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县总人口19.1万人,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19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95%以上,有清真餐饮习惯的少数民族约占97%,全县共有清真食品经营点121个,其中,第一批申请清真标志牌的餐饮点有11家。
多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各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得到了尊重,清真饮食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为我县扩大开放,搞活经济、促进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管理和督促检查等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我县个别餐饮行业未经批准,擅自悬挂“清真”标志,给我县清真餐饮行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为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管好清真食品市场,促进清真餐饮业的健康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太好局面。
现就做好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积极教育引导清真食品行业,立足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发展,促进**县经济和社会政治稳定。
二、领导机构
为进一步做好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特成立**县清真食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名单(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宗局,办公室主任由阿克尼亚孜·巴克同志兼任。
三、实施的依据
1、宪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纠纷行为”。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等条款,我国宪法这一规定是制定本实施方案的根本法律依据。
2、法规依据。
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十八
条关于“清真食品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职工和管理干部。
清真寺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储藏容量和加工出售场所应保证用”和关于“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承包和租赁”的规定等,同时还就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合法权益作出明确规定。
该《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条例》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实施办法”,这是我们制定本实施方案的直接法律依据。
3、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民委《关于做好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报告》(中发[19791 74号),国家民委《关于慎重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通知》(1986年1月
2 3日),这也是制定本实施方案的依据。
四、实施方案的范围
**县八乡一镇所有屠宰、生产、加工、制作、销售、储运清真食品的饮食。
副食品、食品。
五、主要措施
1、要高度重视清真食品管理工作。
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乡(镇)、县直相关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全面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内容,准确把握清真食品管理的精神实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
2、广泛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思想认识,努力为清真食品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各乡(镇)、县直相关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月,结合“3·15”维权日、千名干部下乡、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活动,积极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在全县各食品批零市场上发放宣传册,让他们了解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非清真食品经营户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现象。
要在广播电视上开辟清真食品管理专栏,分管领导要在电视上发表电视讲话。
同时,还要组织新闻单位对我县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先进典型进行宣
传报道,把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3、要切实加大清真食品执法检查工作力度。
一是摸清底数。
县民宗局要协调成员单位组织人员对辖区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户进行摸底统计,专门制作办理清真经营商户登记卡,对一些申领过清真牌证后又停止经营的商户和生产经营清真食品但又没有及时申办清真牌证的商户情况做到及时掌握、动态管理。
二是要聘请一批政治素质高、作风纪律严、工作责任心强的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
县民宗局要专门设立清真食品监督岗位,聘请人大、政协委员、“三老”人员、爱国宗教人士、个体经营户对本区域的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场所进行义务监督,形成党委、政府负责管,民宗部门具体管,职能部门配合管,行业监督人员协助管的“四管”工作机制,为全面贯彻落实《条例》搭建平台。
三是定期进行清真食品检查。
为净化规范清真食品市场,民宗局要协调成员单位每季度检查一次清真食品市场,我县也将每年的11月拟定为清真食品市场集中督查日,由市场管理人员、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共同组织,定期对清真食品市场进行检查,及时发观并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检查,消除矛盾隐患,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确保民族领域的稳定。
4、高度重视举报投诉工作,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
对群众有关清真食品方面的举报、投诉的“清真不清”问题,务必做到思想重视、行动迅速,予以及时妥善的处置。
对投诉问题默然置之,或延误时间、措施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同时,要畅通群众监督举报的渠道,县民宗部门要开通监督举报专用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5、严格清真食品审批条件、程序,严把年检、年审关口。
民族宗教部门在办理清真食品许可手续时,要进行严格审批。
对不具备清真食品管理法规规定的生产、经营条件的,一律不得办理许可手续。
对于各类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连锁企业和分支机构,必须坚持一点一证。
对不按规定条件、程序进行审批甚至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6、要加强执法力量和部门协作,形成联动机制。
民宗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抓这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民族宗教、工商、经贸、卫生、公安、质检、社区等部门要加强联系,及时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建立联动机制,每季度至少要召开一次清
真食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会议,互通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整体合力,形成齐抓共管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六、几点要求
1、民宗部门和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和管理,定期分析研究清真食品管理现状,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的事发生。
2、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清真食品。
民宗部门和成员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清真牛羊养殖基地,培育清真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满足少数民族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需要。
3、要搭建平台,为清真食品发展搞好服务。
我县力争要建立清真食品管理协会,通过协会弘扬清真食品,要给清真食品管理、经营、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提高管理、经营能力和技艺、服务水平。
引进和培养少数民族经济管理人才,解决地区和我县民族经济管理人才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