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中间体和药物合成工艺
17
18
生产工艺
对硝基苯乙酮的制备
对硝基乙苯
对硝基苯乙酮
对硝基苯甲酸
19
生产工艺
工艺
1)将对硝基乙苯加入氧化塔中,加入硬脂酸钴及 乙酸锰催化剂(内含载体碳酸钙90%),逐渐升温 至150℃以激发反应,在135℃进行反应。当反应 生成热量逐渐减少,生成水的数量和速度降到一 定程度时停止反应,稍冷,将物料放出。 2)根据反应物的含酸量加入碳酸钠溶液,使对硝 基苯甲酸转变为钠盐。冷却、过滤,干燥,便得 对硝基苯乙酮。
29
生产工艺
4)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羟基苯丙酮 的制备
原理
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
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羟基苯丙酮
30
生产工艺
工 艺
• 1)将甲醇加入反应罐内,升温28℃~33℃, 加入甲醛溶液,随后加入对硝基-α-乙酰胺 基苯乙酮 及碳酸氢钠,测pH应为7.5。温度 逐渐上升确认针状结晶全部消失,即为反应 终点。 • 2)反应完毕,降温至0℃~5℃,离心、过滤, 干燥得到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羟基苯丙 酮
36
生产工艺
3)氯霉素的制备
原理
右旋“氨基醇”
氯霉素
37
生产工艺
工 艺
• 将甲醇置于干燥的反应罐内,加入二氯乙酸 甲酯,在搅拌下加入右旋“氨基醇” , 于 65℃左右反应1h。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 在搅拌下往滤液中加入蒸馏水,使氯霉素析 出。冷至15℃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氯霉 素成品。
38
作业:
贮槽
7
训练:氯霉素的生产
1.概述 最早发现于1947年,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含 硝基的天然化合物。 熔点149~153℃,微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 醇等有机溶剂。
8
2.合成路线及其选择(了解)
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9
(1)可能合成路线
a.原料的结构为苯丙基 b.原料的结构为苯乙基结构 侧链上引入一个碳原子后,引入其它官能团;
复习 • 1.医药的定义
• 2.中药的主要类别及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有 机酸等)
• 3.常用的中药提取方法(化学处理、浸取等)
1
§8.2 医药中间体和药物合成工艺
• 医药中间体: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 原料或化工产品。 • 基本化工原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成药) 属于多段工艺中间的,经过一定工艺处理的粗产物,也 就是还属于工业材料,不是最终产品。
工 艺
• • • • • ①异丙醇铝的制备; ②缩合反应,形成六元环过度态; ③还原反应,把羰基还原成仲醇基; ④水解,把乙酰基除去; ⑤氨基游离 。
34
生产工艺
2)DL-苏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氨基醇”
左旋“氨基醇”
35
生产工艺
工 艺
• 1)将水、“氨基醇”盐酸盐及右旋“氨基醇” 加 入拆分罐内,升温至 50℃~55℃,加入活性炭脱色, 过滤。投入“氨基醇”消旋体,在压力2.1×104Pa ( 160mmHg )以下搅拌加热 ,升温至全溶(约在 60℃~65℃),保温蒸发水分,然后逐渐冷却降温 析出,冷至35℃,冷却,过滤,母液变为左旋。 • 2 )将合并洗液的母液加入拆分罐内,再次投入 “氨基醇”消旋体,操作同上 。
• 医药中间体为医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大致等同于半成品,
从市场概念来说就是这种东西还不适用于零售包装,
同时也没有获得上市许可,不能用于终端用途,只能在 企业之间作为原材料收买。
2
•
【临床治疗】
• 镇痛、解热: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 故该药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 • 消炎、抗风湿: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 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 • 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 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 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等。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 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 预防消化道肿瘤:长期规律的使用此药可以大大降低 3 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
25
生产工艺
2)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
原理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
六次甲基四胺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
