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化学-水解和电离

高三化学-水解和电离

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近年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

解此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两平衡、两原理”,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理。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基础。

、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1. 电离理论: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2. 水解理论:2%o)。

例如:NaHCO溶液中,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c(HCQ—) >> C(H2CO)或c(OH—)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女口NaHCO溶液中有:c(Na+)^二c(HCO-)。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 > 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 > c(H+):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如(1 )在只含有A+、M「、』、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 +)==c(M-)+c(OH—), 若c(H +) > c(OH^),则必然有c(A+) v c(M-)。

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例:NHCI 溶液:c(NH+ 4)+ c(H +)= c(Cl -)+ c(OH -)N@CO溶液:c(Na+)+ c(H +)= 2c(CO2 —3)+ c(HCO —3)+ c(OH -)NaHCO溶液:c(Na +)+ c(H +)= 2C(CO2—3) + c(HCO —3)+ c(OH -)NaOH溶液:c(Na +) + c(H +) = c(OH-)NasPQ溶液:c(Na +) + c(H +) = 3c(PO3 —4) + 2C(HPO2—4) + c(H 2PO- 4) + c(OH -)2、物料守恒:就电解质溶液而言,物料守恒是指电解质发生变化(反应或电离) 前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电解质变化后溶液中所有含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

NHCI 溶液:化学式中N:CI=1:1,即得到,c(NH+ 4)+ c(NH 3?H2O) = c(CI -)Na t CO溶液:Na:C=2:1,即得到,c(Na+) = 2c(CO2 - 3 + HCO —3 + H 2CO)NaHCO溶液:Na:C=1:1,即得到,c(Na+) = c(CO2 —3)+ c(HCO —3) + c(H 2CO) 写这个等式要注意,把所有含这种元素的粒子都要考虑在内,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实质上,物料守恒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

在Na^S溶液中存在着S2的水解、HS的电离和水解、水的电离,粒子间有如下关系c(S2—)+c(HS —)+c(H 2S)==1/2c(Na +) ( Na +,S2—守恒) C(HS)+2c(S 2—)+c(H)==c(OH —) (H、O 原子守恒) 在NaHS溶液中存在着HS的水解和电离及水的电离。

HS + OH HS^= H++ ST H2^=H++ OH从物料守恒的角度分析,有如下等式:c(HS—)+C(S2—)+c(H 2S)==c(Na +);从电荷守恒的角度分析,有如下等式:c(HS —)+2(S 2—)+c(OH —)==c(Na +)+c(H +);将以上两式相加,有:2—一 +c(S )+c(OH )==c(H 2S)+c(H )得出的式子被称为质子守恒3、质子守恒:无论溶液中结合氢离子还是失去氢离子,但氢原子总数始终为定值,也就是说结合的氢离子的量和失去氢离子的量相等。

实际上,有了上面2个守恒就够了,质子守恒不需要背。

例如:NHCI溶液:电荷守恒:c(NH+ 4) + c(H +) = c(CI -) + c(OH -)物料守恒:c(NH+ 4) + c(NH 3?H0) = c(CI -)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CI-,得到,c(H+) = c(OH -) + c(NH 3?H2O),即是质子守恒N@CO溶液:电荷守恒:c(Na+) + c(H +) = 2c(CO2 —3) + c(HCO —3) + c(OH -)物料守恒:c(Na+) = 2c(CO2 —3 + HCO —3 + H 2CG)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Na+,得到,c(HCO- 3) + 2c(H 2CG) + c(H +) = c(OH -),即是质子守恒NHCI溶液,水电离出的,c(H+) = c(OH-),但是部分0H—被NH+4结合成NH?HO,而且是1:1结合,而H+不变,所以得到,c(H+)= 原来的总c(OH')= 剩余c(OH') + c(NH 3?H2。

)N@CO溶液,水电离出的,c(H+) = c(OH -),但是部分H+被CO2- 3结合成HC—3,而且是1:1结合,还有部分继续被HC—3结合成fCO,相当于被CO2- 3以1:2结合,而OH —不变,c(OH-)= 原来总c(H+) = c(HCO —3) + 2c(H 2CO) + 剩余c(H+)现将此类题的解题方法作如下总结。

