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模型的制备中是如何选择动物在动物模型的制备中如何选择动物摘要:实验动物是活的仪器[1],是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中的动物实验模型,为现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可以说每一种新的药物的出现和每一种新疗法的诞生,都离不开动物实验模型。
动物模型避免了在人身上进行实验所带来的风险,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增强实验材料的可比性,简化实验操作和样品收集,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要合理正确选择实验动物,了解它们的局限性。
为学习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关键词:医学,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动物模型引言:实验动物学在发展中已形成如下学科: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中医实验动物学等学科。
[2]动物实验的特点是可由实验者根据不同的课题选择动物。
制成动物模型,需要作严密的设计,包括目的、对象、方法、对照、随机分组、设定数量、指标、原始记录和统计方法等。
医学中的动物实验为现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可以说每一种新的西药的出现和每一种新疗法的诞生,都离不开动物实验。
同样,动物实验也为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是,动物实验有它的局限性,不是所有医疗技术都需要进行动物实验,那些已经被临床实验证明有效的医疗方法,就没有必要再用动物实验来证实。
由于很多高级动物在生理和病理方面与人类有近似之处,因此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寻找新的药物和新的疗法。
但是人和动物毕竟存在很大差异,动物实验的结果,只能给临床作为参考,而不能代替临床实践。
一般情况下,一种新药或新的疗法,能否试用于临床,必须有足够的动物实验依据,但判断这种新药或新疗法是否真正有效,能否推广使用,还必须经受临床实践的检验。
通常情况下,动物实验有效,临床实践也有效,但有时两者并不一致。
一种疗法,如动物实验证明有效,而临床实践证明无效,就应否定。
反过来,临床实践证明有效,而动物实验却无效,自然还应肯定。
只是在现代医学当中,大多是动物实验在先,临床实验在后,如动物实验无效的方法和药物几乎都不可能再用于临床实践,而凡能用于临床的药物和方法自然都能得到动物实验的验证。
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动物实验依据第一重要。
然而用此观点来评定医药疗法,则是完全错误的。
医学领域内的动物实验是医学与药学的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的研究结果最终要用动物实验加以综合检验,才能进入临床应用[3]。
中药和西药的实验研究也要采用一般药物实验研究的方法学原理和技术,包括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理学的方法学原理和技术,应用实验动物进行试验与检定,以求得临床前的科学结论。
因此,实验动物是活的精密仪器,其重要性已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同认可。
在动物实验中,选择何种动物作为该项动物实验模型的实验动物对于实验的成败是很重要的,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说明。
1选择原则根据医药课题构思与设计的需要,了解各种实验动物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特点、年龄特点、性别特点等对试验效果的影响。
例如小鼠不会呕吐;家兔的体温反应灵敏;鼠兔类不会被洋金花麻醉等特点;新生、幼年、成年及老年动物对实验处理的反应性差别也很大,如个别抗衰老中成药对小鼠无作用,对老年小鼠则有良效;动物选择应以一种性别为宜,如雌性与雄性小鼠寿命差别很大,若在中医药抗衰老研究中忽略这一点,则将导致错误结论。
当然实验中首先要根据国家标准,选用质量合格的各等级实验动物。
1.1选择与人的功能、代谢和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所复制的模型应尽可能近似于人类疾病的情况。
如猪皮肤与人类想似,可以做烧伤模型;大鼠自发性高血压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想似;鸡的脂质代谢与人类相似,故可用鸡研究高脂血症。
[4]1.2选择最能反映研究指标对实验因素最为敏感的动物不同实验动物在基因型、表现型、代谢性、易感型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对药物的不同反应及不同动物的基础代谢与人类的差异对实验产生较大影响。
家兔对体温变化十分灵敏,适合热原实验研究,而大、小鼠体温调节不稳定,就不宜选用。
[5]大鼠的踝关节对炎症十分敏感[6],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多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1.3选择遗传信号明确、体内微生物得到控制、健康、发育正常的动物为使实验结果正确可靠需要选择经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控制而培育的标准化实验动物,才能排除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潜在疾病及遗传不均衡个体差异导致的反应不一致。
[7]1.4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动物这样能减少操作难度,确保实验的成功。
如大鼠没有胆囊,不能做胆囊功能的研究,却适合胆管插管,从而收集胆汁,进行消化功能方面的研究。
有些实验动物在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如怀孕、哺乳时,许多酶的活性降低,肝微粒体、单胺氧化酶对某些外来物的代谢作用亦减弱,所以一般应避免选用怀孕哺乳动物。
但如果为了阐明药物对妊娠及胎儿发育的影响时,就必须选用妊娠动物。
1.5选择最易获得、最经济、最易饲养管理的动物选择最易获得、最经济、最易饲养管理的动物来做研究,可以减少困难,增加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易行性。
3R原则已经在国际上被接受推广。
附:不同种类实验动物的优缺点:[8]优点缺点(一)实验室种群1.连续饲养和记录1.生活于人工环境2.观察迅速2.标准日粮3.宿主体型大小和疾病的急性本质不太适用于临床3.个体众多或研究4.生命周期短4.一般涉及人工诱发的疾病5.标化的环境和/或遗传组成:近交、小鼠、大鼠、豚鼠、鸡6.在癌症研究领域中可用于传播性和移植性肿瘤7.有基本的生化、生理、病理资料(二)家养动物种群1.生活于与人类相似或相同的环境 1.饲养:空间、价格、管理、安全2.发病率常可比较 2.实验对象损失:屠宰3.可研究自然途径感染的自发性疾病 3.疾病记录和报导极有限4.短时间内经历疾病的全过程 4.可用的免疫学资料有限5.很适于临床研究6.有无限制的生前和死后标本7.可能进行传播研究8.在种群中疾病频率既有升高也有降低(三)野生动物种群1.容许估计自然条件下疾病的频率1.疾病记录和报告极有限2.揭示自然条件下的正常周期(非偶然的)2.关于模型动物的基本资料有限3.允许测定自然条件下的因素:3.难以在实验条件下饲养(1)预后(2)监测4.带有对家畜和人有潜在危险性的人畜互传疫病原2.不同研究实验动物选择2.1呼吸系统实验动物选择: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
