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一、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涵义☐指取代传统政府管理理论,力图将企业管理和私人管理方法运用于公共部门,及进行改革政府或重塑政府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2、公共部门的涵义☐指为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组织(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企业等)。

☐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严重财政危机、预算赤字,失业及经济增长停滞。

☐(2)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导致政府信任危机。

☐(3)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

☐(4)西方国家间的(与日、德)产业竞争。

☐(5)传统官僚体制低效、缺乏弹性、僵化。

☐4、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内容☐(1)注重科学管理、绩效评估和管理效率。

☐(2)引进市场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部门间的藩篱,构建网络型组织。

☐(4)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

☐(5)强调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

☐5、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特征☐(1)采取理性方式处理问题,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时注重战略管理作用(中国梦)。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政策制定与执行分离,并承担相应责任。

☐(3)改变组织结构,改革官僚体制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大部制)。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来评价组织绩效,使组织绩效可测量(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E) 。

☐(5)改变现行的政策,使公共组织从传统公共服务方式,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进行组织变革。

☐(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型的公共组织,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机构提供。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典范☐1、影响范围☐这场运动肇始于英国,随后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而扩大至欧美发达国家,然后波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

☐2、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内容☐(1)1979年由撒切尔内阁实施。

☐(2)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3)发展阶段及内容☐第一阶段:引进私人部门管理技术(1979-1982)☐‚对政府部门的职能和绩效进行评估‛☐‚提出3E标准‛☐‚削减政府开支‛☐第二阶段:公共服务私有化(1983-1987)☐‚压缩政府规模,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在公共部门就业人数迅速减少,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十年间,公共部门就业人数减少1/3,有50%的公共部门、80多万名雇员转入私人部门,1979年国有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1%,而90年代初则已下降到5.5%。

这期间完成私有化的英国产业部门包括电信、电力、航空、铁路、城市供气、供水和排污等等,这些产业的市场价值超过1千亿英镑。

☐第三阶段:公共服务代理化(1988-1996)☐‚创建半自治性质的代理机构负责政策实施管理‛☐‚代理机构‛是基于合同、通过公开竞争任命代理人负责,他并不是永久公务员,每个代理机构都有一个框架文件说明它的宗旨、绩效目标、预算和人事自主权,代理人对代理机构的绩效向所属大臣负责。

代理机构被看作是在不易私有化或私有化时机尚不成熟的公共部门替代品,或是私有化的过渡阶段。

☐在公共卫生、教育、社会服务等部门大规模推行,到1994年4月,有97家代理机构雇用了公共服务系统64%的雇员,承担着75%以上的公共服务项目。

☐公共服务代理化使得公共服务的购买者和提供者相分离,用合同外包关系代替了传统的层级关系,这确保了公共服务的精确性、透明性、质量。

☐当然,公共服务中使用代理机构也不是没有风险。

其最大问题是治理公共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的法律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善,还存在问题。

☐1991年英国政府出版《为质量而竞争》的白皮书,强调在代理机构之间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来决定谁是最有能力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并明确规定代理机构每5年进行一次评估和重新竞标。

☐1992年梅杰内阁更是颁布了影响巨大的《公民宪章》,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出六项原则:☐(1)公布明确的标准。

这个标准必须是每个公共服务的个体消费者都能够合理期望的,而且还要公开披露与这些标准相对照的实际服务绩效。

☐(2)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公布。

要求以通俗语言表达出关于服务如何运作、成本如何、效果如何以及有关负责人的全面可靠的信息。

☐(3)用户选择和咨询。

公共部门应该给用户提供可供选择的机会,定期为用户作系统咨询,听取用户关于服务的看法、所期望的提高服务质量的优先序,并在决策中予以考虑。

☐(4)优质服务。

公务员应该佩戴规范的名牌,提供优质有效的服务,保证这些服务对所有用户都是公平的。

☐(5)有效纠偏。

当服务出现差错时,应及时道歉、全面解释,迅速有效地补偿纠正,向用户提供新的详细的易于使用的遵循程序。

☐(6)确保效率和经济。

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应在资源许可范围内保证效率和经济性,为此要进行独立绩效评价。

☐《公民宪章》成为英国公共服务部门的准则,被视为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中自1979年开始的有关公共部门产出和绩效测量与评估工作的高峰,位下一阶段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公共和私人部门伙伴关系(1997-)☐ 1997年5月工党执政,推行公共和私人部门伙伴政策。

☐‚利益相关者‛概念☐政府的主要经济责任是提供一个框架,其中私人部以创造利润、创造就业机会,与公共部门结成伙伴关系来参与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部门由大量利益相关集团构成,每个集团在资助公共服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上都有自己的利益。

