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学“小学生快乐作文”
《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于是乎,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将
作文融入在自己的生活中去。
现在常说的“快乐作文”,是要教师
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着“快乐教育”,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让
学生快乐地去写作文,而是是运用各种刺激手段,如直观、激励、
艺术、操作、情感等,创设和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富有动态的、兴趣的、探究的、快乐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不断地写作
去寻找发现的快乐、感受生活的快乐,体验写作的快乐,感悟成功
的快乐。
“小学生快乐作文”根本在于激发学习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
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
体验生活,学会思考,提高写作水平。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
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
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
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其实就是学生让“有饥饿感”、“有食欲”,这样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进而拨动学生
乐于写作的心弦。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当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读—畅说—言真—悟理—怡情。
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
在静心中乐于表达,在表达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
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和谐的写作氛围
作文教学,往往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双向互动的过程, 而且如
何互动得和谐、高效, 其关键是教师。
现在看来,作文教学的目的
是致力于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那么,在操作上, 首先是要解脱在写
作过程中对学生作文心理的各种束缚, 例如我们的作文常以课堂为
主阵地而忽略生活实际、以命题作文为主而限制学生思维、以书面
表达为主而弱化口语表达、以记叙文为主、以教材 ( 师 ) 命题为
主而降低学生创造力、以审题为主等。
这些对学生作文心理的束缚,导致许多同学常常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
所以,教师应当尽力去实现作文教学全过程开放、全方位开放,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宽容的、乐于创造、精彩驰骋的舞台,真正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可以自由表达。
二、引导学生寻找发现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
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 一个根本原因是觉得无事可写。
那么
教师如果帮助学生找米下锅, 他们自然会产生表达的欲望。
现行的
语文教科书有各种不同版本,且每个单元都有习作训练,不过不少
内容单调、缺乏童趣, 无法激发学生表达写作的欲望。
生活是作
文的源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因为脱离生活的作
文教学必然失败。
如果作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
的一种需要,他们作文的动机就会变得强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途径与方法已
呈现出多渠道、多方位的特点。
那么,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写作
素材,寻找发现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也有了源头。
让学生走进
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
相对于生硬枯燥的“文本”而言,生活赋予学生们更大的写作
兴趣,既然生活中处处含有教育意义,会发生着更多的精彩,那么
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将学生局限在“文本”里?对于小学生而言,
作文是将其所想、所思能够逻辑清晰地说出来、写出来,并为以后
的作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
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如果平时没有大量的阅读,那么也就不会
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与写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使学
生做到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关键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动态的过程,要扎
根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同时也要以阅读为辅助,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扎根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小学作文教学,必须以阅读
为保障,开阔学生的视野,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在阅读中积
累写作的素材。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并发生、同时
进行、连续循环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来
补充阅读资料,以丰富的、生动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阅读的内容不仅限于优秀的文学作品,欣赏一幅美丽的
画是“读”;看一档优秀的电视栏目是“读”;听一段美妙的音乐
是“读”;感受、思考、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同样也是“读”……读的对象不同,读的形式和方法也不同,把变化的对象、变化的形式、变化的方法带进学生的阅读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帮
助学生建立一种新的阅读理念,让学生对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有一
种全新体验,不失为一种好的导读办法。
这其实就是“感受、品味、积淀”生活,有了这种“感受、品味、积淀”,学生就会体验到
写作的“快乐”。
对于作文教学而言,学生的作文必须建立在丰富
的阅读上,否则作文便是索然无味的。
四、让学生享受成功,快乐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诱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心理要素之一,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同样,学生的进步、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平淡地在作文评语栏写上“能按照要求来进行习作、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想象丰富”等类似的苍白无力的评语,对于学生而言,一点收获也没有。
当学生拿到教师的评语时,教师即使只是去对学生作文中一、两个形象的词语,或一两句鲜活的句子,给予表扬和肯定,画上表示称赞的波浪线,学生都会雀跃不已。
这说明与其写一些毫无用处的评语,还不如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给我们介绍的电影真有趣,下次我也想看看!”“你的词语量真丰富,看来你平时一定没少看课外书籍!”“看你写的作文,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若是把学生习作当成范文来点评,带给孩子们的喜悦是巨大的,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学生来说,机会越多,舞台越大,才越能形成强力磁场,因此,教师不仅要在作文教学中多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传播,让有写作专长的学生一展风采;而且教师不要拿“深刻的中心思想、精妙的构思技巧、独特的风格、优美的语言”等要求苛求学生的作文,应该由注重评价结果向注重评价过程转变;应该由单向评价向多项评价转变,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相结合,教师要通过改善评价措施,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发挥他们的写作潜能,促进他们的写作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并享受作文成功的快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和谐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寻找发现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享受成功,快乐作文,是每一个
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探索,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也能充分感受到写作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