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
支气管扩张: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
[9]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
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2.2神经系统实验的动物选择应根据动物神经系统方面的特性而进行选择。
猴的高级神经系统发选,常用于行为学的研究,也可用作小儿麻痹症的复方研究。
选用家兔、蛙可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的药物研究。
又如豚鼠对组胺十分敏感,致死量为 0. 3 mg/kg,而小白鼠为 250 mg/kg,差异很大[11]2.3消化系统实验动物选择犬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可用来做消化系统复方研究的长期实验。
犬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可用来做消化系统复方研究的长期实验。
胃溃疡的实验模型常选用大白鼠[12]2.4泌尿、生殖系统实验的动物选择可选择犬、大鼠、兔等动物来进行复方泌尿系统药物的研究[13];猴的生殖生理与人类非常接近,是人类避孕复方药物研究理想的动物;腹膜炎复方治疗研究可选用小鼠。
例如,利用裸鼠建立人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细胞系的方法[14]。
无菌取下肿瘤标本后,将标本剪成大小约 10 mm3的组织块,在裸鼠右后肢皮下包埋,当皮下肿瘤块发生明显增殖并长到一定程度后,再行裸鼠体内传代两次,最后取下组织块进行原代培养。
培养细胞传代超过 20 代后按建系标准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共取40 例标本,裸鼠体内传代 F1 代成功6 例,F3代成功 3 例,该 3 例标本行原代培养后建成 3 个无限细胞系:人肾透明细胞癌 RCC—9863,人膀胱癌 BC—6,人前列腺癌 PC—98106,全部细胞传代 1 年以上,生长稳定,传代周期固定,其形态结构,分化程度与原发瘤保持一致,染色体形态仍为人类核型[15]2.5心血管系统实验的动物选择犬、猴、猪有与人相似的循环系统,可用作微循环的复方药物实验研究[16]。
小型猪可自发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变特点及分布情况与人类相似,是粥拌硬化复方研究的理想动物[17]。
犬和大鼠可作为高血压的研究。
一些复方药物做心血管系统实验时用家兔较理想。
例如异丙肾上腺素为强的β受体兴奋药,连续应用可形成心肌梗死样变化,用心电图和病理切片可检测病变程度。
常选用豚鼠、家兔或狗,豚鼠和狗每天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2 ~ 8 mg/kg,家兔10 ~ 16 mg/kg,连续 2 天。
[18]可见心电图 T 波由正变负或双相,并伴有 ST 段抬高;窦性心动过速,早搏或其他心律失常。
2.6中医药实验动物选择“寒证、热证”模型[19]:选用体重170~210g雌性大鼠。
“血瘀”模型[20]:高粘滞血症模型:选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入10 %葡萄糖生理盐水,每公斤体重注入5ml,可100%造型成功。
此模型适用于“活血化瘀”药物作用原理的研究。
“血虚”模型[21]:选用雄性大鼠,体重180~250g。
此模型适用于血虚与气虚药物的研究。
3.结语实验动物的选择是一个涉及到多项原则的综合问题。
要合理正确选择实验动物,必须了解它的局限性。
动物实验结果不能直接用来解释人类疾病现象,需要更多的证实,不同的种族动物有不同的生物学特点,其疾病规律也各不相同,应以同种系动物作对照组。
因此,如何把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最新的研究技术相结合,为学习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是今后进行学习研究的发展方向。
[1].赵海燕,王富晓,高延丽.促进实验动物发展的措施[J].河南畜牧兽医.2009,30(12):36-37.[2]汤加铭,陈民利《医学实验动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 毕建杰,叶宝兴,王建华,等.“132”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3):75-77.[4] 沈龙海,安泳潼,张填,严永高《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2第二期[5]李红军.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提升实验技术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18-119.[6]痛风颗粒对尿酸钠关节炎模型大鼠踝关节肿胀度、血清LP-PLA2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第7期张荒生王进军[7].姜光瑶,王琦,何学令,巫波,别明江,魏小庆.实验动物与公共卫生安全的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10,31(7):64-65[8] 窦如海,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9] 豚鼠气道平滑肌ATP敏感钾通道电流的动力学特性《医学基础与临床》2011年8期孙红宇、邹飞、勃兴、陈明[10] 髓腔内恒定低压直流电刺激修复家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梅强,阴小龙[11] 邹习俊;杨红宇,等,实验动物应用研究概述[J].贵州畜牧兽医,2011(2)[12]消化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医用实验动物学,2007-1-13[13].钱峰.动物病理与药理 [M]. 黑龙江,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2012[14].沈宏,张英华,等,胃舒安胶囊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3):173-176[15].王元占,杨培良,等,常用实验动物的麻醉[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14(4)[16]高血脂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肝脏微循环的改变,刘玉英,赵秀梅2008[17]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年第5期陈华[18].周连生,窦贺荣,曲爱娜,韩景田,贾桂林.对医学论著中实验动物种类与数量分布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275-278.[19].毕建杰,叶宝兴,王建华,等.中医“证”的动物模型[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3):75-77.[20]邓青秀, 彭成* 中医药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四川动物2011年第30卷第2期[21]. 罗小泉陈晓明万睿吴伟祁风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困惑与思考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