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分子细胞生物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花发育的A,B,C模型?
2 什么是B基因组染色体,并说明B染色体的功能?
3 什么是细胞凋亡,你认为细胞凋亡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起到什么作用?
4 简述RFLP和RAPD基本原理并比较其优缺点?根据你现有知识假设让你开发一种新的分子标记你会从那些方面进行?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衰老是目前世界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延缓人的衰老?
2、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经常发现单倍体总DNA和编码基因信息的总DNA含量存在差别的现象,这就是C值矛盾。
根据你对基因概念发展的了解论述C值矛盾形成的原因。
3 在禾谷类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主茎外,往往形成众多的分枝,使整个植株呈现丛生状,这一现象在农业生物学上被称为分蘖。
分蘖是禾谷类作物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的产量。
作为单子叶植物一种特殊的分枝现象,分蘖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植物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虽然分蘖现象在组织解剖学已有相当系统的研究,但对其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的了解基本上是空白。
通过遗传筛选,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李家洋院士等鉴定了一个单分蘖的突变体moc1(英文"单分蘖"monoculm1的缩写)。
与野生型(即正常植株)多分蘖、丛生的表型比较,moc1突变体除了主茎外没有任何分蘖枝的形成。
遗传分析表明,moc1表型是由单基因隐性突变造成的。
通过遗传图谱定位克隆技术,李家洋研究小组分离鉴定了MOC1基因。
试验结果在2003年4月份在Nature上发表,请你说出图谱定位法分离MOC1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的基本过程?除该方法外你还可以利用那些基因克隆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分离,并说明原理(至少两种)?
野生型(即正常植株;右侧)和moc1突变体
(左侧)的形态比较
图位克隆法(Map-based cloning)是新型分离和克隆植物基因的方法之一,在不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在未知基因的功能信息又无适宜的相对表型用于表型克隆时,最常用的基因克隆技术就是图位克隆法。
图位克隆是通过火析突变位点与已知分子标记的连锁关系来确定突变表型的遗传基本。
图位克隆法随着相关配套技术(序列数据库、分子标记等)的日渐成熟,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
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又称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1986年首先由剑桥大学的Alan Coulson提出,用该方法分离基因是根据目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基因克隆的一种方法,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使用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DNA文库,从而构建目的基因区域的物理图谱,再利用此物理图谱通过染色体步行逼近目的基因或通过染色体登陆的方法最终找到包含该目的基因的克隆,最后通过遗传转化和功能互补验证最终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
图位克隆的特点是无需预先知道基因的DNA顺序,也无需预先知道其表达产物的有关信息,但应有以下两方面的基本情况。
一是有一个根据目的基因的有无建立起来的遗传分离群体,如F2、DH、BC、RI等。
二是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首先找到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2)用遗传作图和物理作图将目标基因定位在染色体的特定位置;
3)构建含有大插入片段的基因组文库(BAC或YAC库);
4)以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探针筛选基因组文库;
5)用获得阳性克隆构建目的基因区域的跨叠群;
6)通过染色体步行、登陆或跳跃获得台有目标基因的大片段克隆;
7)通过亚克隆获得带有目的基因的小片段克隆;
8)通过遗传转化和功能互补验证最终确定目标基因的碱基序列,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关键环节予以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