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教育研究意义和过程

第一章教育研究意义和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主主讲讲人人 宋宋学学红红绪 言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第二节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 ●第三节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 ●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一、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教师应是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 ——苏霍姆林斯基二、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有两个概念反映了教育研究的优劣,即教育研究的效度和教育研究的信度。

(一)效度●教育研究的效度是指结论可准确解释性(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反映了研究是基于某个事实或证据的,能够被证明,因此是有效的。

●内在效度:指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指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

内在效度● 【研究问题】研究两种不同训练方案对6年级男生体育技能测试成绩的影响● 【做法】两个班随机指定28名学生,两个班都是上午上课,分别采用不同方案,同一教师教授,历时16周,最后由该教师亲自测试● 【研究问题】三种类型教材对6年级学生自然科学课学习的影响● 【做法】三个学校的三位老师,分别教授3-4个班级,各采用一种不同的教材,9周后测试,测试题各任课教师自己出,其中有一个学校按能力高低分班,参加试验的老师所带的班级为能力强的班级。

外在效度● 正例:● 【研究问题】调查小学生家长对学校课程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做法】该学区有5所小学,每校随机选择25位同学的父母进行电话访谈,有详细的会谈细则,对于因故不能参加或不愿被访谈的家长,有一个随机取代程序。

会谈结束后,125个访谈者中只有6个是被替代的。

● 【分析】结论可推广范围只是那些孩子在这5所小学的家长,不能推广到其他学区。

但是如果125个父母中只有22%接受了访谈,则研究结果的推广范围甚至不能包括这5所小学的所有家长。

外在效度● 反例:● 【研究内容】注视时间长短对无意义符号回忆的影响● 【做法】将教学心理学专业的10个研究生志愿者每2人一组,共5种时间间隔,对每人分别呈现20个无意义符号,每次呈现后,被试立即回忆,根据回忆的正确情况得出个人的表现● 【分析】假如表现分数随时间延长而提高,这一结论能推广到哪些人群?只是这10个人,因为“志愿”而影响了研究的外在效度。

●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都是一种度的概念,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提高内在效度可能会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

因此,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既得到合理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二)信度●教育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

●包括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两个指标。

它是效度的重要保证。

●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如多人收集资料,能否有一致的选择标准?多人观察并纪录,是否能达成一致意见?● 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即可重复性。

三、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教育研究有不同的深度,从不同的角度看又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育研究水平划分●教育研究分类(一)教育研究水平划分●一般来说,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不同的水平:●1)知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是应该发生的还是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性质如何。

●【例】张洪语文成绩下降了【例】三分之一的学生这道题做错了●2)探索原因水平●这一水平要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要寻找产生某种教育问题的内在原因,并探求解决的办法,即要搞清楚: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样的问题?能否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改变现有的状态?●【例】一位老师上课发现同学们对他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原因是学生不适应他的教学方法,于是改变教学方法,果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迁移推广水平●这一水平要回答: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如前面那位改变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兴趣的老师是否可以推论出学生兴趣的提高是因为教学方法的改变引起的?还不能这么说,可能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证实某种方法在不同的条件或情况下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这一水平的研究,一般需要专门的设计和适合的测量工具。

●4)理论研究水平●这一水平要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那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和原则。

这是要把上述研究的结果与一定的理论联系起来,弄清改革中所用的方法或采取的措施是在哪些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概括出以这些研究为依据的理论模型或原理,用这些原理可以指导更广泛的教育实践。

(二)教育研究分类●1.按目的、功能和作用分,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

●【例】研究对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学习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分析】该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认识。

●应用研究:为解决当下实际的特定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论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按研究方法分,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大类●定性研究一般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基于描述性分析,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一般的特殊情境中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

在开始研究时并不强调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理论基础,理论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并在研究进行中被改变,或放弃,或进一步精炼。

●定量研究则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更接近演绎法,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境中,从开始便更倾向于以理论为基础,也许理论并不明晰确定,但理论的基础存在于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之中。

●定性研究旨在理解社会现象,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研究者的角色成为特定情境的一部分,相信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有很大关系,强调整体作用,认为事实和价值无法分离,研究所获得意义也只适应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

