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技术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了解生产过程或产品的质量状况,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正确应用统计技术的方法,在建筑安装生产过程中,可以选用下列几种统计方法进行。
即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因果图法。
2 适应范围:使用于与总公司的产品、活动、管理体系相关的事实资料的确定、收集、分析。
3 收集的事实资料包括:3.1 顾客及相关方对产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或合同管理的满意状况;3.2 与总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3.3 与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能力有关的事实资料;3.4 对分包方的管理、市场动态、相关方有关的数据。
4 质量数据的搜集4.1 明确搜集质量数据的目的通常按搜集数据的目的的把数据分为三类:4.1.1 分析用的数据:为掌握和分析质量动态情况而搜集的数据。
以便于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所要控制的几个影响因素,找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最后进行判断提供依据。
4.1.2 管理用的数据:为了掌握生产状况,用以对生产状况作出推断和决定管理方针而搜集的数据。
它也包括为判断工序中产品质量是否稳定、有无异常以及是否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不合格而搜集的数据。
4.1.3 检验用的数据:是对产品进行全数检验或抽样检验而搜集到的数据。
4.1.4 不论收集哪种数据,都要尽量反映客观事实,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可靠。
4.2 质量数据的抽样方法-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就是“不挑不拣”,整批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有被抽到的同等机会。
对于我们建筑企业,搜集到的质量数据一般都被全数用到统计中。
随机抽样有以下几种方法:4.2.1 单机随机抽样:可以用抽签的方法,也可以用查随机数值表的方法。
抽签方法是:例如要从50个产品中抽5个样品,先把50个产品编上顺序号,然后做50个签码,抽5个签,抽到的这5个号码就是被抽到的样品。
查随机数值表法是利用现代的随机取样表。
先用抽签法抽出一张随机取样表,然后按照表中指定的数码取出样品。
4.2.2 分层随机抽样法:它是把搜集的质量数据按照与质量有关的各种因素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条件相同的数据归类分组,然后按一定比例从各组中随机抽取数据组成样品。
4.2.3 整群随机抽样:就是在检查批中,不是抽取个别单位,而是随机抽取整群的产品。
4.3 搜集质量数据的注意点4.3.1 搜集质量数据的目的要明确。
目的不同,搜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也不同。
4.3.2 质量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可靠,能反映客观事实。
如果采用不真实或假的数据,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还会有被假信息贻误的危害。
4.3.3 搜集到的质量数据应按一定的标志进行分组归类,把同一条件下的数据归并在一起。
4.3.4 记下搜集到数据的条件,如抽样方式、抽样时间、测量仪器、工艺条件以及测量人员等。
5. 统计技术方法5.1 调查表法调查表法有缺陷位置调查表法和矩阵调查表两类。
5.1.1 缺陷位置调查表法:缺陷位置调查表法可用来记录、统计、分析不同类型质量缺陷所发生的部位和密集程度,进而从中找出规律性,为进一步调查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事实依据。
其做法是:画出平面图或展开图,规定不同质量缺陷(例蜂窝孔洞、灰缝不直、拼楼板缝)的表示符号(O△),把所检查的缺陷,按规定的符号在同一张示意图的相应位置上表示出来,这样,平面图或展开图上就能反映出质量缺陷的分布位置,数量和集中程度,便于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5.1.2 矩阵调查表:矩阵调查表是一种多因素调理表,它要求产生问题的对应因素分别列成行和列,在其交叉点上标出调查到的各种缺陷和问题及数量;例如缺陷符号:O蜂窝麻面:×孔洞;5.2 排列图法排列图是用于找出产品主要质量问题或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的一种图,它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一长累百分比曲线组成。
5.2.1 排列图的做图步骤a. 搜集数据搜集一定时期质量问题数据,注意按不同的项目进行分类。
分类一般按存在的问题进行,也可按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类。
例如:科技质量部对××年X季度混凝土表面质量进行分析,造成质量缺陷的项目共有6项,现搜集××年×季度的检查数据如下:项目缺陷数露筋10表面蜂窝麻面60轴线位移超差2截面尺寸超差106梁柱结合部不方正8表面平整度超差18合计204b. 作质量缺陷分项统计表(1)将各分类项目及出现的频数按其频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入统计表(在有些情况下,可将缺陷次数相对较少的项目合并为“其它”一项排在最后)。
(2)计算累积数,累积百分比,并填入统计表。
混凝土表面缺陷频数统计表c. 绘制排列图排列图的绘制按以下顺序进行:(1)先画左纵坐标,再画横坐标,在横坐标上标出项目刻度。
本例共有六各项目,标出六个刻度,再画右纵坐标。
(2)填写项目。
在横坐标上按频数大小顺序从左到右填写项目名称。
(3)左纵坐标刻度。
这个坐标是频数坐标。
坐标圆点为0,在合适的高度定为总频数,均匀地标出一定的整数点的数值。
本例中总频数为204,整数点可取200,160,120,80,40等。
(4)定右纵坐标刻度。
这个坐标是累计百分数坐标。
