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骨折内固定方案选择及常用材料
骨折内固定方案选择及常用材料
一、骨折内固定方案及选择原则
骨折治疗AO原则(经典) • 解剖复位 • 坚强内固定 • 保障骨折端血运 • 早期功能锻炼 • 通过骨折块间加压而达到绝对的稳定 性,从而实现坚强固定,使骨折一期愈合
。
BO原则(现代)
•
现代骨折治疗的观念由机械力学向生物 学方面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即从解剖复 位、坚强固定、骨折一期愈合的力学固 定方式(AO)演变为间接复位、弹性固 定、间接愈合的生物学固定方式(BO) 。
—LC DCP
-
点接触接骨板—PC-FIX
• 为了进一步减少接骨板与骨面的接触,最大程度保留骨皮质的 血运,1995年AO提出点接触接骨板PC-FIX(Pointed Contact)
锁 定 内 固 定 器
—LISS
• 1 9 9 5 年 , Te p i c S 和 P e r r e n
SM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Locking锁定的概念,从而使用锁定
• 以一根粗大宽螺纹的 拉力螺钉与套管钢板 及加压螺钉连接。在 复位及骨折愈合过程 中可使两骨折端靠拢 ,产生静力加压作用 。对于顺转子间骨折 线骨折可获得动力加 压作用。
• 适合:稳定型骨折。
)
稳定骨折,固定成功
• 不适合:不稳定骨折、反斜骨折。
不稳定骨折,固定失败
缺点
• 存在相对不稳定,抗旋转能力弱;
合。
内固定物的选择
• 髓外钉板 系统:DHS 、DCS、 PCCP、解 剖型锁定钢 板 等。
髓内固定系 统: Gamma钉 、PFN、 PFNA、 TFN 等
DHS
(Dynamic Hip Screw )动力髋螺 钉
DHS Dynamic Hip Screw
( 动 力 髋 螺 钉
• 可微创操作,以减少并发症;
谢谢!
锁
螺丝钉和带螺纹孔的接骨板,以期解决常规螺丝钉固定时所产 生的问题。
定
• 接骨板与螺丝钉锁扣固定的出现是接骨板骨折内固定发展史中
内
的一次革命性的理论变革,从而出现了内固定器(Internal
固
Fixator)。自PC-FIX之后,AO的R.Frigg推出了微创固定系 统 LISS(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胫骨交锁髓内钉
胫骨钉的适应症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胫骨中1/3稳 定型骨折:横 形骨折、短斜 形骨折、假关 节。 • 胫骨中部60% 长度内的不稳 定性骨折:干 骺端附近的骨 折、长螺旋形 骨折、节段性 骨折、粉碎性
多用于
胫骨中
段骨折
胫
。尽管
骨
也可用
钉 的
于胫骨 近端和 远端骨
特
折,但
点
并发症
发生率
较高,
易发生
畸形愈
皮质骨与松质骨螺钉
• 皮质骨螺钉
• 松质骨螺钉(32mm螺纹)
自攻与自钻螺钉
• 普通螺钉
• 自攻型螺钉
• 自钻型螺钉
• 用于外固定支架的自钻斯氏钉
空心钉
空心钉
新型锁定钉与传统皮质骨螺钉相比:
锁 定 螺 钉
• 螺柱更粗
新
• 承受更大的屈曲和剪切力
型 锁 定
• 与周围骨质接触面积更大,应力传递更佳 • 螺纹变窄 • 锁定钉不需要依靠宽大的螺纹来获得加压 • 螺纹缩窄为螺柱加粗提供了条件
反转子间骨折
• 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如穿出股骨头),因此无法取代其 他内固定。
骨质疏松骨折
五、内固定物的设计
理想器械的设计应该具有以下优点:
• 更坚强稳定的固定,以利于早起负重功能 锻炼;
• 更低的股骨头切割、内固定物松动和其他 器械相关并发症;
• 更容易的植入技术;
• 加压技术,促进骨折更快愈合;
骨折内固定方案选择及常用材料 汇总
骨科 黄顺贤
骨折内固定术是指当发生骨折时用 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 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将断骨连接 固定起来的手术。骨科涉及范围广 ,各种手术器械琳琅满目,在实际 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一些原则和技 巧,更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今天 为大家详解骨折内固定方案、选择 原则与常用内固定材料,供大家参 考!
