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分析说明:遵师训部领导的安排,我们去陈平营中心校举行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取得良好效果。

本人教学设计如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1.教材位置《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2.教材特点从思想内容上看,本文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做成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揭示了小村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从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上看,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

在描述小村庄的环境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形容小村庄的美丽,如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树木的变化,用标点符号省略号表现小村庄的环境日益恶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下得连绵不断等等。

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

二、学情分析1.识字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能分析字的结构,能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三年级是要求用钢笔书写的第一年,学生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和规范书写,仍需特别关注。

2.课文方面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大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不易理解的可能有以下几处:1.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城市孩子对山区环境、森林情况了解大多,对农村的农具、家具了解不够,需要做适当地补充。

例如,文中出现了“犁”这一农具,老师需要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木制的犁,另一张是牛套犁耕地的情景,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认识犁、了解犁的作用。

2.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含义难以理解到位,如“锋利的斧头”代表什么,需要教师点拨。

3.朗读方面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

通过理解课文,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地读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但在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读本课14个生词:锋利、盖房、扩大、工具、咆哮、造犁、裸露、黎明、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会写“裸”字。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默读。

3.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反映深刻主题的写作方法。

模仿写作。

情感目标:5.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多元阅读、感悟课文,学生通过交流小村庄的变化,明白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原因,通过体会反映深刻主题的句子,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能模仿写作。

五、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六、设计理念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故事教育”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

学生通过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写故事、画故事、塑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故事中受到教育,在故事中得到启发,在故事中不断成长。

我将故事教育研究成果与本节课进行整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以故事教育为主线,用故事演绎故事,设计了走进情境听故事、认认真真读故事、有滋有味品故事、深化主题续故事、宣传环保讲故事五个环节。

其中,作业设计“宣传环保讲故事”,要求学生把小村庄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听,让故事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

从整体设计上能够使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巩固新知,增长智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按体裁分类可以归为记叙文的叙事类,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故事在强烈的对比中揭示了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深刻道理。

根据这一教材体裁的特点,我采用“抓对比,展想象,悟真情”的教学策略,运用五次对比阅读,层层深入地开展教学。

七、教学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五个板块进行教学。

(一)走进情境听故事1.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就让我们走进情境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最终,在一场大雨过后,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2.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观点:读书贵在有疑。

故事讲完了,你有什么疑问吗?(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卷走?怎样被洪水卷走的?)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出示图片呈现给学生直观画面,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村庄的美。

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强烈的画面对比给他们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村庄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是我第一次运用图片对比的教学策略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认认真真读故事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找同桌帮助。

2.随文识字接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A.小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B.出示: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 ),村前河水( ),天空( ),空气( )。

巩固四字词,一生读括号外部分,其他生读填词部分。

第二自然段:A.犁:这段中提到了一种工具,知道是什么吗?见过吗?图片出示用木头做的犁和套在牛身上耕地的犁。

指出犁是形声字,上声下形。

B.裸露:露是多音字,用两个音分别组词,口语中多读lòu,书面语中多读lù。

裸:怎么记住它?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笔顺;师范写,生书空;学生练写,写时注意写字姿势,书写要饱满。

第四自然段:没喘气儿:找出这段中与没喘气儿一样意思的句子。

(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大雨会喘气吗?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拟人,用拟人的手法说明雨很大时间很长。

第五自然段:齐读3.整体呈现14个生词:锋利、盖房、扩大、工具、咆哮、造犁、裸露、黎明、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贵在有疑,在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故事,培养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读书习惯。

然后指名接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生字词认读情况。

教师出示这课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犁、裸露、没喘气儿),通过填空练习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直观图片法进行随文识字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扎扎实实、轻轻松松地认读本课生字词的同时初步了解了故事内容。

(三)有滋有味品故事1. 一个小村庄,从美丽到消失(板书美丽——消失两个问号),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有滋有味品故事。

课件出示要求(1)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小村庄变化的句子。

2)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小村庄的变化的。

2.汇报交流(15′)预设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A. 孩子们,当一棵一棵大树倒在村民们锋利的斧头之下时,你的心情怎样?读出你的心情。

(指名读)B.假如我们也是这个小村庄的村民,我家想盖房,我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你家想造犁,你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你家还想……(生可能回答铁锹、小推车、桌子、椅子……)(出示课件)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三个变成了用红色字)实在没得做了,村民们就把树木砍下来当柴火烧,(课件出示)还有大量的树木变成了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连用了三个“变成了”这种排比句式,写出了树木在大量消失。

当一棵棵大树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还有柴烟时,你的心情怎样,读出你的心情。

(评价、范读、指名读)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C.看,老师把刚才咱们说的内容变成了一首小诗,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带着你沉痛的心情读一读。

男女生合作读。

预设二: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A. 什么在变化?(板书:树木减少,土地裸露)你的心情怎样?读出感受。

B. 这一句中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生: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小村庄环境的恶化)发挥想象,原来那个美丽的小村庄还有什么在不断变化?C.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郁郁葱葱的森林____________,清澈见底的河水____________,湛蓝深远的天空___________,清新甜润的空气____________。

(师相机选择最佳答案写在黑板上)D. 这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时,你一定有新的感受。

找四名学生读填空部分,配乐全班合作读。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可怕的一幕发生了(放洪水冲毁房屋的录像)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一景象的句子。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A. 你能找出描写洪水的词语(咆哮、卷)从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洪水的凶猛气势读出来。

B. 是什么原因使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村民们对树木任意的砍伐,过度的砍伐,最终使小村庄失去了树林的保护,被洪水卷走了。

读到这儿,我们上课之初的问题都解决了。

C. 一栋栋房子——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都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锋利的斧头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认为这还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这把锋利的残忍的斧头砍走了——美丽,砍走了小村庄的一切。

是斧头残忍吗?是啊,锋利的斧头还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无情的、残酷的破坏啊!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在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的时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