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历史地位: ⑴“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 变化的新形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 系。 ⑵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 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 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⑶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继承和发展。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成熟并形成体系: 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三个 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的下一步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A.时间: 1992年秋 B.内容: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 小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平 南 内容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 方 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 讲 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话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意义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一 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1978年) 2、首次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 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 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5、最终形成: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A.时间: 1997年 B.内容: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 邓小平理论并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 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小结: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
过程 1982年中共 首次提出 十二大 1987年中共 初步形成 十三大 1992年邓小 成熟并 平南方谈话 成体系 1992年中共 十四大 1997年中共 最终形成 十五大 主要理论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 论和基本路线) 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 思想写进党章
课程标准: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 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解决的主要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程标准:概述邓小平理 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 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 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 导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
(一)历史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 引人关注(社会条件)。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 (1)对象: “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 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 不渝地遵循。”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 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典型题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 相同点有: ①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②都是在对过去的“左”的错误思想的批判 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③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根本 什么是社会主义? 问题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典型题例】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 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 想束缚的有: ①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②文革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 ④中共十四大决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当前党员队伍社会成分的结构的比例比较 合理,党员的社会成分、社会职业趋于多样 化 ,既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又扩大了党的 群众基础。 但是,当前党的队伍状况与党在21世纪所 要应对的挑战和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使命还是不太相称。 一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具有先进管理 经验、年富力强,愿意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 斗的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还被限制在党的队 伍之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 )
材料一: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 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 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 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 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 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 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的谈话要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 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
课标:概述“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 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 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 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解决的主要问题: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的背景: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 许多新变化。 ⑴国际: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形势出现了许多 新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多极化和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 ①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 现代化新阶段。 力竞争更为激烈。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机 ②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 遇,同时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 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回答。 ⑵国内:
中共十三大 1987年
内 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 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基本路线 意 第一次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 义 要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正式提出“邓小 平理论”的概念。
一、邓小平理论
【知识链接】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其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 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 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 两层内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 阶段。
2、祖国统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一、邓小平理论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①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②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一、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1978年) 2、首次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了 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成熟并形成体系: 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 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自中共十二大一、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1978年) 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 2、首次提出: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1978年) 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 2、首次提出: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成熟并形成体系: 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三个 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B
一、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 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1978年) ⑴一次讲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 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⑵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1978年底 (2)主要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确定今 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 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意义:改革开放揭开了序幕,中国人民开 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C
一、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1978年) 2、首次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了 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