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卫校天然药物学基础第二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卫校天然药物学基础第二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仓库应建立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保持经常性的检 查,保证库房干燥、清洁、通风。
(二)常用的贮藏方法: 1、干燥法 可以除去生药中多余的水分,同时可杀死害 虫和虫卵,起到防治虫霉,久贮不变质的效 果。 2、密封法
23
3、对抗同贮法 4、冷藏法 5、气调养护法 其原理是调节仓库内的气体成分,充氮或二 氧化碳而降氧,使害虫窒息死亡。 6、化学药剂熏蒸杀虫法
第二章 生药的采收、加 工与贮藏
第一节 生药的采收
1
一、采收与生药品质的关系
生药品质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多少, 而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的季 节、采收的时间、采收的方法等有密切的 关系。 科学的采收应包括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中 有效成分积累动态和生长发育阶段这两个 指标,既要考虑有效成分含量,又要注意 产量,以期获得高产优质的生药。
7
7、菌、藻、地衣类 : 采收情况不一,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 较好;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过迟 则孢子飞散;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 未发散时采挖;海藻在夏、秋两季采捞;松昆虫类 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以卵鞘 入药的如桑螵蛸,宜在三月收集,过时则 虫卵孵化成虫影响药效;以成虫入药的均 宜在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在清晨露水未 干时便于捕捉。 2、两栖类 一般夏秋两季捕捉
21
(五)自燃
发生原因:富含油脂的生药,层层堆置重压,在夏 天,中央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局部温度升高,先 焦化至燃烧。 防止办法:生药要干燥,仓库空气要流通,堆垛层 间不能太高,特别是夏天。
3、其他:有效成分容易挥散、有效成分久贮不断
减少,或有效成分自然分解、风化失水。
22
二、生药的贮藏方法
(一)仓库的管理
15
(2)烘干
可不受天气的限制,加温时要注意富含淀粉的生 药,烘干温度须慢慢升高,以防新鲜生药遇高热 淀粉发生糊化。烘干法一般温度以 50℃~60℃ 为宜。对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 采用本法干燥。
(3)阴干
是将生药置于通风室内或屋檐下等阴凉处 使水分自然散发,适宜药材:主要用于芳 香性花类、叶类、草类生药、或者含水量 少的,或者已曝晒有五六成干且不宜继续 曝晒的。
2
二、一般采收原则
目前,很多生药中的有效成分及其在植物 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还不清楚,因 此主要是根据传统的采药经验,结合各种 药用部位的生长特点,制定采收原则。
3
(一)植物药类
1、根和根茎类
一般宜在秋后春前,即植物地
上部分开始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 有效成分也较高。
1、物理措施:曝晒、烘烤、低温冷藏、密闭。 2、化学措施:用低毒杀虫剂。 3、药材同处存放防虫
18
(二)药材的防霉
霉菌孢子,在适宜温度(20--25℃)、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药材含水超
过15%)、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风的场
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
19
(三)变色
原因:
(1)酶引起的变色:
5
5、果实种子类 多数果实类药材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 如山楂、栀子等;还有些应在果实未成熟时 采收,如青皮、枳实、桔红等品种。
6
6、全草类
通常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生长茂盛收割,如 青蒿、穿心莲、车前草、半边莲等品种。有些 应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等品种;也 有些是采集嫩苗,如春柴胡等品种;而马鞭草 要在花开后采。全草类生药采收时大多割取地 上部分,极少数要连根挖出入药,如北细辛、 柴花地丁、车前草等品种。采集方法:割取或 挖取。有的有两个采收季节,如茵陈,春节采 的习称“绵茵陈” ,秋季采收的习称“茵陈 蒿”。
2、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生 药全年可采
3、树皮和根皮
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易于
剥离,伤口较易愈合。根皮多在秋季采收。 挖根 后剥取或趁鲜抽去木心。
4
4、叶类
叶类药材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 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 5 、花类 一般在花刚开放时采收。有些宜于花蕾期采 收,如辛夷、槐米、丁香。 采集方法:选择晴天分期分批采摘,采摘后必 须放入筐内,避免挤压,并注意遮阳,以防日 晒变色。
24
三、毒性生药的保管
16
麝香可用石灰干燥器进行干燥。 有条件的还可用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
17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一、常见变质现象
(一)药材的防虫 药材因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 适宜的温度(通常为16~35℃左右)、湿度(空 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13%), 害虫比较容易繁殖。 防治措施:
9
3、脊椎动物 大多数均可全年采收 4、生理产物 鹿茸需在清明后45-60天(5月中旬至7月下 旬)锯取,过时则骨化。
10
(三)矿物类生药 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开采
11
三、生药采收的注意事项
保护野生药源,计划采药,合理采挖。
12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与干燥
一、产地加工
1、 产地加工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除去杂质、促使干燥、符合商品规格,保
成分的结构中有酚羟基,如含麻黄碱类、羟基
蒽醌类、鞣质类药材 (2)非酶引起的变色 : 氧化聚合、虫蛀霉变、高温、杀虫剂等 防止办法:将药材干燥、冷藏、避光贮藏。
20
(四)泛油
亦称“走油”,是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
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
油样物质的现象。 走油原因:
高温油质外溢、贮藏年久变质走油、受潮走油。 防止办法:将生药干燥、冷藏和避光保存
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运。
要求: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 气散失少,不变异味(玄参、生地、黄精等须加 工改变味道的例外),有效成分破坏少等要求。
13
2、常见的加工方法
(1)挑选、洗刷
(2)切
(3)蒸、煮、烫
14
二、干燥
目的:保证药品质量,也利贮藏。 常用的干燥方法 (1)阳(晒)干 是直接利用日光晒干,可将生药置于搭架 的竹席、竹帘上晒在日光下,或铺于河滨 砂砾地,其干燥时间可显著缩短适用于肉 质根类;不宜采用本法的药材:含挥发油 (宜< 35 ℃ )、易变色、有效成分易破坏、 易爆裂者。生药晒干后,要凉透后才可以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