PFNA(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
PFNA(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主钉的特点
主钉的特点
与髓腔解剖形态完全匹配。
• 6度外展角,便于从大转子顶点置入。
• 空心主钉,置入方便。
• 远端有一定的弹性,易于插入,并可避免 应力集中。
螺旋刀片的特点
• 一个内固定同时完成抗旋转和成角稳定。
• 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加的芯直径(4.5 9mm),通过打入,填压松质骨,可提高其锚合力 ,尤其适合骨质疏松患者。
• 与骨质贴合紧密,增强了稳定性,抗旋转、抗骨 折端塌陷和内翻畸形的能力很强。
适应症
• 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转子间骨折,特别适合于不稳定型骨折( 如反转子间骨折)及合并骨质疏松者。
左上:普通接骨板螺钉技术 左下:拉力螺钉技术
右上:锁定接骨板螺钉技术
髓内钉系统
髓内钉的固定机制 • 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钢板为偏心型固定)。 • 应力分散式固定,非应力遮挡式固定,有利于骨痂的 塑形。 • 中心固定在理论上优于皮质外固定,可减小力臂,降 低内、外翻成角及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 • 为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提供了基础。 交锁与非交锁 • 普通髓内钉(非交锁)轴向稳定性差,抗扭转强度低 -适应症较少。 •
定 器
•
原理:内固定器(Internal
Fixator)中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接骨板与骨面无紧密
接触,最大限度保留了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血供。
—LISS
LCP锁定加压接骨板(2001年,接骨板发展的里程碑 )
•
LCP结合孔:一个 孔,两种功能
LCP锁定加压接骨板
同一结合孔内可以完成任何一种成熟的技术
骨折固定稳定性 绝对稳定
• 拉力螺钉/ 钢板 加压钢板
相对稳定 • 髓内钉• 外固定• 桥接钢板
二 二、临床常用的螺钉种类
螺钉的命名
• 应用部位(皮质骨螺钉、松质骨螺钉)
• 特点(自攻螺钉、自钻螺钉)
• 螺钉设计(如空心钉、锁定钉)
• 直径(如4.5mm螺钉)
• 功能或机制(钢板螺钉、拉力螺钉、位置螺钉、交锁 钉、锚钉、推拉螺钉、复位螺钉、阻挡钉)
• 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有一定螺钉切除率 ,尤其是当拉力螺钉位置偏上时;
• 因钢板位于负重力线外侧,固定力臂 较大,不适用于逆转子骨折。
髓内固定系统
•
对于稳定骨折,髓内固定相对于DHS没 有优势。 • 对于不稳定骨折,髓内固定的力学性能 更好,力臂更短,术后器械相关并发症 如股骨头切割、髋内翻、短缩和内固定 物松动断裂概率更低
•
股骨粗隆下2cm距膝关节9cm以上的各种类型骨折。
股 骨
• 股骨干中段陈旧性骨折。 • 钢板内固定失败者。
交
锁
髓
内
钉
•
固定骨折的
股 力臂比钢板
骨 长,作用力
交 锁 钉 的 特 点
均匀分散在 整个骨干的 中轴上,不 易发生折弯 变形。
• 锁钉使骨干
从上到下形
成一体,防
止缩短和旋
转,对骨折
的固定达到
钉
• 不同直径规格:6.5/4.5/3.5/2.7/2.0/1.5mm
与
传
统
皮
质
骨
螺
钉
相
比
螺钉的功能
接 骨 板 发 展三 历 程
有限接触 - 动力加压接骨板— LC-DCP(1981年全球首创)
动 力 加 压 接有 骨限 板接
触
• 底面切割,与骨有限接触; • 与骨接触减少,对骨膜血运的干扰减小
• 必须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和骨的血运, 固定可靠而无加压。
骨折固定稳定性 绝对稳定
现代骨折治疗的观念由机械力学向生物学 方面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即从解剖复位、 坚强固定、骨折一期愈合的力学固定方式 (AO)演变为间接复位、弹性固定、间接 愈合的生物学固定方式(BO)。
• 必须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和骨的血运,固 定可靠而无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