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排水设施

公路排水设施

第四章 路基排水施工 主要内容
一、路基排水的目的和设置原则 二、地面排水设施的施工 三、地下排水设施的施工
学习目标:
1.掌握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2.掌握路基排水设施的构造布置与施工要点。
一、路基排水的意义与要求
(一)路基排水的意义
路基排水的任务,就是采用拦截、汇集、排除 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措施,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 湿度降低到一定的限度以内,确保公路排水畅 通,结构稳定,行车安全,使路基常年保持干
(一)暗沟
设置作用:设在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沟渠 , 无渗水和汇水作用。
适用范围:把路基范围内的泉水或渗沟所拦 截、汇集的水流引到路基范围之外。
断面形式:矩形
疏导路基泉水的暗沟构造
(二)渗沟
设置作用:采用渗透方式来汇集、拦截并排出 流向路基的地下水。
适用范围:用于地下水量大、分布广的路段。 设置位置:设在边沟、路肩、路中线以下或路
34
路基排水综合设计平面布置图例
35
路基排水系统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路基地面排水设施有哪些?它们各适用于哪种情况? 路基地下排水设施有哪些?它们各适用于哪种情况?
No Image
17
18
19
20
21
22
(六)倒虹吸管(inverted siphon) 与渡水槽(bridged gutter)
当水流需要横跨路基,同时受到设计标 高的限制,可以采用管道或沟槽,从路基 底部或上部架空跨越,前者称为倒虹吸, 后者称之为渡水槽。
23
倒虹吸管
24
渡水槽
25

三、 路基地下排水设施
作用:能在较短的距离内降低水流速度,减 少水流能量。
急流槽 定义: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坡度较陡, 水流不离开槽底的沟槽。 作用:能连接水位差较大的水流。
急流槽的构造
上 游 水 深 护墙高
护墙
消力槛高

消力池

消力槛
水 深
跌水的构造
(五)蒸发池
气候干燥地区 到路面坡脚的距离不宜小于5~10m
边沟出水口 路堑过渡到路堤时
边沟水流流向桥涵进水口时
涵洞
边沟 井
(二)截水沟
设置位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 坡路堤坡脚上方的适当地点。
设置作用: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 地面水流,保护挖方边坡和填方坡 脚不受流水冲刷。
断面形式:梯形
土台
2%
d 截水沟
土台
2%
截水沟
≥2m
基上侧山坡适当的位置。 结构形式:
填石渗沟 管式渗沟 洞式渗沟
降低地下水位的渗沟
a) 填石渗沟
b) 管式渗沟
c) 洞式渗沟
1、夯实粘土;2、双层反铺草皮;3、粗砂;4、石屑;5、碎石;6、浆砌片石沟洞
施工注意事项: 渗沟的布置应尽可能与地下水流向互相垂直; 应设反滤层; 与暗沟一样,宜由下游向上游施工; 宜设置检查井。
(一)边沟
设置位置:在路堑、零填挖路基的路肩外侧 或矮路堤、陡坡路堤的坡脚外侧。
设置作用: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 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设置要求:不需要进行水文和水力计算,选 用标准横断面形式。
边沟断面形式及尺寸
a)梯形
b)梯形
c)流线形
d)流线形
e)三角形
f )矩形
边沟纵坡及长度
燥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
(二)路基排水的设置原则
摸清水源,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治理。 如:与天然排水设施相结合
保护生态环境,与农田水利相配合。 如:南方地区与水田灌溉的结合
防重于治,防治结合。 施工场地的临时性排水设施,应尽可能与永久性
排水设施相结合。
二、地表排水设备
路堤
路堑截水沟
山坡路堤截水沟
(三)排水沟
设置作用:将路基范围内的水流引至桥涵或路基 范围外的河流或洼地。
断面形式:梯形
桥涵 R=10b 45º
45º 排水沟
其他沟渠或河道
桥涵 排水沟
(四)跌水与急流槽
设置位置:陡坡地段或特殊陡坎地段 跌水
定义: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沟底为阶梯 形,水流呈瀑布跌落式通过的沟槽。
(三)渗水井
设置特点:竖直方向的地下排水
适用范围:浅层地下水较难排除,距地面不 深处有良好渗水层,且地下水流 向背离路基或较深的路段。
设置作用:排除地面水或降低上层的地下水 位。
渗水井结构图
综合设计的意义
综合设计的含义,应包括地面与地下排水设施的 协调配合,路基排水设施与桥涵等泄水结构物的 合理布置,排水工程与防护加固工程的相互配合, 以及路基排水与沿线农田水利规划及有关其他基 本建设项目之间的联系,但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路 基的强度与稳定性。
边沟纵坡
路基边坡的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
长路堑和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 0.3 %的纵坡。
平坡路段边沟宜保持不小于0.5%的纵坡。
边沟长度
边沟不宜过长。
一般边沟单向排水长度不宜超过300~500m,并 尽量使沟内水流就近排水至路旁自然水沟或低 洼地带。
若超过此值应设置排水沟或涵洞,将水引至路 基范围之外或指定地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