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正误1、稀缺性不仅仅是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
(对)2、效用可以观察,也可以衡量。
(错)3、合伙制具有联合的无限责任。
(对)4、短期是至少一种投入量固定,一种投入量可变的时期。
(对)5、垄断竞争与竞争的关键差别是前一种情况下存在产品差别。
(对)6、如果双头同意勾结,它们可以共同获得与一个垄断者时同样多的利润。
(对)7、如果工资率提高,替代效应就会引起居民户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市场活动,把更少的时间用于非市场活动。
(对)8、任何一种可以由政府生产、提供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错)二、单项选择1、下列假设中不属于经济模型的关键假设的是:( D )A、人们有偏好B、人们要实现最优化或经济化C、人们要受既定的资源与技术的限制D、人们的选择是不协调的2、如果某种物品小幅度降价会引起需求量很小幅度变动,那么,该物品(A )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需求单位弹性D、需求的价格弹性接近于零3、花10元钱理发的机会成本是( C )A、10元钱其他最好的用途B、用来理发的时间的其他最好的用途C、10元钱和用来理发的时间的其他最好的用途D、给理发师10元钱的价值4、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引起X物品的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C )A、用于生产X物品的资源价格下降B、影响X物品生产的技术进步了C、X物品的价格上升D、X物品的互补品Y物品价格上升5、小王经营一家企业,他支付给自己的年薪是2万元。
有人给他找了一份年薪为3万元的工作。
小王自己经营时时间的机会成本是:( C )A、1万元B、2万元C、3万元D、5万元6、垄断的供给曲线( D )A、是平均总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B、是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C、是边际收益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那一部分D、不存在7、不确定性是( B )A、按一般观察,美国车祸的概率为10%左右B、未来的价格走向可能上升,可能下降,也可能不变,将来会如何变,任何一个经济学家都不敢确定C、保险业的依据D、需求增加,价格就上升8、在哪一种情况下,居民户将增加他们的储蓄量( C )A、与预期的未来收入相比现期收入减少,或利率上升B、与预期的未来收入相比现期收入减少,或利率下降C、与预期的未来收入相比现期收入增加,或利率上升D、与预期的未来收入相比现期收入增加,或利率下降三、简答题1、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答: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什么?答:经济学家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有其他东西称为得到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来度量的成本或收益。
3、理性选择的含义是什么?分别举出一个理性选择与非理性选择的例子。
答:理性选择是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能最好地达到做出选择的目的的那种选择。
例如,一个人的目的是为了把经济学这门课学好,如果他把时间用于复习经济学就是理性选择,如果他把时间用于看电影就是非理性选择。
选择是否理性不取决于选择本身,而取决于目的是什么。
4、简述需求规律、供给规律。
答: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1、什么是市场失灵?为什么会产生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就是无调节的市场不能在一切情况下都实现配置效率。
就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的作用上而言,市场失灵产生于三个原因:第一,公共物品的存在,即市场机制能有效地提供私人物品,但却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第二,外部性的存在,即市场机制能实现私人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外部收益与外部成本的存在,并不能同时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垄断的存在,即竞争必然产生垄断,市场机制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但在垄断存在时,市场机制的作用必然受到某种限制。
此外,即使市场机制能实现配置效率,但其结果也不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这就是在市场机制调节下所产生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正是市场失灵的存在引起了政府干预。
2、什么是价格歧视?答: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这种做法往往会增加垄断厂商的利润。
经济学家把价格歧视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3、什么是洛伦兹曲线(即劳伦斯曲线)?答: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是指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4、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各是什么?答: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5、短期生产中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第几区域(或第几阶段)?答:分析短期生产中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时,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
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
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短期生产中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区域。
1、什么是资产组合选择问题?答: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持有资产,各种资产形式应该保持什么比例,这就是资产组合选择问题。
2、外部性是指什么?答:外部性是某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由第三者(或社会)承担的成本或利益。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3、设厂商产出一定量某种产品需要的劳动(L)和资本(K)的数量可以采用下述A、B、C、D四种组合(如表3)的任何一种:本最低宜采用哪种生产方法?Tc=Pl L+PKK解:对于方法A:TC=LPL +KPK=16X5+3X10=110美元对于方法B: TC=LPL +KPK=15X5+4X10=115美元对于方法C: TC=LPL +KPK=12X5+6X10=120美元对于方法D: TC=LPL +KPK=7X5+8X10=115美元所以为使成本最低该厂商将采用方法A.4、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征?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特点:(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在保持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或者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覆盖整个坐标平面图。
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3)同一平面上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这里,不相交并不表明它们一定彼此平行,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一个变量。
(4)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随着商品X的数量的连续增加,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的这一特点系由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
本可以用那些和他们一起抱怨人生的时间,来读一篇有趣的小说,或者玩一个你喜欢的游戏。
渐渐的,你不再像以往那样开心快乐,曾经的梦想湮灭在每日回荡在耳边的抱怨中。
你也会发现,尽管你很努力了,可就是无法让你的朋友或是闺蜜变得更开心一些。
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个问题:你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一贯坚持的信念。
我们要有所警惕和分辨,不要让身边的人消耗了你,让你不能前进。
这些人正在消耗你。
01. 不守承诺的人承诺了的事,就应该努力地去做到。
倘若做不到,就别轻易许诺。
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时常许诺,然而做到的事却是很少。
于是,他的人生信用便会大大降低,到最后,也许还会成为一种欺诈。
如果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应该警惕,否则到最后吃苦的还是自己。
02. 不守时间的人俗话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所以不守时间也就意味着是浪费别人的时间。
与这种人交往的话,不仅把自己的时间花掉了,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03. 时常抱怨的人生活之事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这些都是正常的。
我们应该看到生活前进的方向,努力前进。
而不是在自怨自艾,同时还把消极的思想传递给别人。
这样的人呢,一遇到困难便停滞不前,巴不得别人来帮他一把。
本来你是积极向上的,可是如果受到这种人的影响,那么你也很有可能会变成这样的人,所以应该警惕。
04. 斤斤计较的人凡事都斤斤计较的人,看不到远方的大前途,一味把精力放在小事上。
比如两个人去吃饭,前提是AA制。
然后饭吃好后他多付了5毛,最后他说我多付了5毛,你抽空给我吧。
如此计较的人,失去了知己,也不会有很大的前途。
05. 不会感恩的人你善心地帮助了他,可是他却不以为然,而且还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应当的。
多次地帮助,换来的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语,更有甚者,还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真是吃力不讨好。
06. 自私自利的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想怎样就是怎样,也不会考虑大局,只为自己的感受。
这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会不择手段。
如果看完以上的描述,你的脑海里冒出一张张熟悉的脸,显然,你正在被人日复一日地消耗着。
这种消耗绝对可以毁你于无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