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痛”,冥思苦想仍写不出什么,或感到“没有内容可写”,“作文难”成了学生的口头禅。
这主要是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练笔、批改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培养观察能力
我们知道,文章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来源于生活实践。
南宋著名大诗人陆游曾对他的儿子说:“汝颇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只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仔细留心周围的事物,这样到了写作文就不会成为“无米之炊”。
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要抓住重点,仔细观察。
对那些最能突出事物特点的地方要多观察几遍。
如指导学生写《美丽的校园》一文,我让学生利用下课的时间在校园里实地观察,看看哪个地方最美丽?哪些景物最能突出校园的特点?许多学生想到了教学楼,因为教学楼是他们学习的地方,在那里有老师对同学的关爱,有早晨琅琅的书声,有成绩栏上同学们取得的一朵朵小红花……校园的美正是由勤教的老师和勤学的同学们组成的,这样经过仔细观察写起来的作文就能突出中心。
二、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得课外知识、积累写作材料的主要渠道。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许多大作家都是在少年时代
就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的,鲁迅、巴金、冰心少年时就能背好几部书。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斯泰说:“身边随时带着纸和笔,在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要让学生养成勤阅读的习惯,可以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本子,在阅读过程中把文章中优美的词句、文段摘录下来,这样年长日久,就能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知识,写起作文就会感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而不费功夫。
三、培养练笔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勤练笔、勤写的习惯。
写好作文除了要多观察、多阅读外,还要多练笔。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编写《资本论》时,每天都要写几百、几千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资本论》一书。
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写日记就是把自己每天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
我要求每个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厚厚的日记本,坚持天天写,然后定期交上来检查,对写得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
我还在班中成立了写作兴趣小组,由爱好文学的同学组成。
他们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希望文学社,由社长、编辑、小作家、小记者等人员组成,还定期出版文学刊物——《春绿》,每期作品都是由同学们自己写稿,自己采访,自己编辑,然后择优发表出来的。
这样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写作的兴趣,锻炼了同学们的写作实践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只有平时多写多练,写作文时才会得心应手。
四、培养批改能力
作文写完之后,要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批改作文的习惯。
许多
学生作文写完之后,看也不看,把笔一掷,仿佛“大功告成”了似的。
其实,这样做是极其错误的,我们知道,好的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得来的。
古人云:“文章不厌千回改。
”我国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就曾做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鲁迅先生也说过:“文章写完之后,要尽可能将可有可无的字眼删去。
”可见,培养学生的批改能力是多么重要。
作文批改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教师批,学生改。
②学生自己改。
③学生互批互改。
④小组讨论交流批改。
要让学生在作文写完之后,自己再动手修改几遍,看看文中是否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重复;标点符号是否用得恰当,如果有,就立刻改正,力求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由于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了。
如学生陈晓玲获得全国“新星杯”作文比赛三等奖,学生张志林获得镇作文比赛二等奖,学生肖文敏获得学校作文比赛一等奖。
总之,学生的作文能力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运用,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练笔、批改能力,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顺利过好作文关。
浅谈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普宁市流沙第一小学
张怡思
20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