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2019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2019
《蜀相》《书愤》之作者、背景
《蜀相》 《书愤》
知 人 论 世
上元元年(公元760 年)杜甫避乱成都游诸 葛武侯祠时所作,时安 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 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 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 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 一系列仕途打击,其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理想彻底落空。
2、抒发个人感情方面:
A、《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表达对诸葛亮的追 慕,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 己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痛苦。 B、《书愤》中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 国,建立功业。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 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在表现手法上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 臣相祠堂哪里找寻?锦官城外的柏树葱茏高深。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掩映石阶的碧草独自呈现着春色,隔着树叶 的黄鹂唱着动听的歌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 刘备三顾茅庐为访求统一天下大计,辅助 两朝创业治国,竭尽了老臣的耿耿忠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 多次出兵未获胜利却先死去,常使后代英雄 想起泪湿衣襟。
A、《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音”, 融情于景中,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 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感 慨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B、《书愤》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典、对比。先回忆自 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一诸葛亮自况,全诗着 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这句在表现手法 上叫——用典明志
书· 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 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B、“出师一表真名世 ” 《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 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 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对 仗
可押可不押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押 韵
知人论世
杜甫-少陵野老:巩县少年-陷身长安-寓居草
堂-飘泊夔州-客死湘江。 陆游-放翁:科举除名-载浮载沉-绝恋沈园-临 终示儿。
4、《蜀相》《书愤》比较之炼字
《蜀相》 隔叶黄鹂空好音 《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
炼 字
答题思 路方法
好 处
1.含义 2.技法 空,白白的,无 3.效果 空,白白的,徒劳 用的,无人欣赏; 及表达 无用;表露出有雄 突出了环境空寂 思想情 心壮志却不为朝廷 凄凉,透露出伤 感的作 所用的愤怒与痛苦。 感情怀。 用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
杜甫
陆游
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书 愤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
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忧国忧民,责任担当, 正直无私,自强不息。
1.情感: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 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的《书愤》 则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 的愤懑。 2.写作手法: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 ”; 《书愤》以典明志、借古讽今+ 对比手法(两个对比) 3.作品风格: 杜甫 沉郁顿挫(一三两联景仰、二四两联叹惋) 陆游 沉郁豪雄(以愤为意脉,,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感情沉郁,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笔力雄浑。)
答题思 路方法
1.画面 2.特点 3.表达 思想情 感的作 用
好 处
6、《蜀相》《书愤》比较之用典
《蜀相》 诸葛亮事 《书愤》 诸葛亮事 《出师表》:北伐 复国、鞠躬尽瘁 赞颂敬仰
用典 内容 侧重 同 思 想 感 异 情
答题思路 方法
1.看内容; 2.明态度; 3.扣人世, 说思想感 情。
计、心、 未捷先死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感受作品风格特点。 2. “以意志,知人论世”把握主旨,感受 作者情怀,学习他们爱国情怀。 3.赏析作品技法(炼字、写景、用典等), 培养赏析能力。 4、学会比较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朗读,了解律诗押韵对仗等要求。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首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
5、《蜀相》《书愤》比较之写景
《蜀相》 《书愤》
写 景 映阶碧草自春色, 楼船夜雪瓜洲渡, 隔叶黄鹂空好音。 铁马秋风大散关。
春草独自青绿, 黄鹂歌声无人听; 呈现出凄凉孤寂 之景色;透露出 伤感情怀。 高大的战船在雪夜 渡口,彪悍的骑兵 在边关秋风中奔驰 杀敌;境界苍凉雄 壮;烘托出艰难环 境中的豪情壮志。
• 不同点:
《蜀相》 融情于景 追慕、敬仰 《书愤》 用典明志
壮志难酬
社会责任感
借武侯自况 建功立业
深沉的忧患意识
拓展延伸
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内核
对两首诗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刻解读,同时也
不难发现,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 是陆游沙场杀敌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 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 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爱国主题总 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爱国诗人由此也彰显 着他们高尚的品格。那么这种凝结在爱国诗 人身上的品格的内核是什么?
颔联
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
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相同点:
(1)背景经历:动乱年代;晚年之作,胸 怀大志不得重用。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3)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探究两首诗在歌颂诸葛亮功绩、 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1.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A、《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 心”;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 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 蜀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 十三年(1186)春,这时 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 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 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 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 诗时,才以朝奉大夫、 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承句“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 役。 转句“书”年事已高、壮志 未酬之情。 合句“书”敬仰诸葛、渴望 建功立业之愿。 起句“书”早年恢复中原之 志。
赞颂敬仰 事业未成之痛 惜; 不为所用、不 能实现安邦兴 国愿望的痛苦。
北伐建功 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