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解析版)语文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解析版)语文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制止了噪音产生的是()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D.有居民居住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2、以下措施中,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厦门岛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鼓浪屿禁止商家导游使用扩音器C.地铁施工时给机器加润滑油D.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3、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4、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高架道路两旁安置透明板墙 B.将高音喇叭音量调小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居民小区内多种植花草树木5、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6、如图1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肇庆市端州区中心城区分步实行禁鸣喇叭,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7、下列措施不能减弱躁声的是()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装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C. 在人耳处戴上耳罩D. 在声音传播途径中使用扩音器8、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9、下列措施不能减弱躁声的是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装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C. 禁鸣喇叭D. 在声音传播途径中使用扩音器10、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 机场工作人员配戴有耳罩的头盔C.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 高架桥两侧建起透明板墙11、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12、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下还会损伤听力,下列做法有可能损伤听力的是A.在城市道路上刷黑B.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C.在居住的房屋周围多植树D.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13、要控制和减弱噪声的危害,下列不可行的措施是()A.在公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 B.在人耳里塞棉花团C.减小噪声振动的频率 D.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1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足球比赛中球迷的呐喊声B.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D.交响乐团演奏时的锣鼓声15、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都是1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17、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18、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19、学校附近设有禁鸣喇叭标志,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该标志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20、进入二十一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也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我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传来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处减弱噪声.21、“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中减弱噪声.22、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学校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醒目的“静”字,这是在控制噪声;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23、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控制噪声是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___。

24、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控制噪声是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___。

2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墙板是从________控制噪声;如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26、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和厨房门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在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以上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处减弱;第三种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

27、如图所示,小明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打开收音机时,“舞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_______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正在休息的奶奶让小明赶快关掉收音机,这种减弱噪声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8、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6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9、某市××局推广公共场所张贴“宁静场所”标志,如图,倡导人们轻声说话,提升环境安宁,改变民众在公共场所不自觉高声喧哗的豪迈习性。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从噪声角度分析,这是从处减弱噪声。

30、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31、“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32、“广场舞”近期在各地频频引发“扰民”争议,让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广场舞成了众矢之的。

针对这种现象,山东济南一社区居民巧妙地将广场舞改成“耳机舞”,在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既不耽误锻炼,也除去了“扰民”的烦恼,可谓一举多得。

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从________环节,防治噪声;耳麦接收到的信息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的。

33、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形容声音的大,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块 100m 宽的林带可降低20分贝.所以人们在火车道两侧种着许多树木,这是为了在减弱噪声.34、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填“能量”或“信息”)的特点;听到这种声音时,小红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填“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或“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35、在创卫活动中,为防止噪声污染,还全市人民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市委、市政府及市民做了大量控制噪声污染的工作,请你列举一条在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的做法:.36、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37、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控制噪声是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38、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举两例)39、为什么飞机的噪声在晴天听起来较短促而轻,在阴天较长而深沉?40、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请你结合相关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为我市创建宜居城市,提出两条减弱噪声的合理措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分析四个选择项中减弱噪声的办法,然后与题目中的要求对应即可解决此题.【解答】解: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厦门岛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B、鼓浪屿禁止商家导游使用扩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C、地铁施工时给机器加润滑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选D.3、C4、C.5、B.6、7、D8、B【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隔音屏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应选B。

9、D10、C11、解: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小响度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此选项错误;D、蛙声和蝉声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此选项正确.故选D.12、D13、C解:A、在公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行;B、在人耳里塞棉花团,可以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可行;C、减小噪声振动的频率,只会减小噪声的音调,不能够减弱噪声,不可行;D、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可行.故选C.14、C解:A、足球比赛中球迷的呐喊声,可营造激烈的比赛氛围,提高运动员的士气,不能算噪声,不合题意;B、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是想借助这一声音发现故障,不能算噪声,不合题意;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破坏课堂纪律,属于噪声,符合题意;D、交响乐团演奏时的锣鼓声是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算噪声,不合题意.故选C.15、B16、解: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17、C18、B解:A、高速公路安装的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A错误;B、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故B正确;C、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C错误D、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不是直线传播,故D错误.故选B.19、A二、填空题20、【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汽笛声发出后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空气;声源.【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21、【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答】解:跳舞时: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22、23、24、25、传播过程中甲【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一耳处,透明板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属于噪声,有规律的振动属于乐音,所以甲是乐音的波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