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与规划策略_以中泰_崇左_产业园为例_欧阳东 (1)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与规划策略_以中泰_崇左_产业园为例_欧阳东 (1)
从产业园区设立到全面实现产城融 合,期间要经历“产城分离—各自为政— 边缘融合—产城融合”等阶段,但不同 园区由于设立目的、发展环境和园区特 质等存在差异,并不一定会经历所有阶 段 ( 图 1)。其中,在“产城分离”阶段, 园 区 以 工 业 为 主 导, 建 设 少 量 职 工 宿 舍,园区与城区间产生巨大潮汐式交通 流量,产业园区功能单一,允许一定程 度的环境污染。在“各自为政”阶段, 产业园区主要植入居住等生活性功能, 职工社区和基本商贸服务设施等相继建 成并投入使用,园区则通过极化效应整 合区域生产性要素资源。在“边缘融合” 阶段,园区产业升级加快,以植入生产 性和高端生活性服务为主,创意研发等 创新产业占产业结构的比重增加,园区 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重组区域要素资 源,将可能伴生“退二进三”式工业外 迁等现象 [10]。在“产城融合”阶段,产 业园区产业多元化、功能集聚,公共服 务设施完善,其水平甚至高过中心城区, 园区多导入市级乃至区域级的文化艺术 中心、休闲度假基地和商务会展中心,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与规划策略
—以中泰 ( 崇左 ) 产业园为例
□ 欧阳东,李和平,李 林,赵四东,钟 源
[ 摘 要 ]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共同推进的基本战略。研究基于产城分离的矛盾及对其根源的透视,指出产业园区 产城融合的发展要经历“产城分离—各自为政—边缘融合—产城融合”等阶段路径,进一步提出转型期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 的九大规划策略,即定位契合、功能复合、空间缝合、产业聚合、规划协合、结构耦合、人文融合、设施调合和用地混合,并 结合中泰 ( 崇左 )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验证了所构建的发展路径与规划方法的合理性。 [ 关键词 ]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规划方法;中泰 ( 崇左 ) 产业园 [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4)06-0025-07 [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 文献标识码 ]B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对城市经 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从而被作为引领我国特色工 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战略手段,逐渐演变成为拉 动我国地方经济、拓展城市空间、承载体制和技术 创新的重要载体。受历史性因素和开发模式的制约, 我国产业园区在基本成型后往往成为了区域经济中的 “孤岛”,从而导致建设方式粗放、功能结构单一、 与城市和区域发展脱节、职住失衡与钟摆式交通、综 合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的出现。目前,产业园区的 开发与建设仍是我国城乡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伴随 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以及我国产业 的快速转移和区域格局的剧烈重构,国家适应发展新 形势、新诉求提出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与工业 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新政策,对转型
产城融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基本战 略,但其并非新生事物。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上检索出 的产城融合类论文已达 164 篇 ( 检索时间截至 2014 年 4 月 22 日,以“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产城 互动”为关键词 )。当前,学术研究多聚焦于产城融 合的意义、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及产城分离存在的问 题等领域,对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与规划对策的研究则 较少。其中,曾振等人从功能、产业、生态和实施路
功能单一是产城分离最突出的问题, 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 强调“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11],功能 复合对城镇特别是城镇活力尤为重要。 产城融合的落脚点是生产、生活 ( 含文 化 )、生态三大功能的平衡,并在此基础 上实现其他功能的一体化发展。因此, 功能复合即在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导入 居住、商贸、娱乐、行政管理、研发和 创新、文化和生态休闲等功能 , [2-5,8-9] 实现园区功能从片段式发展向全景式全 面发展转变,即实现功能多样化的有机 统一。 1.3.3 空间缝合
产业园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城 镇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 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 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通常选 址于城市郊区并且独立于城市主要生活 区,以产业功能的集聚为主,生活居住、 消费娱乐等功能依托于其相邻的城镇主 要生活区或城镇中心完成 [7]。另外,园 区开发普遍采取政府主导模式,该模式 在园区发展初期作用突出,但后期建设 却出现诸多弊端。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 的产生,如产业园区建设高度重视产业 扩张,忽视非生产领域建设;园区功能 发育不全、配套不足,产业定位和业态 选择与城镇发展不匹配;不合理的政府 干预引发和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过度 依赖土地财政等问题。 1.1.3 产业园区规划实施和建设路径的 “产”“城”不同步
1.2 产城融合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1.2.1 基本内涵
针对产城分离的矛盾及其产生的根 源,并结合其他研究成果 , [2-5,8-9] 笔者 认为,产城融合的基本内涵可界定为“以 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即以 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 系为驱动,将居住、商业、生态、文化、 休闲、娱乐、创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 务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有机融入园区 发展中,形成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 产业园区乃至新城 ( 区 )。 1.2.2 发展路径
