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学科的前沿方向与优先领域

化学学科的前沿方向与优先领域

化学学科的前沿方向与优先领域基础学科在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由基础科学研究产生的大量新思想、新理论、新效应等为应用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现代技术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内外大量事实说明,"科学理论不仅更多地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着各种可能的途径"。

基础研究是社会与科学发展的基础,而基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

化学和其它科学一样,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要学科。

它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相互渗透,不断形成新的交叉学科。

学科的前沿方向与优先领域为:(1)合成化学;(2)化学反应动态学;(3)分子聚集体化学;(4)理论化学;(5)分析化学测试原理和检测技术新方法建立;(6)生命体系中的化学过程;(7)绿色化学与环境化学中的基本化学问题;(8)材料科学中的基本化学问题;(9)能源中的基本化学问题;(10)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化学基础。

今日化学何去何从今日化学何去何从?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第一种回答:化学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是一门成熟的老科学,现在发展的前途不大了;21世纪的化学没有什么可搞了,将在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夹缝中逐渐消微。

第二种回答:20世纪的化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1世纪的化学将在与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环境、海洋、空间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共同大发展。

本文主张第二种回答。

1. 20世纪化学取得的空前辉煌成就并未获得社会应有的认同在20世纪的100年中,化学与化工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

这个“空前辉煌”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达,就是2 285万。

1900年在Chemical Abstracts(CA)上登录的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的和人工合成的已知化合物只有55万种。

经过45年翻了一番,到1945年达到110万种。

再经过25年,又翻一番,到1970年为236.7万种。

以后新化合物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每隔10年翻一番,到1999年12月31日已达2 340万种。

所以在这11年中,化学合成和分离了2 285万种新化合物、新药物、新材料、新分子来满足人类生活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在1900年前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只知道55万种。

从上面的数字还可以看出,化学是以指数函数的形式向前发展的。

没有一门其他科学能像化学那样在过去的100年中创造出如此众多的新化合物。

这个成就用“空前辉煌”来描述并不过分。

但“化学家太谦虚”(这句话是Nature 杂志在2001年的评论中说的,参见文献[1]),不会向社会宣传化学与化工对社会的重要贡献。

因此20世纪化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未获得社会应有的认可。

2.20世纪发明的七大技术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化学合成技术和生物技术报刊上常说20世纪发明了六大技术:①包括无线电、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的信息技术;②基因重组、克隆和生物芯片等生物技术;③核科学和核武器技术;④航空航天和导弹技术;⑤激光技术;⑤纳米技术。

但却很少有人提到包括新药物、新材料、高分子、化肥和农药的化学合成(包括分离)技术。

上述六大技术如果缺少一两个,人类照样生存。

但如没有发明合成氨、合成尿素和第一、第二、第三代新农药的技术,世界粮食产量至少要减半,60亿人口中的30亿就会饿死。

没有发明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平均寿命要缩短25年。

没有发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的技术,人类生活要受到很大影响。

没有合成大量新分子和新材料的化学工业技术,上述六大技术根本无法实现。

这些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但化学和化工界非常谦虚,从来不提抗议。

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大力宣传20世纪发明了七大技术,即化学合成(包括分离)技术和上述六大技术。

这七大技术发明可以按照人类需要的迫切性和由它们衍生的产业规模的大小来排序:(1)从人类对七大技术发明的需要迫切性来看,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应当排名第一,已如前述,因为它是人类生存的绝对需要,没有它,全世界一半人口要饿死。

它还为其余六大技术发明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国外传媒把哈勃的合成氨技术(Haber process)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是很有道理的。

排名第二的是信息技术,第三是生物技术,以下依次是航空航天技术,核技术,纳米技术和激光技术。

也许有人会问汽车产业不是比飞机还重要吗?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是德国人在1886年发明的,所以汽车、火车、炼钢等都是19世纪发明的重大技术。

而合成氨技术是哈勃(Haber)在1909年发明,在1918年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高分子合成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

新药物、新材料的合成更是近50年的事。

因此合成化学技术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

(2)从20世纪的七大技术发明衍生的产业规模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来看,排名次序如下:第一是信息产业,第二是由化学合成(包括分离)技术衍生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和药物、农药工业等产业,以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从电解水中分离出氢气,作为电动汽车的燃料,为解决将来水资源缺少的海水淡化产业等。

第三是飞机、航天、人造卫星及导弹产业,第四是核电站和核工业。

这4个产业都是非常大的产业。

其中在核产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化工产业,如核燃料的前处理和后处理工业,重氢、重水工业、稀有元素冶炼工业等,又如信息产业和航空航天导弹卫星产业中,都依靠冶金、稀有元素冶炼和高分子等化学合成产业。

