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不同时期人性别比例状况

我国不同时期人性别比例状况

我国不同时期人口性别比例状况分析应子勇人口性别比例状况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社会稳定,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很多科学家在各种场合呼于:当前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已经严重失调,未来将有几千万男子讨不到老婆,将会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云云。

这是真的吗??现在,就我国人口不同时期性别比例状况初步调查分析如下,如有不当请批平指正。

一、1953年以来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状况调查现在以我国国家、省、市、县四个级别,六个年份、七组人口普查资料为样本,对我国1953年以来人口的性别比例状况作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见表一。

表一、我国六次七组人口普查资料各年龄人口性别比例(女性为100)表一资料中可见:1、数十年来,我国总人口的性别比始终在105.4——107.7之间(以女性为100,下同),没有太大的变化,是在通常许可范围内波动。

2、0~9岁人口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10左右,10~59岁人口也是男性多于女性,55岁后人口性别比例女性开始逐步超过男性,75岁后女性完全地、绝对地超过男性。

3、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波动有明显的“双峰双谷现象”。

以女性的“100”为基准线,性别比先是逐岁上升,到了某个年龄段后达到一个“高峰”,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性别比又慢慢下降,到了某个年龄就出现了一个性别比的“低谷”,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性别比又慢慢升高达到一个“高峰”,再随着年龄的增大,性别比又慢慢降低而且越来越低于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低谷”。

各组人口的“双峰双谷”可高、可低、可深、可浅,但不可能没有。

人类从出生到性别比第一高峰到性别比第一低谷,男性始终多于女性。

第一低谷期间性别比相当相近,但到第二低谷前乃是男性多于女性。

从出现第二低谷(55~65岁)后,男性开始少于女性而且越来越少最后只有女性的1/3~4左右。

4、婚育年龄性别比例动态观察25~29岁性别比在98.4~113.5之间,以1964年比例较高、30~34岁在96.7~112.4之间,也以1964年较高、35~39岁在105.3~114.6之间,以1982年较高、40~44岁在104.2~122.5之间,以浙江人比例较高。

1982年,中国有40~44岁男性2583万比女性的2261万多322万、浙江有40~44岁男性929627人比女性的758747人多17.09万人,这322万和17.09万可能讨不到老婆的男性也未必真的讨不到老婆,也不一定会为讨不到老婆去闹事吧!事实上也没有人闹事啊!所以几十年来,我国人口的性别比虽然有些波动,但是基本上是正常的,在许可范围内的,不值得人们太过大惊小怪。

二、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观察浙江1982年有人口3888.5万,男性2016.7万,女性1871.8万,死亡241223人,男性131446人,女性109777人、2010年有人口5437万,男性2794万,女性2643万,死亡297000人,男性170389人,女性126611人。

现以以上资料为样本,分析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结果见表二、表二、浙江省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表二可见,1、居民人口各个年龄段居民性别构成差别很少,男女平均年龄仅相差041~0.70岁。

2、死亡人口(A)、死于0~9岁人口男女各有高低,1982年是女性的88.13%,2010年是女性的102.34%,但是性别比相差较大,是108.4和115.6,是性别比的一个小高峰。

(B)、死于20~29岁人口男性多于女性,1982年是女性的1.15倍,2010年是女性的1.74倍。

性别比较小,是105.6和104.2,是性别比的低谷。

(C)、死于40~49岁和50~59岁人口也男性多于女性,1982年死于40~49岁人口是女性的1.43倍,2010年死于50~59岁人口是女性的1.66倍,性别比是122.5和108.1,是性别比的第二个高峰。

(D)、死于60~69岁和70~79岁人口也是男性多于女性,1982年60~69岁人口是女性的1.33倍。

2010年70~79岁人口是女性的1.13倍。

但是性别比出现了大逆转,降到了97.4和96.5,是性别比的第二个低谷,此后性别比越来越低。

3、死于0~59岁人口男性多于女性1982年比女性多15.95%、2010年比女性多60.17%。

4、≥60岁人口平均年龄女性长于男性0.98~1.11岁,死于60岁以上人口平均寿命女性比男性长2.76~3.09岁。

总人口平均寿命女性比男性长2.39~5.64岁。

5、死于50~79岁人口男性多于女性1982年是女性的1.18倍、2010年是女性的1.30倍。

6、死于80岁以上人口女性多于男性1982年是男性的1.79倍,2010年是男性的1.53倍。

可见死于80岁以前人口男性多于女性,死于80岁以后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居民平均年龄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别,平均寿命女性明显长于男性。

三、血压、血脂对平均寿命、性别比例的影响人口总数男性多于女性是长期历史形成的。

因为,男性在家中,在社会中,在保家卫国等等各个方面往往比女性起到更大更主要的作用,所以男性往往更会受到人们的重视,“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现象已经几千年了,是根深蒂固的,是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改变的。

但是,为什么55岁后女性比例会逐步高起来,会出现性别比例大逆转而大大地超过男性呢?为什么75岁后女性会完全地、绝对地超过男性呢?为什么女性会更长寿?可能是,男性由于有更多的责任,更多的担当,更多的外出,更多地受到疾病,天灾,瘟疫,战乱,及其他有害因子的威胁等等的原因,往往死得更多,死得更快,死得更早,寿命更短。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大性别比就慢慢降低了。

