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
堂
导学一 孔子“仁”的思想
导
学 材料一 《论语》“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材料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
栏 目
所不欲,勿施于人。
链
接
材料三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材料四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
仁矣。
接
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
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天子的八佾舞,在孔子看来,严重违背了礼乐制度, 栏
目
如果这个都能容忍,那么还有答案:C
例3: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
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
适的是( )
栏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
目 链
说乎
接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
材料五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拱之。”
栏
目
——《论语·为政》
链 接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颜渊》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理解孔子
“仁”的思想。
提示:(1)“仁”的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其实现
栏
途径是“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目
链
(2)政治主张上,“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 接
苛政和任意刑杀,即“为政以德”。
(3)社会关系上,“仁”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4)地位:“仁”是孔子政治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
它对建立和谐社会,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 栏
目
产生了深远影响。
链
接
导学二 老子的思想
材料一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
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
链
接
自朴。”
问题1:老子作为哲学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提示1:老子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一是指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二是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辩
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栏
而且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目
链
问题2:老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
接
提示2:无为而治,效仿自然。
栏
答案:B
目 链
接
例2: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
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
栏
A.“仁政”的主张
目 链
B.爱惜民力的主张
接
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解析:为了巩固分封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
周朝制定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鲁国大夫居然用
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
栏 目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 500多
链 接
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解析:当今世界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而孔子的
“仁”和“德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全面获取题干信息,名
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②④。本题容
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只关注孔子名言,而忽略开
栏
目
幕式主题。
链
答案:D
接
例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
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栏
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
目 链
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
接
来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第一问由材料“不少学子‘贫且贱’,
没有社会地位”可以分析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
无类。”后一个问题实际上问的就是这一教育思想的
栏
重大意义,属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回忆教材即可。
目 链
答案:“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
栏
“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目
链
2.孔子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现代同步的精神。 接
3.孔子“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
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
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典题 剖析
例1: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
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
然”,顺应自然。
材料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栏 目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链
接
斯不善已。
材料四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
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材料五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材料六 《道德经》记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
栏 目
提示:相同点: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
(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不同点:孔子重视“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
栏
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目 链
研究重心:孔子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接
老子侧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课堂 归纳
孔子政治思想的评价
1.孔子“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
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
导学三 比较孔子和老子的政治思想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栏
材料二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目
链
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接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孔子与老子政治
主张的异同,并分析二人在研究重心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