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
26
生产工艺
工 艺
• 1)将经脱水的氯苯加入干燥的反应罐内,加入干 燥的六次甲基四胺,用冰盐水冷至5℃~15℃, 33℃~38℃反应1h,然后测定反应终点。 2)加入盐酸搪玻璃罐内,降温至7℃~9℃加入对 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 。当转变为 颗粒状后,停止搅拌,静置,分出氯苯。 3)加入甲醇和乙醇,搅拌升温,在32℃~34℃反 应4h。再加入适量水搅拌冷,至-3℃,离心分离, 得到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
• 对硝基乙苯: • 先加入乙苯,在28℃滴加混酸,加毕,升温至 40℃~45℃,继续保温 1h ,使反应完全。 • 然后冷却至20℃,静置分层。用水洗去残留酸,用碱洗 去酚类,最后用水洗去残留碱液。 • 连续减压分馏压力为5.3×103Pa以下,在塔顶馏出邻硝 基乙苯。从塔底馏出的高沸物再经一次减压蒸馏得到精 制对硝基乙苯,由于间硝基乙苯的沸点与对位体相近故 精馏得到的对硝基乙苯尚含有6%左右的间位体。
10
c.原料基本结构为苯甲基结构 侧链上引入两个碳原子后,化学反应引入其它 官能团;
d.原料的基本结构为苯环
侧链上引入三个碳原子后,引入其它官能团。
11
(2)对硝基苯乙酮法
中国目前生产氯霉素采用的路线。
以乙苯为原料,经硝化、氧化、溴化、氨解、 还原、二氯乙酰化等反应制备氯霉素。
12
a.原理
13
14
b.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
对硝基乙苯的制备
乙苯
对硝基乙苯
邻硝基乙苯
间硝基乙苯
15
生产工艺 工艺 • 混酸的制备: • 先加入92%以上的硫酸,在搅拌及冷却下, 以细流加入水,控制温度在40℃~45℃之 间。加毕,降温至35℃,继续加入96%的 硝酸,温度不超过40℃。加毕,冷至20℃。
16
生产工艺
原理
对硝基苯乙酮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
23
生产工艺
反应历程
烯醇化
24
生产工艺
工 艺
将对硝基苯乙酮及氯苯加到溴代罐中,加 入少量的溴(约占全量的2%~3%)。保持反 应温度在26℃~28℃,逐渐将其余的溴加入。 溴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h,然后升温至 35℃~37℃,静置0.5h后,将澄清的反应液 送至下一步成盐反应 。
31
生产工艺
3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 1)DL-苏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 二醇的制备 • 2)DL-苏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 二醇的拆分 • 3)氯霉素的制备
32
生产工艺
1)DL-苏型-1-对硝基苯基-2-氨 基-1,3-丙二醇的制备
原理
33
生产工艺
27
生产工艺
3)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的制备
原理
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
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
28
生产工艺
工 艺
• 1)加入母液,冷至0℃~3℃,加入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 ,加入乙酸酐,先 慢后快地加入38%~40%的乙酸钠溶液。在 18℃~22℃反应1h测定反应终点。 • 2)反应液冷至10℃~13℃析出结晶,过滤, 先以1%~1.5%碳酸氢钠溶液洗结晶至pH 7。
39
•阿司匹林是常用的化学合成药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
•(1)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式;
•(2)工业上以水杨酸和酸酐为原料合成阿司匹 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反应物料配比中,何种物质过量,过量的 原因是什么? •(4)能否用酸来代替酸酐作为酰基化试剂,并 说明原因? •(5)说明主要副产物的来源及分离原理。
5
3.合成工艺的确定
作用?
粗品移入锥形瓶 25 mL饱和碳酸氢钠 搅拌至无气体产生,抽滤 5-10 mL冰水洗两次
作用?
滤液
作用?
搅拌下倾入10 mL水+ 5 mL浓盐酸中 冷却使析出完全,抽滤,少量冰水洗 烘干,测熔点
作用?
作用?
6
离心机
酰化锅
气流干燥器
加料器
旋 风 分 离 器 加热器 鼓风机
任务项目:制备阿司匹林 1.性能介绍
又名乙酰水杨酸,英文名AspirinEntericMicroencapsulatedCapsules 。
4
2.原料及 合成方法选择
COOH OH H+ COOH + OC O CH3 CH3COOH
+
(CH3CO)2O
如何实现阿司匹林的纯化, 纯化过程中所用的原理是什么?
20
21
生产工艺
2 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羟基苯丙
酮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 • • • 1)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 2)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 3)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的制备 4)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羟基苯丙酮的 制备
22
生产工艺
1)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