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视学-第六章-人物透视-张岩

透视学-第六章-人物透视-张岩


《在牛群中闲游的小姐们》俄.列宾
二、视高是衡量人体比例变化的关键 人体各个部位的高度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的,解剖学可以分析的很细致,而透视学是 对于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则从整体上考虑它 在视觉中变化的协调关系。为了便于分析, 可以把个部分概括为简单的形体,单纯从人 体的高度讲,在平视视域中,各部位虽然衔 接、遮掩各异,高度保持原比例。一旦人物 超出平视视域,出现俯仰角度,人物各部位 高度则要体现近长远短的变化。
二、五官的间距与透视变化
五官的透视形随着面部的透视变化 而变化,在同一面部,五官外形的 透视变化必须统一,仰视时各条弧 线向下弯曲;俯视时,各条弧线向 上弯曲。
二、五官的间距与透视变化 俯视或仰视的头,五官距离应该
缩短,但若都缩短了,看起来就不舒 服。原因是俯视时鼻子不能缩短,仰 视时眼眉与眼睛之间的距离不能缩短。 因为两者在平常时候(不仰视,不俯 视),鼻子是近低远高,线、眼眉与 眼睛之间是近高远低的斜面。当仰视 或俯视时,它二者便于画面平行,应 是本来最长度,所以缩短是不对的。
二、人体动作变化与透视关系 人体可分解为许多的体块,诸如头、
胸、骨盆、大腿、小腿、上臂、下臂 等,都有一定的基本形,并由连动轴 (关节、脊柱)加以连接,这些轴是 活动的因素,体块在肌肉的作用下, 通过轴的扭转错动,可以改变彼此的 方位关系,影响整个人体的透视变化。
当一个直立的人物重心在双足间稍
《掷铁饼者》米隆
安格尔的油画《大宫女》法国
正、侧、背面人体的透视变化 正面直立的人坐与画面相平行,人物的
两肩连线、衣袋、衣服下摆等都可以看作是 相互平行的水平线。被画人物面向画面时, 这些线是水平状的原线;被画人物侧向画面 时,它就与画面有了角度,这些线成了相互 平行的变线,它们的透视方向往地平线的一 个灭点集中,在地平线下方是近低远高,在 地平线上方是近高远低。背面的透视变化与 正面的相同。
德加 法国印象派画家 《舞女》
王宏剑 布面画《阳光三叠》
莎翁 十四行诗
罗家伦《五四运动》
在水平基面上的人物,高于视位的,一定高于 视平线;低于视位的,一定低于视平线。
如果水平基面上有几个等高的人物,眼若低于 人物高度时,人物不论远近,视平线一定要穿过人 物的同一部位。眼若高于人物高度时,人物不论远 近,他们的头顶至视平线的间距比例相等。
第六章
第一节 人体的透视
人体属于不规则的曲线,研究并掌握 人体的透视规律,对于一个美术工作者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人体大致分为躯干和四肢两 大 部分。躯干由头、颈、胸、腹组成,四肢有 上肢、下肢组成。各个部分均可概括为立方 体、长方体、圆锥体等。由于人体的运动的 与画者角度的不同,透视形在发生着各种复 杂的变化。
沉睡的维纳斯 乔尔乔内[意大利]
意大利.卡拉瓦乔《 丘比特之箭》
《芭蕾舞演员》
第三节 头部的透视变化
一、头部的方位与透视变化 人物的头部略似卵圆形,分脑颅和颜面两 部分,它通过颈部的运动前后俯仰,左右 转动。面部的透视形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 化,正面脸的人物五官位置没有什么变化, 按“三庭五眼”画即可。由于所扭动六面 体与画面成角度,面部的中线就成弧线倾 斜,有了远近大小,近长远短、近宽远窄 的透视变化。
鲁本斯 佛兰德斯 《三美神》
波提切利 《春》
人体的四肢透视变化 人体四肢的透视变化就依它与画面所成
的角度而定。与画面平行时最长,与画面 垂直时最短。左右踢腿,腿的长度不变, 前后踢腿,腿的长度就有了缩狭变化。当 人正面抬腿时,大腿缩短,下肢也缩短; 当人侧面抬腿时,大、小腿都不缩短,因 为它与画面平行,上肢部分的透视变化原 理基本上和腿的透视变化一样。
《狼牙山五壮士》
鲁本斯.佛兰德斯 《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
高于视位的部位弧度向上弓,越高弧度越显著 低于视位的部位弧度向下弓,越低弧度越显著。
高于视位的部 位弧度向上弓, 越高弧度越显 著
低于视位的部 位弧度向下弓, 越低弧度越显 著
成年男子总身高约为7至7个 半头长
15岁左右的少年身高约为6 个左右头长
有侧重时,原来身体各部位对称因素的 连线,就失去水平状态,变为斜线关系。 当一个人物局部形体运动时,比如臂与 腿的轴动、与画面作平行运动,仍保持 原长,轨迹似正面圆的弧线。而当与画 面作一定角度的运动时,就要产生前后
轴动关系,臂和腿都要短于原长,越正 缩的越短,垂直时最短。
重 心 在
重 心 在


