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六章-脂类代谢和生物氧化

第五、六章-脂类代谢和生物氧化

第五、六章脂类代谢和生物氧化一、名词解释1. ACAT(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催化HDL中卵磷脂2位上的脂肪酰基转移至游离胆固醇的3位上,使位于HDL表面的胆固醇酯化后向HDL 内核转移,促成HDL成熟及胆固醇逆向转运。

2. 激素敏感脂肪酶:即甘油三酯脂肪酶,它对多种激素敏感,是脂肪动员的关键酶。

3.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The precess by which NADH and FADH2 are oxidized and the coupled formation of ATP from ADP, is calle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4.P/O ratios: The P/O ratio is a measure of the number of ATP molecules formed during the transfer of two electrons through a segment of the respiratory chain .5. 必需脂肪酸: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靠食物提供的脂肪酸。

6. 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有限氧化分解后转化形成的之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肝脏向肝外输出能量的一种方式。

7. respiratory chain(呼吸链):a chain in the mitochondria consists of a numbers of redox carriers for transferring electrons from the substrate to molecular an oxygen to from oxygen ion, which combines with protons to form water.8.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较多能量的磷酸酯或磷酸酐一类的化学键,常用~P表示。

这种高能磷酸键表示整个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实际上并不存在键能特别高的化学键,但因长期沿用,一般仍称为高能磷酸键。

9.脂蛋白:血浆脂蛋白是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体,是血浆脂质的运输和代谢形式。

10.脂解激素:能增高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

11.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供其它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叫脂肪动员。

12.极低密度脂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入血,功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13.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

14.HMG-CoA还原酶:在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中,催化HMGCoA还有成羟甲戊酸,是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

15.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16.ACP(脂酰载体蛋白):是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脂肪酸生物合成的所有反应均在该载体上进行。

17.磷脂酶A2:参与磷脂降解的一种磷脂酶,能水解甘油磷脂2位酯键,生成1分子游离脂肪酸和1分子溶血磷脂。

补充:1.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及K均为非极性疏水的异戊二烯衍生物,可溶于脂类或脂肪溶剂而不溶于水,称为脂溶性维生素。

2.维生素:存在于食物中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维持机体正常生活或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

二、填空题1. LDL中的载脂蛋白主要是(ApoB100),脂质主要是(胆固醇酯)。

2. 1mol葡萄糖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净生成(36)或(38)molATP。

3.化学修饰调节最常见的方式是磷酸化,磷酸化可使糖原合成酶活性(降低),磷酸化酶活性(增加)。

4.血浆中间密度脂蛋白升高,血浆脂质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也会升高。

5. 位于血浆脂蛋白表面的是(亲水)基团,而位于其内核的是(TG及CE)。

6.在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中,可进行偶联磷酸化的是复合体III和复合体(IV),后者又可称之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

7. 呼吸链复合体III又可称为(泛醌-Cytc还原酶),它除含有辅助成分Fe-S外,还含有辅基(铁卟啉)。

8.含胆固醇最多的人血浆脂蛋白是(LDL),含蛋白质最多的人血浆脂蛋白是(HDL)。

9. 1mol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净生成(129)个ATP。

10. LCAT由(肝细胞)合成,在(血浆中)发挥催化作用。

11.血浆脂蛋白(CM)和(VLDL)升高。

均会使血浆甘油三酯升高。

12、NADH-泛醌还原酶就是复合体(I),它含有辅基(FMN)和Fe-S。

13、催化ATP+CDP→ADP+CTP的酶是(核苷二酸磷酸激酶),催化磷酸肌酸+ADP→肌酸+ATP的酶是(肌酸激酶)。

14. 细胞内乙酰COA堆积的主要原因是(草酰乙酸不足)和(脂酸大量氧化)15..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升高能抑制(HMGCoA)酶的活性,增加(还原酶)酶的活性。

16.脂酰CoA脱下的2H通过(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氧化,β-羟丁酸脱下的2H通过(NADH)氧化呼吸链氧化。

17.脂肪酸生物合成在细胞的(胞液)中进行,关键酶是(乙酰辅酶A羧化酶)。

18.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有两条途径,分别是(甘油一酯途径)和(甘油二酯途径)。

19.脂肪酸生物合成的供氢体是(NADPH+H+ ),它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

20.催化血浆胆固醇酯化的酶是(LCAT),催化细胞内胆固醇酯化的酶是(ACAT)。

21.ApoCⅢ能抑制()酶的活性和肝脏()的功能。

22.含甘油三酯最多的人血浆脂蛋白是(CM )和(VLDL)。

23.长链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由(肉碱)携带,限速酶是(肉碱脂酰转移酶)。

24.(丙二酰辅酶A )是脂肪酸生物合成的活性碳源,它是乙酰辅酶A经(乙酰辅酶A羧化酶)酶催化生成。

25.含apoAI最多的人血浆酯蛋白是(HDL),含apoB100最多的人血浆脂蛋白是(LDL)。

三、问答题1.酮体是如何产生和利用的?答: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经有限氧化分解后转化形成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肝细胞以β-氧化所产生的乙酰辅酶A为原料,先将其缩合成羟甲戊二酸单酰CoA(HMG-CoA),接着HMG-CoA被HMG-CoA裂解酶裂解产生乙酰乙酸。

