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08年小石潭记(节选)xx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1)水尤清冽尤:(2)悄怆幽邃悄怆: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伐(1)伐竹取道(2)xx我B.去(1)乃记之而去(2)停数日,乃去C.其(1)不可知其源(2)其真无马邪D.以(1)以其境过清(2)属作文以记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2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分)答:答案:5、( 1)尤:特别(2)悄怆:优伤的样子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分)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xxxx卷)2007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xx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xx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8.2分C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篁竹(huánɡ)然(yǐ)翕忽(hé)卷石底以出(quán)B.差互(cī)为坻(chí)悄怆(chuànɡ)俶尔远逝(chù)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可百许头(大约)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D.以其境过清(凄清)水尤清冽(格外)悄怆幽邃(幽静深远)8.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9.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2分)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3分)A 8、(3分)D9、(4分)(1)(2分)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2)(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0、(2分)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小石潭记xx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伐竹取道伐:②下见小潭见: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④以其境过清清: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
(对一句给2分,共4分。
)18、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
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
(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本题4分。
)①(纵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1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伐竹取道十年春,xx我B参差披拂参差不齐C全石以为底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D乃记之而去盖xx且艰若此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每句2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
(2分)2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5分)19.(2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2分)B21.(4分,每句2分)④(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⑦(鱼)时而静上卜不动,时而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2.(2分)幽静。
(1分)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1分,语意相近即可)23.(2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24.(5分)答案不唯~: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
示例:山随平野尽,xx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小石潭记(xx)(11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D.其真无马邪(《马说》)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xx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2.理解填空。
(2分)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⑧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3.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3分)二)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10.B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2分)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水(每空0.5分)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3分)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
(1分)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句子:理由: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5.(1分)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