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赛区)预赛试题含详细答案及指导

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赛区)预赛试题含详细答案及指导

在化竞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国初核心知识点、明确一条合理的学习路径至关重要。

化竞知识庞杂,不少学化竞的同学对于自己应该学什么,或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摸不清头脑,甚至有些同学临近考前了,还在问这个知识点国初考不考,要不要学。

因为对国初核心知识点不够了解,并且没有一条清晰合理的学习路径,走了不少冤枉路。

温馨提醒:在开始学习国初知识之前,同学们需先研读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基本要求(2008年4月版大纲),了解国初考试对知识点的要求。

以下为分模块需掌握的知识点:化学基本原理1.现代化学入门:宏观手段对物质的分类,原子的发现,测量,有效数字,化学计量,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2.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轨道,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3.成键&离子键:化学键,电负性,键的极性,离子,离子晶体结构4.共价键理论&分子结构:共价键,键能,Lewis结构,八隅体规则,价键理论,VSEPR理论,杂化轨道,分子轨道理论5.气体: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理想气体定律,Dalton分压定律,Henry定律6.液体和固体:分子间作用力,液态,金属和金属键,晶体结构初步7.溶液的性质:溶液的组成,溶解度,相似相溶,蒸气压,熔沸点,胶体8.化学热力学:焓,Hess定律,标准生成热,键能,熵,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自由能,自由能和平衡,Gibbs-Helmholtz方程及应用9.化学平衡:平衡条件,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10.溶液中的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电化学,配位平衡&配位结构初步11.化学动力学初步&核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反应机理,催化剂,放射性衰变,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同位素,核裂变和核聚变有机化学1.有机结构基础:基本概念,成键和结构,有机酸碱理论2.烷烃、环烷烃、构象:烷烃、环烷烃、构象3.立体化学:对映异构、非对映异构、顺反异构、构象异构4.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自由基、自由基反应、烷烃的自由基反应5.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烃、碳正离子,SN1,SN26.消除反应:E1, E2, Substitution Vs Elimination7.醇、醚:醇、硫醇、醚、环氧8.烯、炔的加成反应:构对比;亲电、自由基、亲核加成9.烯、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10.醛、酮:羰基、亲核加成、α,β-不饱和醛酮的加成、氧化、还原、wittig反应11.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卡宾12.缩合反应:烯醇、烷基化反应、与羰基反应13.共轭、芳香性:共轭体系、分子轨道理论、芳香性14.共振、芳环的取代反应:共振论、芳环亲电取代、芳环亲核取代15.周环反应:前线轨道、经典周环反应机理举例16.重排反应:经典重排反应机理举例17.有机波谱分析:IR、MS、NMR在有机产物和中间体结构表征中的综合应用。

重点是NMR。

无机元素和结构1.元素化学:常见主族元素和第一过渡周期元素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制备、结构和性质等2.晶体结构:晶体、晶胞、晶系、等径圆球密堆积、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3.配合物结构:pei合物基本概念,配合物立体化学,晶体场理论,配位反应“南化·福达杯”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赛区)预赛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01 C:12.01 N:14.01 O:16.00 Na:22.99 S:32.06 K:39.10 Ca:40.08 Cu:63.55 Br:79.90 Y:88.91 Ag:107.9 I:126.9 Ba:137.31.本试卷共26题,用2小时完成,全卷共150分; 2.可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15题,共60分)1.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机理。

蛋白质降解时发生了( )A .氨基酸的酯化反应B .肽键的水解反应C .碳氧键的断裂D .碳氮键的断裂2.过氧苯甲酸(C O O H O)与H 2O 2的分子结构中都有“O O ”。

过氧苯甲酸可作为食品漂白剂,但它能破坏食品中的维生素C(俗名抗坏血酸)、维生素E(俗名生育酚)等从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这个过程主要应是维生素C 、维生素E 等 ( )A .酸性被中和B .碱性被中和C .被氧化D .被还原3.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的方法,AgNO 3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渍,接触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

如果将溶液①小心地涂到纸上,溶液①中的溶质就跟汗渍中的物质②作用,生成物质③,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棕色变成黑色的指纹线。