相对于前述4个产业而言,排在第五的生物技术产业、排在第六的纳米技术产业和排在第七的激光技术产业这3个现在还是小产业。

其中纳米产业实际上是化学家发明C60等巴基球和碳纳米管等衍生出来的合成化学产业,以及用各种方法把化学物质制成纳米尺度的合成产业。

所以20世纪和21世纪上半叶理应称为信息和化学合成时代,要到21世纪下半叶才能称为生物技术时代,因为目前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产业规模还很小,远远不及信息产业和合成化工产业。

3.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与生命、材料等八大朝阳科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但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形象反而被其交叉学科的巨大成就所埋没。

(1)化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

科学可按照它的研究对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数学、物理学是上游,化学是中游,生命、材料、环境等朝阳科学是下游。

上游科学研究的对象比较简单,但研究的深度很深。

下游科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除了用本门科学的方法以外,如果借用上游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化学是中心科学,是从上游到下游的必经之地,永远不会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将要在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夹缝中逐渐消亡。

(2)化学又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中心科学,与我们的衣、食、住(建材、家具)、行(汽车、道路)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我国高分子化学家胡亚东教授最近发表文章[2]指出:高分子化学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基本被高分子产品所包围。

化学又为前述六大技术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

(3)化学是与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八大朝阳科学(sun-rise sciences)都有紧密的联系、交叉和渗透的中心科学。

化学与八大朝阳科学之间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但化学家非常谦虚,在交叉学科中放弃冠名权。

例如“生物化学”被称为“分子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化学”被称为“结构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被称为“生物物理学”,“固体化学”被称为“凝聚态物理学”,溶液理论、胶体化学被称为“软物质物理学”,量子化学被称为“原子分子物理学”等。

又如人类基因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际上是基因测序的分析化学和凝胶色层等分离化学,但社会上只知道基因学,看不到化学家在其中有什么作用。

再如分子晶体管、分子芯片、分子马达、分子导线、分子计算机等都是化学家开始研究的,但开创这方面研究的化学家却不提出“化学器件学”这一新名词,而微电子学专家马上看出这些研究的发展远景,并称之为“分子电子学”。

又如化学家合成了巴基球C60,于1996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后来化学家又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合成了碳纳米管。

但是许多由这一发明所带来的研究被人们当作应用物理学或纳米科学的贡献。

内行人知道分子生物学正是生物化学的发展。

在这个交叉领域里化学家与生物学家共同奋斗,把科学推向前进。

但在中学生或外行看来,“分子生物学”中“化学”一词消失了,觉得化学的领域越来越小,几乎要在生物学与物理学的夹缝中消亡。

这样,化学这门重要的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反而被社会看作是伴娘科学(bridesmaid science)而不受重视。

世界著名的Nature杂志也为化学家鸣不平,在2001年发表了社论[1]说:“化学的形象被其交叉学科的成功所埋没”。

但化学家仍然很谦虚,居然不喊不叫也不抱怨。

化学家的谦虚本是美德,但因此而在社会上造成化学是落日科学(sunset science)的印象,吸引不到优秀的年轻学生,这个问题就大了。

4.化学有没有理论?有人说:“化学没有理论,只是一堆白菜,21世纪的化学没有什么可搞的了”。

这也是化学不被认同的理由之一。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著名化学家唐敖庆院士有很好的回答,他指出19世纪的化学有三大理论成就:①经典原子分子论,包括建筑在定比、倍比和当量定律基础上的道尔顿原子论,以及包括碳4价及开库勒提出的苯分子结构等工作为中心内容的分子结构和原子价理论。

②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

③C.M.古尔德贝格和P.瓦格提出的质量作用定律是宏观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

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对于20世纪玻尔建立原子的壳层结构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所以化学和物理学这两个姐妹学科是互相促进的。

20世纪的化学也有三大理论成就:①化学热力学,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提出化学平衡和相平衡理论。

②量子化学和化学键理论,量子化学家鲍林提出的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为1953年沃生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奠定了基础,后者又为破解遗传密码奠定基础。

所以化学与生物学也是互相促进的。

③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分子反应动态学。

没有这三大理论,要取得合成2 285万种化合物的辉煌成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化学没有理论,只是一堆白菜”的说法,是不公正的。

到了21世纪,世界数学家协会提出七大数学难题,筹集了700万美元,悬赏100万美元给每一个难题的解决者。

物理学提出了五大理论难题:①4种作用力场的统一问题,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统一问题。

②对称性破缺问题。

③占宇宙总质量90%的暗物质是什么的问题。

④黑洞和类星体问题。

⑤夸克禁闭问题等。

21世纪的生物学也有重大难题和奋斗目标:①后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的消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