☐3、美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内容☐(1)1981年由里根政府实施。

☐(2)至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3)发展阶段及内容。

☐第一阶段:里根政府偏重意识形态重塑改革(1981-1988)☐A,里根前,在美国政府部门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凯思斯主义经济政策和社会福利计划为基础的民主主义,类似于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

这种意识形态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社会动荡似乎更加迫切需要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大作为,由此产生的‚罗斯福新政‛,开始了美国民主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近50年的历史。

☐B,里根政府的政策框架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作为其核心价值观或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或新自由主义,另一部分是对内的经济和行政改革计划以及对外的军事、意识形态和经济竞争战略。

具体包括:☐‚市场至上、个人自由‛☐‚小政府,大社会‛☐‚平衡预算和减税‛☐‚引进私人部门管理技术‛☐‚行政改革‛☐‚复兴保守主义价值观‛☐‚星球大战‛计划☐第二阶段:克林顿政府的行政系统重塑改革(1993-2000)☐A,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和军事的对抗让位于全球范围的经济和技术竞争,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游戏规则。

☐B,从1983年开始,通货膨胀已经下降到3%—4%,但是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高企,根本是里根政府的减税和扩大国防支出政策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不满意。

☐C,克林顿政府回避意识形态和政治。

☐克林顿政府的‚行政系统重塑‛运动似乎是价值中立的、无党派色彩的政府行政效率提高运动,但实际上,克林顿已经隐含地接受了里根‚意识形态重塑‛运动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强调私人部门和市场机制的优位性,并将奥斯本和盖布勒源自私人部门‚重塑‛运动和企业家精神的《重塑政府》,作为联邦政府行政系统重塑的必读物和纲领。

☐D,克林顿政府的行政系统重塑主要体现在‚国家绩效评估‛项目中。

☐该项目就是通过对联邦政府各项政策、行政运作以及包括人事和财政在内的各项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评估,来重塑行政系统的文化,达到使政府‚工作得更好、成本更低‛的目标。

☐‚国家绩效评估‛项目认为(1)在管理的激励和过程方面,联邦政府和私人部门本质上一致;(2)联邦政府机构应该被视作只有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中才能发挥出最佳功能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实体;(3)政府规模是被雇佣的全职公务员数量的函数,减少公务员数量也就缩减了政府规模,(4)联邦机构管理应该受制于预算优先序列。

☐ E , 国家绩效评估项目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重塑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文化,聚焦政府应该如何做而不是政府应该做什么,强调政府的运作过程改革,以信息化、准市场化、成本节约和充分授权来缩减政府规模,提高政府效率。

☐第二阶段实施大规模裁员和顾客服务导向战略,实行政府采购改革、公共部门私有化改革,将联邦项目责任移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收缩政府活动范围。

☐F,克林顿政府改革的社会评价。

☐克林顿政府的‚行政系统重塑‛运动得到了公众的支持,受到联邦公务员普遍欢迎。

☐1997-1998年独立调查机构对联邦公务员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56%的公务员对整体工作状态非常满意,38%的公务员极度满意,两个数字相加高达94%。

☐克林顿连任总统。

任期内终于走出了财政赤字的阴影,不仅预算平衡而且有了财政盈余。

☐三、重塑政府主张☐1、标志性成果。

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最具影响力。

☐2、两位学者重塑政府内容(十方面)☐(1)政府的作用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这个词的词根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操舵‛。

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直接提供服务就是划桨,可政府并不擅长于划桨。

为此,政府必须进行某些调整,而且在某些方面对传统的角色重新下定义。

‚任何要想把治理和实于大规模地联系在一起的做法会严重削弱决策能力。

任何想要决策机构去亲自‘实干’的做法也意味着‚干‛蠢事。

决策机构并不具备那样的能力,从根本上说那也不是它的事。

☐(2)政府的作用是授权而不是服务☐社区对其成员的责任关切超过了服务提供系统对其服务对象的责任关切;社区比专业人员更加了解自己的问题;专业人员和官僚机构提供服务,而社区则解决问题;机构和专业人员提供‚服务‛,而社区则提供‚关心‛;社区比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花费更少;社区比官僚机构或者专业服务人士更有效地实施行为规范标准;社区针对能力,服务系统针对欠缺。

☐(4)创建有使命感的政府。

☐放手让雇员以他们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该组织的使命;☐有使命感的组织的效率超过照章办事的组织;☐有使命感的组织的革新精神超过照章办事的组织;☐有使命感的组织的灵活性胜过照章办事的组织;☐有使命感的组织的士气高于照章办事的组织。

☐(5)政府应当按照效果而不是按结果投入。

☐‚传统的官僚主义的各级政府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

官僚主义的政府由于不衡量效果,也就很少取得效果。

‛合理的解决之道在于按照企业精神对政府的业绩进行必要的测量。

若不进行测量,就不能辨别成功或失败,无法辨别成功或失败,就无法奖励成功或惩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