但是到了55~60岁后,男性开始少于女性,80~90岁后男性就更少了。

应该另有它因。

1、我国老年男女高血压发病率、血脂含量的差别我国的老年医学工作者曾经对不同性别老人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对老年人的血液,尿液、骨髓、血压,身高,体重,腹围,胸围,眼,耳,鼻,牙齿,生化,电解质,微量元素等等的调查与研究,老年各方面几乎没有太多的差别。

1990年我国对143926例≥60岁老人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还对511例≥60岁健康老人的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下同)含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绝经期后老年女性高血压发病率(%)、血脂含量明显高于男性。

见表三、表三、我国男女≥60岁老人高血压发病率(%)血脂、胆固醇含量及平均寿命(岁)* 为城市人口调查值,没有*者为农村人口调查值。

**引自表二、表三可见,1、高血压发病率女性高5.09个百分点。

2、血脂含量总胆固醇含量女性高11.01~13.63%、甘油三酯含量女性高4.04~21.79%。

3、平均寿命女性1982年长2.76岁,2010年长3.09岁。

4、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含量男女城乡均没有太大差别。

5、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与总胆固醇比值城市男性:100:32,女性100:30,农村男性100:38,女性100:34,男女城乡也没有太大差别。

广大中年女性长期生活在“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她们上有老,下有少,是非常辛苦的,也是非常劳累的,她们吃的往往比男性差,干的往往比男性辛苦,不仅白天要劳动,要上班,囬家后还有大量的家务,还要做个好妈妈,好老婆,好媳妇,好女儿,还要相夫,教子,还有女子特有的例假等有很多事务,真是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的。

所以女性身体状况是比较差的。

到了老年绝经期后,退休了,当家作主了,又不太会注意个人卫生,为了节省,常常吃剩菜,余饭,菜湯,菜卤,结果是“高血压”比男性多了,血脂也比男性高了。

所以很多人认为剩菜,余饭,菜湯,菜卤是引起老年女性高血压、高血脂的罪魁祸首,反对吃剩菜,余饭,菜湯,菜卤。

那么,高血压、高血脂对老年女性的健康危害性到底有多大呢!2、高血压、高血脂对老年女性寿命的影响众所周知“高血压”高血脂确确实实是对健康有害的,血压,血脂过高可以使动脉硬化加快、加速、加重,使中风,脑溢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等增多,使死亡率增加,还可产生严重的后遗症。

那么,老年女性由于长期以来本身身体体质状况不是太好,加之老年后又有了更多的高血压、“高血脂”,是不是其寿命要比男性更低了呢!事实恰恰完全相反,女性的平均寿命不仅不比男性短,反而比男性更长寿。

所以对所谓“高血压”“高血脂”严重危害健康的理论或推理不能不令人怀疑,它至少不是“完全”正确的,是不符合辩证法、不符合因果论、不符合事实的。

反之,从大量调查资料知道,“由于老年女性高血压发生率高于男性,血脂高于男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 2.76~3.09岁的事实”。

推测“高血压”、高血脂”可能是有利于健康,有利于长寿。

这样的推理倒是完全符合辩证法,符合因果论,符合逻辑,也符合事实的。

“血压”“血脂”是生命体中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也是无法替代的。

血压血脂太高当然不好,血压血脂当然不是越高越好,但也不是越低越好。

人没有了“血压、血脂”是不能生存的,血压血脂太低也是必死无疑的。

我国老年医学家研究提示:人体发育到30来岁的成人阶段之后,动脉顺应性开始逐渐减退,到了60岁时动脉顺应性明显降低,约为30岁时的1/3,到90岁时动脉顺应性逐渐降到“最低极限”,只及青年人的1/10,心搏出量下降了2.5倍,周围血管阻力升高了3倍,动脉彈性模量(血管刚性)增强20倍,90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血管基本上失去了柔顺性。

所以,一般人的寿命是很难超过90~100岁的。

老年人只有“正常的血压”是根本满足不了各个器官对血液的需要的,只有血压慢慢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人即“高血压”人群,各个器官才能得到相对足够的血液供应,才能得到相对足夠的氧气和养份,生命才能比较容易地得到延长,才比较容易地活到90~100岁以上。

作者以前在网上发的文章,经过反复调查与计算,2010年“平均实际寿命”浙江省是72.3岁、金华市是71.5岁、武义县是73.9岁,我国高血压人群的平均寿命是85~90岁左右,而“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寿命是66~67岁左右。

而表三资料以以上数据计算,老年女性的平均寿命应该是77.09岁:90×43.56%+67×56.44%=39.28+37.81=77.09岁,老年男性的平均寿命是73.93岁:85×38.48%+67×61.51%=32.71+41.21=73.93岁,女性比男性长3.17岁,与表二值十分相近。

所以,高血压有利于健康能延长人均寿命,特别能使女性更长寿。

3、血脂对人均寿命和性别比例的影响血脂是保证人类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血脂不是可有可无的物质,人没有血脂必定死亡,血脂很低的人必定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