则①②③的化学式是 ( )A .①AgNO 3 ②NaBr ③AgBrB .①AgNO 3 ②NaCl ③AgClC .①AgCl ②AgNO 3 ③NaClD .①AgNO 3 ②NaI ③AgI4.下列操作或实验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 )A .1mol/L 的AgNO 3溶液和1mol/L 的KI 溶液混合制碘化银胶体B .用标准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NaOH 溶液23.10mLC .用pH 试纸测得氯水的pH 为2D .在试管中制备Fe(OH)2时,将吸有NaOH 溶液的滴管插入试管里FeSO 4溶液的底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 2O 2、Na 2O 均能吸收CO 2并放出氧气B .Mg 、A1、Fe 均能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C.SO2和C12的漂白原理相同D.SiO2既能与NaOH又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2SiO36.下列哪种物质的中心原子的最外层不是8电子结构( )A.CO2B.NF3C.PF5D.OF27.Al(OH)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只要溶液中Al3+物质的量浓度(mol/L)和OH-物质的量浓度(mol/L)3次方的乘积大于1.9×10-33,就会析出Al(OH)3沉淀,则0.10mol/L AlCl3不产生沉淀的最大OH-物质的量浓度(mol/L)为( )A.1.9×10-33B.2.7×10-11C.8.7×10-8D.1.2× 10-118.某溶液可能含有Na+、Ag+、A13+、AlO2-、S2-、CO32-、SO32-、NO3-等离子中的数种。

向此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浅黄色沉淀和气体出现,此溶液的焰色为黄色。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此溶液中一定有S2-、SO32-、Na+B.此溶液中可能有AlO2-、CO32-C. 此溶液中一定没有Ag+、A13+D.此溶液中可能有S2-、NO3-9.经测定某溶液中离子只有Na+、Ac-、H+、OH-四种,且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为:c(Ac-)>c(Na+)>c(H+)>c(OH-)。

其可能的情形是( )A.该溶液由pH=3的HAc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B.0.2mol/L的HAc溶液与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可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改变为:c(Ac-)>c(Na+)>c(OH-)>c(H+)D.该溶液由0.1mol/L的HAc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混合而成10.已知某饱和溶液的以下条件:①溶液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质的溶解度⑥溶液的密度。

其中不能用来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组合是( )A.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⑤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三氯化铝溶液中加人过量氨水Al3++3OH-Al(OH)3↓B.4mol/L的NaAlO2溶液和7mol/L的HCI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4AlO2-+7H++H2O3Al(OH)3↓+Al3+C.在Mn2+的溶液中加入HNO3再加入PbO2,得紫红色溶液5PbO2+2Mn2++4H+5Pb2++2MnO4-+2H2OD.将0.1mol/L盐酸数滴缓缓滴入0.1mol/L 25mL Na2CO3溶液中,并不断搅拌2H ++CO 32-CO 2↑+H 2O12.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

晶体中氧的化合价可看作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

下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12个B .晶体中每个K +周围有8个O 2-,每个O 2-周围有8个K +C .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 2每个晶胞含有14个K +和13个O 2-D .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可看作为3:113.硫—钠原电池具有输出功率较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

其工作原理可表示为:2Na+xS 放电充电Na 2S x 。

但工作温度过高是这种高性能电池的缺陷,科学家研究发现采用多硫化合物(如右图)作为电极反应材料,可有效地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且原材料价廉、低毒,具有生物降解性。

下列关于此种多硫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这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此化合物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C .原电池的负反应将是单体S N N SH S H 转化为nS NN S S 的过程D .当电路中转移0.02mol 电子时,将消耗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材料1.48g14.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

若开始时通入1molA 和1mol B ,达到平衡后生成α mol C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开始通入3mol A 和3molB ,达到平衡后将生成3a mol CB .若开始通入x mol A 、2mol B 和1molC ,达到平衡后密闭容器中有1mol A 和3mol C ,则x 为3C .若开始时通入4 mol A 、2 mol B 和1 mol C ,达到平衡时,B 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2molD .若开始时通入2molA 、2 mol B 和1 mol C ,达到平衡后,再通入3 mol C ,则再次到达平衡后,C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2-a)15.某些盐在溶液中结晶时,析出的晶体是结晶水合物。

下表记录了t ℃的4份相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以及析出的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的质量(温度维持不变)的实验数据 n S N N S S硫酸铜溶液ⅠⅡⅢⅣ加入的无水硫酸铜(g) 2.5 4.0 6.0 8.0析出的硫酸铜晶体(g) 0.10 2.8 6.4 10.0A.3.42g B.3.88g C.6.82g D.2.56g二、(本题共3小题,共24分)16.(8分)实验室中制备正溴丁烷步骤如下:取正丁醇8g、NaBr 13g、浓硫酸15mL、水10mL,加热回流0.5小时,蒸出粗产物,再经洗涤、干燥等纯化步骤处理,最后蒸馏得到9.6g正溴丁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