因此视平线可以作为确立画面上人物高度的基 准线,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把最近的人物作为 标准高度,由其顶、足两点向视平线上灭点连线, 形成一个同高度人物远近变化的消失比例尺,地面 上任何一个位置上的人物高低程度都能由比例尺推 出。
有了这个比例尺,还可以测定不同高度水平面上 的人物确切的透视高度。
米勒《 晚钟》
人体的头部、躯干和四肢,可用圆柱体的 透视来分析。直立的人,犹如一段直立圆柱体 组合而成。
人的形体结构是比较复杂的,综合着 立方体与曲线体的综合特征。在视觉中,体现 人体基本结构和结构变化因素都需要与透视发 生联系,诸如人的高度与视位的关系,比例与 透视的关系,基本形与透视关系,对称因素与 透视关系。
第一节: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 一、视高是测定人物高低变化的基准
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也是测定人物 高低变化的基准。
从整体上讲人的形体在视觉中,如同 其他形体一样,第一感觉是近大远小、高低 变化的问题。这里有几种因素,一是观者的视 位高低与人物高度关系,二是距离的远近。 视点平视时,代表视位高低变化的地平线, 是水平面的灭线,在画面上与视平线重合。 因此,画面上视平线可作为基面上人物高度 及水平面的衡量标准。
与画面平行 长 与画面垂直 短
腿 的 透 视
人物动作变化与透视关系
人的形体复杂,动作多变,对复杂的形体,不
能只看见一些细小的体面起伏,应该整体观察,把 人体看作是由几件简单的圆柱体所组成,任何细小 的体面起伏,都随着大的圆柱体的透视变化而变化。 动作的变化,从人体解剖上分析,固有其运动规律, 但从透视上分析,无非是组成人体的一段段圆柱体 的各种锥体状态的组合。因此,掌握圆柱体的透视 变化规律,对画动作的人是很有必要的。全身运动 的透视,是圆柱体不同透视状态的组合。除了臂和 腿外,更应该注意头部、轮廓、骨盆这三段主要圆 柱体的圆面宽窄,柱身缩短的透视现象。


意大利.卡拉瓦乔《 丘比特之箭》
与 画人 面物 成的 角手 度腿 运 动
与 画 面 做 水 平 运 动
人 物 腿 部 和 右 手
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着人民》
当身体各部位都发生连贯的系列
性轴动时,就会形成全身运动,各部 位的关系、整个身体的形状都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人物可以坐、可旋转、 可仰俯,这时我们既应认真分析每个 部位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方向、透 视变化,又注意各部位在整体透视上 的协调、平衡关系。
10岁左右的少年身高约为5 个左右头长
5岁儿童的身高相当于成人 的½至四个头长
2岁幼儿低于成人高度一半
第二节:人体透视的变化因素 一、 人体的对称因素与观察角度的关系 人体各部位都有平衡的对称因素,正面
直立的人,双肩、双胯、双膝连线,都构成 了水平线。因此画平行透视的正面直立人物, 左右对称的呼应点连线应保持水平原线状态, 身体各对称部位的连线关系,将随同整个人 体的消失方向发生变化,身体越侧,连线缩 的越短。当人物继续转向,则背部的对称变 化代替了正面透视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