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评价体系
2002年10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正
式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
系——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估
中国境内各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效
能指标和评议指标三部分组成。
(2) ERP项目的评价
ERP项目的评价的侧重点 ①对企业资源的规划和控制能力的影响 企业是否运用ERP系统对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 各相关环节和企业资源实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
(2) ERP项目的评价
ERP项目的评价的侧重点(续) ②基础数据的采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运行ERP系统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是否具有准确 性和时效性,其准确率是否达到95%以上 。
信息化评价体系
1.2 信息化评价体系
知识要求
(1)技术经济理论
(2)ERP项目的评价
(1)技术经济理论
技术经济理论—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的 学科。它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 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确定技术先进与经
济合理的最优经济状态。
技术经济学在研究中采用两种以上的技术方 案进行分析比较,并在分析比较中选择经济效果 最好的方案 。
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市场预测分析、加强财务管理、 合理组织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压缩生产周期、降低物料
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
大市场销售、改善客户服务和电子商务应用等方面相应的 经济效益。
(2) ERP项目的评价
ERP项目的评价的侧重点(续) ⑤企业综合经济指标和企业管理过程评测指标 的改善
■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掌握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①信息技术的应用 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③信息安全 ④信息化主体 ⑤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⑥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
(2)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①信息技术的应用
了解企业管理的功能在多大范围上得到 信息技术的支持,支持到什么程度。
(2)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可以总结 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 平。
(2)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③信息安全
考察信息保存、处理、传递、使用
的安全性及相关措施。
(2)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④信息化主体 信息化人才开发评价信息技术人员和企业的 其他员工的数量及相关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人员的评价主要考察其计算机 应用能力、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的能力。
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市场预测准确率、合同履约率、计划准确率、存货周转率、
交货准时率、期量标准、总帐准确率、设备利用率、工作 效率和客户满意率。
(2) ERP项目的评价
ERP项目的评价的侧重点(续) ⑥ERP项目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 ⑦企业对实施ERP项目的满意率
1.2 信息化评价体系
(1)技术经济理论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系统综合 采用系统分析、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技术 的研制、应用与发展进行估计。 ■方案论证 通过一套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对完成同一目 标的不同技术方案的计算、分析、比较。 ■效果分析 通过成果与消耗的对比分析,效益与费用的对 比分析等方法,对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进行评价。
(2) ERP项目的评价
ERP项目的评价的侧重点(续) ③管理方法的应用
企业是否在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机 制、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全员素质、企业竞
争力、企业形象、科学决策等方面发生一些明显的改进、
提高和创新。
(2) ERP项目的评价
ERP项目的评价的侧重点(续) ④经济效益
(2) ERP项目的评价
ERP项目的评价内容
与一般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比, ERP系统更强调对 先进管理模式和方法系统化应用。 ERP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重点评价系统应用后对管 理方面的改进,既要定性地反映企业通过应用ERP在管理方 面有哪些明显的改进、提高和创新,又要用相关经济指标 定量地反映企业综合能力和管理过程状况的改进和提高。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员应掌握利用信 息化评价指标对信息化进行评价的方法。
(1)理解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意义 (2)掌握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3)认识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1)理解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目的是考察评价信息技术 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
■发现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的其他员度。
(2)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⑤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考察企业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
及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
(2)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⑥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
考察评价系统的直接经济效益、系统 的间接经济效益。
(3)认识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