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编号:08—17 使用时间:2012年10月23日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编写:张娜审核人:审批人:【温馨提示】1、请用20分钟左右完成,深入思考,规范书写。
2、分层完成,A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B层全部完成,标★题目要求为C层选做。
3、首先依据自学引导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最后记忆重点基础知识。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记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4、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附)必须记住的概念:人文精神、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学习目标】1、能记住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读材料、合作探究人文精神的内涵,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激情投入、与学生一起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预习案——自学引导】知识导学(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引导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的启蒙——智者运动(1)时间地点: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2)智者含义:最初用来表示在一切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很杰出的人,本课的智者指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授。
(3)出现原因(背景)(1)根本原因:希腊工商业发展。
(2)政治上: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
(3)思想上:个人主义的成长。
(4)直接原因: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4)性质: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及思想:★★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思想主张:①研究主题开始从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理解: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意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人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
)④西方解放运动的先驱。
(6)影响积极影响:①敢于挑战传统思想,体现人自我意识的觉醒②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③促进民众思想的启蒙和解放。
消极影响①对人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一、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知识导学(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引导(7)核心:人文主义(即关注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2、哲学家——苏格拉底★★(1)哲学思想:①第一次在哲学上发现“自我”。
②“认识你自己”。
③“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④强调理性和自由,否认绝对权威。
(2)政治思想: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3)伦理思想:提倡善良的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即所谓知德合一。
(提示: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一致的思想主张: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3、斯多亚学派(1)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生而平等”(2)“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3)“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塞内卡4、柏拉图(1)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
(2)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亚里士多德(1)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2)“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二、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知识拓展】一、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人物不同点相同点政治上道德上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①都把人类社会及其环境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
②都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支持寡头政治。
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知德合一”。
二、苏格拉底之死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
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
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
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
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
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
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因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我的疑问】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编号:08—17 【合作探究】探究案探究一:人文主义的内涵材料一“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
,,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2分),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
(2分)材料二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4分)训练案(共48分)【学习建议】1、完成课后训练案需定时训练,时间不超过25分钟。
2、独立完成,不要讨论交流。
3、规范答题、书写要条理、工整。
4、全部完成后再参考答案反思总结。
【基础训练】——厚积薄发、滴水穿石(每题4分,共16分)1.我们把智者运动看做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②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③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④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由人制定的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2、右图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它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理念。
人文精神起源于( )A.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B.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的齐鲁地区C.公元14~16世纪的意大利D.公元14~16世纪的中国明朝3、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最早提出以哲学来解释社会和自然 B.强调了认识的主体地位C.是希腊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 D.统治阶级提倡的结果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4、“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拓展训练】——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每题4分,共16分)5、(2010·滨州调考)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A.神的重要性B.人的伦理道德C.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D.追求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6、孔子说:“质(质朴)胜文则野,文(文采)胜质则史(虚浮)。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
”下列对两位圣贤的话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材料都体现的是中庸思想 B.都反对过度与不及,推崇恰到好处C.认为中庸是美德,也是正确的思想方法D.知识即美德,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7、下列关于智者学派表述不确切的是()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8、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今天真倒霉,偏偏这时候下雨!”同学乙说:“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A.亚里士多德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综合训练】——高考链接、纸上练兵(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9、(2009·广东单科)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10、(2008·山东文综)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重要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类的两大幸福11、(2010·浙江高考)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12、面对法庭的判决,苏格拉底在申辩词中追问道:“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他所追求的“希腊精神”的核心是()。
A.民主与法治 B.平等和自由 C.财富和荣誉 D.智慧和真理【知识网络】——归纳总结、构建体系【学后反思】——有错必改、反思静悟【有错必改】——查缺补漏、反思提高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参考答案预习案问题引导一: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1)积极:“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局限性:①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②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问题引导二:见【知识拓展】探究案探究一:人文主义的内涵(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2分),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
(2分)内涵拓展:(从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到)关注人的美德,注重改善人的心灵;重视对人的教育。
(2分)目的:培养公民的道德价值观,拯救城邦(克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2分)(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4分)共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4分)训练案【基础训练】(每题4分,共16分)1、D 2、A 3、C 4、A【拓展训练】(每题4分,共16分)5、B[解析]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都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智者学派侧重于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而苏格拉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道德哲学,即强调人类的理性,重视人的伦理道德。
本题A项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均不符。
C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D项是斯多亚学派的观点。
6、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故A、B、C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