●定量研究根源于实证主义,强调事实、关系和原因,多注意个别的变量和因素,而不是关心整体的作用,相信事实和价值可以分离。

●定量研究者对结果和产品予以极大的重视,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而定性研究者比定量研究者更注重过程的影响,更经常地使用多种研究方法。

●但在具体的方法论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经常是混杂的,各种方法都可以被置于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连续体之中图1-1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连续性比较●实验研究是按照一个假设,通过人为控制某种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分析现象的变化和产生的结果,进而论证某种因果关系的研究。

实验的参与者在实验处理中应是随机指定的●【例】研究3种不同锻炼时间对稳定心率的作用。

随机抽取60名成年人,20人一组,三组分别锻炼半小时、45分钟,1小时,每一时间长度的运动量是确定的,锻炼计划为期两个月,被试稳定心率的情况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

这里实验的变量是锻炼时间。

●准实验研究与实验研究一样,包含一个或多个实验变量,但是研究中被试是被“自然”地分配组别,比如班级。

由于教育研究中随机分组有时无法实现,所以教育研究更经常采用的是准实验研究方法。

●【例】研究某教学方案的效果,3个班级用这个方案,3个班级作为对照组,10周后,所有6个班的学生参加统一考试。

●调查研究是了解现实中某些问题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在现实中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找出某些普遍的特征或某种发展趋势的方法。

所研究的变量是现有自然情境中的变量。

●【例】当今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如果调查是为了确定变量之间发生的关系和影响,则称为回溯研究●【例】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校的态度与成绩之间的关系。

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否某种态度模式总是与特定的成绩得分相联系?如果是的,那么是这种态度影响成绩得分吗?”在研究中,研究者要对学生进行归类,包括对测量态度和认知能力、技能成绩的手段进行适当的归类,但不能干扰学生或影响他们的态度或运算的得分。

●历史研究是利用文献或其它资料,通过批判性的探究重建过去,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进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或改进现实的研究方法。

●【例】我国古代教育家教育思想的研究。

●质的研究(实地研究、人种学)研究是对特定情况下的教育制度、过程和现象的科学描述的过程。

大量依赖于对所研究现象的观察、描述、定性判断或解释。

在研究着手之前很少有具体的假设。

●【例】研究某校的自然课的基本情况。

研究者要在上自然课的班级进行一年多的考察,做大量的实地笔记,与学生和老师面谈,在此基础上,对这所学校的自然教学情况做出精确的描述和解释。

●个案研究(对单个组或单个人的仔细考察);●相关研究(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度的研究)●比较研究(按一定标准对相互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的研究),这些研究方法都可以贯穿在上述研究类型之中。

表1-1:按一般方法论对研究的分类四、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上图实线框内为研究的一般活动,虚线框不是表示活动,但也是研究的组成部分,箭头表示的是活动与现有的知识、与相关的理论、与被扩展、被修改的新理论和新认识之间的关系。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研究,所用的具体模式可能不同,但进行研究的总体思路都是一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研究问题这是研究过程的初始活动,有时也是最困难的。

问题必须能体现出特定的意义。

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设计假设,确定变量,查阅文献,获得与所研究的问题或所使用的方法有关的信息。

●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之前,一切测量的手段都必须明确,如果研究手段进行了改进,必须在大规模收集资料之前试行,这一阶段要对资料进行集中、编码,为分析做准备。

●分析数据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产生结果,阐述数据。

通过对资料的总结、加工并进行抽象概括,就得到了论述和验证假设所需要的信息。

●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分析资料得到结论后,研究者必须明确他准备提供什么信息。

分析必须有解释,结论必须明白提出。

参阅文献●《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主译,威廉威尔斯曼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讨论题● 1、举例说明综合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2、如何来确定定量研究中的量,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很难量化,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3、解释效度与信度问题?●1、谈一谈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2、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3、试述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4、从你曾经做过的教育研究(论文)中选一个,分析该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可以如何改进?有哪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第二章选题与取样第一节选题•质化研究: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范式革命•心理旋转中的外部参考框架的眼动研究•城市绿化景观观赏性测评研究•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执行功能发展•同步内隐/外显序列学习:事件相关fMRI研究•归因风格、时间压力对购买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一、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观察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