二、典型题——溶质单一型1、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解此类题的关键是紧抓弱酸的电离平衡L 的H2S 溶液中所存在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显性离子)> C(一级电离离子)>C(二级电离离子)> 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 2、能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弱酸强碱型解此类题型的关键是抓住盐溶液中水解的离子在CH3COONa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c(Na +)>c(CH 3COO)>c(OH —)>c(H +)B c(CH3COO)>c(Na +)>c(OH —)>c(H +)C c(Na +)>c(CH 3COO)>C(H+)>c(OH —)D c(Na +)>c(OH —)>c(CH s CO(O )>c(H +)E、一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外一种离子)[点击试题]在N&CO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二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二级水解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点击试题]判断L的NaHC齡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二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C(电离得到的酸根离子)三、典型题- 两种电解质溶液相混合型的离子浓度的判断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溶液混合后生成的盐的水解情况以及混合时弱电解质有无剩余,若有剩余,则应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

下面以一元酸、一元碱和一元酸的盐为例进行分析。

1、强酸与弱碱混合[点击试题]PH=13的NH・H2O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A. pH>7,且 c (OH —)> c (Na +) > c (H +) > c (CH 3COO —)小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强酸弱碱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弱碱,解题方法与此题相同。

2、强碱与弱酸混合[点击试题]PH=X 的NaOH 溶液与PH=丫的CHCOOH 溶液,已知 X+Y=14,且丫<3。

将上述两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C(Na [>C(CH 3COO)>C(OH —)>C(H +)B C(CH 3COO)>C(Na +)>C(H +)>C(OH —)C C(CH 3COO)>C(Na +)>C(OH —)>C(H +)DC(Na +)>C(CH 3CO (O)>C(H +)>C(OH —)上述两题的特点是 PH+PH==14,且等体积混合。

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的特点是C(弱电解质的离子)>C(强电解质的离子)>C(显性离子)> C (水电离出的另一 离子) 3、强碱弱酸盐与强酸混合和强酸弱碱盐与强碱混合[点击试题]mol/L 的CHCOOK 与mol/L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下列粒子的物质的 量关系正确的是 ( ) A C(CHCOO)==C(CI —)==C(H +)>C(CH 3COOH)BC(CHCOO)==C(CI —)>C(CH 3COOH)>C(H)C C(CHCOO)>C(CI —)>C(H +)>C(CH 3COOH) DC(CHCOO)>C(CI —)>C(CH 3COOH)>C(H)4、酸碱中和型 (1) 恰好中和型[点击试题]在 10ml ・L -1NaOH 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 HAc 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 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

A. c (Na +) > c (Ac -) > c (H +) > c (OH) B . c (Na +) > c (Ac -) > c (OH) >c (H +) C. c (Na +) = c (Ac -) + c (HAC)D . c (Na +) + c (H +) = c (Ac -) + c (OH)(2) pH 等于 7 型[点击试题]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所得溶液pH = 7则此溶液中()。

B . c (HCOO) v c (Na +)D .无法确定 C (HCOO)与c (Na +)的关系A .c (HCOO -)>c (Na +) -+C. c (HCOC) = c (Na )(3) 反应过量型点击试题]常温下将稀 NaOH 溶液与稀CH 3COOH 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B. pH>7,且c(Na ) + c(H ) = c (CHCOO) + c(OH )C. pHv 7,且 c(CH3COO) > c(H+) >c(Na+) > c(OH-)—+ + —D. pH= 7,且c(CH s COO) > c(Na ) >c(H ) = c(OH )[随堂练习]1、将标准状况下的通入150ml1mol/LnaOH 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A. c(HCO-)略大于c(CQ-)B. c(HCO3-) 等于c(CO32-)+ 2- -C. c(Na )等于c(CO )与c(HCO )之和- 2D. c(HCO-)略小于c(CQ-)2、向・LT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Q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A Na+、CO32-B Na+、HCO3-C HCO3-、CO32-D Na+、OH-四、守恒问题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应用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溶液呈中性(即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及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守恒两大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