首先,对产业园区规划与城镇总体 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缺乏统 筹,不少新兴产业园区在总体布局上游 离于城市规划区之外,与城市总体布局
相分离。其次,产业园区虽位于城市规 划区范围内,但规划编制思路和技术手 段缺乏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无法与 城市总体规划在用地指标、功能安排和 设施配套方面进行衔接。一方面,产业 园区规划编制往往缺少对产业布局与城 镇功能协调发展的研究,技术路线以产 业为主线,重视产业规模扩张与效率提 升,缺乏产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协同发展 的研究与规划策略分析;另一方面,产 业园区规划编制缺少对公共设施配套标 准制定及规划布局的系统性研究,往往 遵循规范要求象征性地“规范编制”, 难以结合产业园区业态特征及就业系数 提出专门的配套指标等内容。 1.1.2 产业园区建设初衷与模式的局限 导致功能单一、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
在产业园区规划实施和建设过程中, 产业项目建设与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分属 于不同的发展主体,两者之间缺乏有效 的机制引导不同开发主体的有机联动, 开发主体特别是企业主体更多关注地产 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园区开发往往采取 “先生产后生活、先生产后服务、先产
业后城镇”的模式,使得公共服务设施 等配套建设多采用“先上车、后补票” 的建设模式,且往往还不补“全票”, 造成“产”“城”发展不同步、“产”“城” 割裂和空间错位发展格局的出现。
期产业园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 粗放式开发、单一化功能的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模 式已难以承载发展新诉求。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 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 高端,也只能“空转”[1]。因此,转型期产业园区的 发展必须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政策,统筹城镇空 间布局,通过产城融合使园区走向功能复合的转型发 展之路。
产业园区往往选址于城镇郊区或边 缘地带,以孤岛型“飞地”面貌存在, 并在极化效应的主导下,依赖主城及周 边地区的资源实现快速成长,这导致产 城分离现象严重。朱孟珏等人研究发现, 在我国新区中距离中心城区的距离为 0 ~ 5 km 的 占 21 %,5 ~ 10 km 的 占 56%,20 km 以上的占 23% [9]。鉴于此, 产城融合必须加强交通衔接,特别是引 导交通无缝连接、优化城镇生长方向和 建设连绵区实现空间缝合。另外,在空 间缝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山川水系、草 坪绿地等生态要素的作用,实施“生态 优先”战略,根据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
[ 作者简介 ]
欧阳东,硕士,高级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任职于广西华蓝设计 ( 集团 ) 有限公司。 李和平,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 林,赵四东,钟 源,硕士,规划师,现任职于广西华蓝设计 ( 集团 ) 有限公司。
2014 年第 6 期 第 30 卷 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径等方面分析了传统工业园区转型与重 构的思路 [2];刘瑾等人以济南高新区东 区为例,探讨了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 的内涵、特点及规划要求 [3];刘畅等人 借鉴苏州、上海和成都等地的发展经验 提出了功能复合、配套完善、布局融合 的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4];贺传 皎等人介绍了深圳产业布局规划中由“产 城互促”到产城融合的思路与方法 [5]; 姚南以广元市三江新区为例,探讨了山 地城市新区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实践 [6]。 总体而言,现有研究仍缺少对产业园区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及规划策略的系统研 究,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尚缺乏科学 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鉴于此,笔者结 合所参与的“中泰 ( 崇左 ) 产业园总体 规划”项目实践,尝试探索产城融合的 规划策略与方法,以期为转型期产业园 区的跨越发展提供参考,为同类规划编 制提供有益借鉴。
1 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与规划策略
构建
1.1 产城分离矛盾的根源透视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根本动力,城镇
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城镇与产业应 该相伴而生,共同发展。为何产生产城 融合发展的诉求呢?通过对我国产业园 区“兴起—成型—升级”发展历程的考察, 笔者认为产城融合诉求的产生主要是在 我国产业园区“畸变”规划编制思路、 发展初衷与模式、建设实施路径综合作 用下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 物 [2-5]。可以说,产城分离的产业园区规 划与建设,是《雅典宪章》功能分区思 想指导下的产物。 1.1.1 产业园区规划编制缺乏对产业 与城镇协同发展的研究和规划
26
有的甚至还会建设 CBD;同时,注重 综合环境营造和生态宜居形象塑造,多 选取生态绿地、山体和水系等特色要素 进行景观亮点打造,系统提升园区整体 形象与品质 ( 表 1)。
1.3 产城融合的规划策略与方法 1.3.1 定位契合
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特别是产业选 择和布局要与其所依托城镇的发展定位 相吻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发展 规划的性质定位,或者代表区域未来一 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和优势产业,支撑城 镇发展目标或发展愿景的实现。 1.3.2 功能复合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In Urban Transition: Sino-Malaysia Industrial Park Case/Ouyang Dong, Li Heping, Li Lin, Zhao Sidong, Zhong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