊缝),h f ≥0.5t f 且h f ≥6mmt f ≥24mm 时,宜采用坡口不焊透的T形连接382.5.3吊车梁与柱的连接平板支座的平接和叠接(1)吊车梁下翼缘与柱的连接392.5.3吊车梁与柱的连接突缘支座的平接和叠接(1)吊车梁下翼缘与柱的连接402.5.3吊车梁与柱的连接突缘支座与钢混柱的连接(1)吊车梁下翼缘与柱的连接412.5.3吊车梁与柱的连接(2)吊车梁与柱的连接连接方式:●焊接●板铰连接●高强螺栓连接耐疲劳性能较差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宜采用此两种形式422.5.3吊车梁与柱的连接(2)吊车梁与柱的连接 板铰连接柱吊车梁111-1位置设在中和轴以下(1/3~1/2)梁高范围内432.5.3吊车梁与柱的连接(2)吊车梁与柱的连接板铰连接柱吊车梁442.5.3吊车梁与柱的连接(2)吊车梁与柱的连接板铰连接优点:板铰受力:铰栓直径:按抗剪或承压计算确定直径一般为(36~80)mm支座处横向水平反力,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应考虑横向荷载增大系数板铰计算:按拉、压杆计算在构造上符合简支吊车梁的计算假定452.5.3吊车梁与柱的连接(2)吊车梁与柱的连接高强螺栓连接优点:螺栓受力:螺栓直径:直径一般为(20~24)mm高强螺栓③(制动梁腹板与柱腹板肋板连接螺栓)按传递全部支座水平力计算施工方便、受力及疲劳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