在与左纵坐标总频数对应高度处定为100%,坐标圆点为0,均匀地标出各点的数值。
本例中为10,20 (100)(5)按项目的频数画出直方。
如截画尺寸超差频数是106,在左纵坐标上的到106数值,按这个高度画直方。
照此类推,画出各项的直方。
(6)画累积百分比曲线。
以各项目直方线(直方形右侧边线)或延长线为纵线,按各项目积累百分数引平行于横坐标轴横线,在两线相交处打个点,下面写上累积百分比数。
在本例中“截面尺寸超差”项目的累积百分数为51.96%如图示。
其余各项目以此类推,找出各点。
把各点用折线连起来,就成为累积百分比曲线。
频数最大项目的折线部分为该项目直方形中原点到直方形右上顶点的连线。
(7)划分A.B.C类区。
从右纵坐标累积百分率约为80%、90%和100%三处同样向右引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虚线,在三条虚线下方分别写上A类、B类、C类(如图-1)。
(8)必要的说明。
在图的下方填写排列图的名称、搜集数据的时间、绘图者、分析结合等事项(如图―1)。
频数累积%截面尺表面蜂表面平整露筋梁柱结合轴线位寸超差窝麻面度超差部不方正移超位时间:××××年××月×日绘图:×××结论:造成表面缺陷主要是“截面尺寸超差”、“表面蜂窝麻面”两个项目,占总数的81.37%,应采取措施。
5.2.2 作排例图注意事项a. A类项目以1-2名为宜,总项目多时也不能超过三个。
b. 当项目较多时可以把频数少的项目合并成“其它”一项,排在最后。
c. 如画出的排列图各项频数相差很小,主次问题不突出时,应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更改分类项目,然后重新画图。
d. 主要问题可考虑进一步分层作排列图。
在采取措施后,为了检查效果,过一段时间还要作一张排列图进行比较。
e. 注意图形是否完整。
常见易遗漏的问题有:直方上频数未标;总频数未标;折线示连结;图名称未写;项目名称未写;主要因素未标出。
5.2.3 如何分析排列图从排列图上能找出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通常A类区的项目占总频数的80%左右,因此是主要问题B区的项目占总频数的10%左右,是次要问题;C区的项目占总频数的10%左右,是更次要的一般总是。
但在实际中,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有时占60%左右的项目也可以认为是主要问题。
有时要看相邻直方间拉开的距离大小和考虑措施的难易,再确定主次因素。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本列中“截面尺寸超差”和“表面蜂窝麻面”两项占总频数的80.37%,因此是造成砼表面缺陷的主要原因,这也反映出施工过程中模板尺寸(或模板支撑系统)和及浇筑后震捣有问题,因此要制订相尖措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对其它几项缺陷并不是采取不理不管的态度,也须引起重视,加强施工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缺陷产生。
5.3 因果图法因果图是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也叫做鱼刺图、树技图。
5.3.1 因果图的作图步骤a. 先明确要分析的质量问题和确定要解决的质量特性,召集同该质量问题有关的人员开会,认真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
b.将质量问题写在图的右边,画一条带箭头的主干,箭头指向右端,确定赞成质量问题的大原因。
因为影响产品质量问题一般有五大因素(人、机、料、法、环),所以常用按五大因素分类的因果图。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减项目,也可以按生产工艺先后顺序分类等。
把大原因用箭头排列在主干线两侧。
c. 按大的因展开分析,按中小原因及相互这间的关系,用小短不等的箭头线画在图上,展开分析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质量问题图-2 因果图d. 把重要的、关键的原因分别用粗线或其它颜色的线标记出来,或者加上框框。
这类原因只能是2-3项,必须经与会者多数同意。
e. 记下必要的有关事项,如绘制日期、制图者、单位、参加会议人员及其它可供参考查询的注意事项。
5.3.2 因果图的应用实例.前一章作排列图时使用砼表面缺陷项目的数据,得到“截面尺寸超差”是主要因素的结论。
针对“为什么出现截面尺寸超差”这一问题,科技质量部又作了一张因果图。
(见图-3)人砼截尺寸图-3 影响砼截面尺寸因果图5.3.3 作因果图的注意事项a. 确定的质量问题,应尽量具体,必须是一个问题,如某一质量特性达不到要求。
b. 要发扬民主,尽量把与质量问题有关的人都召集来开会,让与会者能充分发表意见,并把各种意见都记录下来。
c. 原因的分析要扣紧主题,针对性强。
原因分析要细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d. 为了图形有美观,线段之间的倾斜角度约为600。
e. 图画好以后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出措施。
措施事实后与排列图结合,检查其效果。
f. 容易产生大、中、小原因混乱,归类混乱的现象,大原因、质量问题不明确等是常见的毛病,应特别注意。
5.4 直方图法5.4.1 什么是直方图将全部数据分成若干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该组距相应的频数为高,按比例而构成的若干矩形,即为直方图,其基本形式如下:频 N= T上数 T下 X X=S=尺寸5.4.2 直方图的作法作直方图有三大步骤:作频数分布表;画直方图;进行有关计算。
下面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某工厂产品的重量标准要求在1000-1050g之间,现收集×年×月生产的产品检测重量数据100个如下,作一张直方图分析产品的重量分布情况注:上页表中的数字只列了最后两位,如表中43代表检测数据1043.a.作频数分布表频数就是出现的次数。
将数据按大小顺序分组排列反映各组频数的统计表,称为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表可以把大量的原始数据综合起来,以较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示分布的情况,并为作图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