乙酰乙酸被还原产生β-羟丁酸,乙酰乙酸脱羧生成丙酮。

HMG-CoA合成酶是酮体生成的关键酶。

肝脏没有利用酮体的酶类,酮体不能在肝内被氧化。

酮体在肝内生成后,通过血液运往肝外组织,作为能源物质被氧化利用。

丙酮量很少,又具有挥发性,主要通过肺呼出和肾排出。

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都先被转化成乙酰辅酶A,最终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2.胞浆中的NADH如何参加氧化磷酸化过程?试述其具体机制。

答:线粒体内生成的NADPH可直接参加氧化磷酸化过程,但在胞浆中生成的NADPH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故线粒体外NADPH所带的氢必须通过某种转运机制才能进入线粒体,然后再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过程。

这种转运机制主要有α-磷酸甘油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两种机制。

(1)α-磷酸甘油穿梭:这种穿梭途径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中,胞浆中的NADH在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下,使磷酸二羟丙酮还原成α-磷酸甘油,后者通过线粒体外膜,再经位于线粒体内膜近胞浆侧的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下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FADH2,磷酸二羟丙酮可穿出线粒体外膜至胞浆,参与下一轮穿梭,而FADH2则进入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生成2分子ATP(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这种穿梭途径主要存在于肝和心肌中,胞浆中的NADH 在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使草酰乙酸还原为苹果酸,后者通过线粒体外膜上的α-酮戊二酸转运蛋白进入线粒体,又在线粒体内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重新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 。

NADH 进入NADH 氧化呼吸链,生成3分子ATP 。

可见,在不同组织,通过不同穿梭机制,胞浆中的NADH 进入线粒体的过程不一样,参与氧化呼吸链的途径不一样,生成的ATP 数目不一样。

3. 糖、脂、蛋白质在体内是否可以相互转变?简要说明可转变的途径及不能转变的原因。

答:①糖与脂:糖容易转变为脂类糖 ②脂变糖可能性小,仅甘油,丙酮,丙酰CoA可异生成糖,其量甚微。

③蛋白质与糖、脂:蛋白质可以转变为糖、脂,但数量较小,生糖氨基酸异生成糖,生酮、生糖氨基酸可生成脂类。

④糖、脂不能转变为蛋白质,糖、脂不能转变为必需氨基酸,虽可提供非必需氨基酸的碳骨架,但缺乏氮源。

4. 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答:人体胆固醇的来源有:①从食物中摄取。

②机体细胞自身合成。

去路有:①用于构成细胞膜。

②在肝脏可转化成胆汁酸。

③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转化成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④在皮肤可转化成维生素D 3。

⑤还可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胞液及血浆脂蛋白中。

5. 人体生成ATP 的方法有哪几种?请详述具体生成过程。

答:ATP 是生物体能量的储存和利用中心,其生成或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另一种是氧化磷酸化。

具体过程如下:(1) 底物水平磷酸化:利用代谢分子中的能量使ADP 磷酸化生成ATP 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在物质分解利用过程中,有三个典型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糖酵解过程中,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以及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烯醇式丙酮酸这两步反应均伴有ADP 磷酸化生成ATP ,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酰CoA 合成酶催化琥珀酰CoA 生成琥珀酸,同时催化Pi 和GDP 生成GTP ,而GTP 又可在酶促作用下能量转移生成ATP;(2) 氧化磷酸化:即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 磷酸化,生成ATP 。

如物质脱下的2H 经NADH 氧化呼吸链可偶联生成3个ATP ;经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则偶联生成2个ATP 。

这是机体内ATP 生成的主要方式。

6. 脂肪酸的β-氧化与生物合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脂肪酸的β-氧化与生物合成的主要区别有:①进行的部位不同,脂肪酸β-氧化在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的合成在胞液中进行。

②主要中间代谢物不同,脂肪酸β-氧化的主要中间产物是乙酰CoA ,脂肪酸合成的主要中间产物是丙二酸单酰CoA 。

③脂肪酰基的运载体不同,脂肪酸β-氧化的脂肪酰基运载体是CoA ,脂肪酸合成的脂肪酰基运载体是ACP 。

④参与的辅酶不同,参与脂肪酸β-氧化的辅酶是FAD 和NAD +,参与脂肪酸合成的辅酶是NADPH+H +。

⑤脂肪酸β-氧化不需要HCO 3-,而脂肪酸的合成需要HCO 3-。

⑥ADP/ATP 比值不同,脂肪酸β-氧化在ADP/ATP 比值增高是发生,而脂肪酸合成在ADP/ATP 比值降低时进行。

⑦柠檬酸发挥的作用不同,柠檬酸对脂肪酸β-氧化没有激活作用,但能激活脂肪酸的磷酸二羟丙酮 α-磷酸甘油乙酰CoA 脂肪酸 胆固醇 甘油三酯或胆固醇生物合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