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支票业务第一节基本规定一、基本概念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根据用途不同可分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
二、基本管理规定(一)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普通支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也可以用于转账,普通支票左上角划两条平行线的,为划线支票,划线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二)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或通过全国支票影像系统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支票;(三)签发支票必须包括以下要素:表明支票字样、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确定的金额、付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章;支票的金额、收款人名称,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未补记前不得背书转让和提示付款;支票右上角“出票人账号”栏应清晰记载客户(出票人)在银行开立账户的号码,我行客户在支票上记载的账号应为综合业务系统中的15位户口号,或分行根据当地监管部门等机构要求统一规范的“其他指定号码-15位户口号”(四)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名称等必须记载事项不能更改,其他更改事项须由原记载人签章证明;(五)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0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六)禁止签发空头支票,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签章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支票,银行应予以退票,并按人民银行的规定上报;(七)参加全国支票影像的机构出售给客户的转账(或普通)支票应在右下角加盖付款银行机构代码戳记。
受理客户提交的他行支票时,要加强对支票的审核,凡支票上无付款银行机构代码的,以及支票金额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系统受理金额上限的(金额上限暂定为人民币50(含)万元,限额发生变更时,将由系统自动进行调整),一律不得通过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提出;(八)支票可以根据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用于人民币或外币支付结算;(九)凡当地监管部门对支票业务有其他规定的,可以根据规定由各行部制定具体的核算手续和细则。
第二节转账支票业务处理一、网点提出业务处理流程及要求(一)网点受理经办操作1、持票人开户行受理持票人送交支票的业务流程及要求(提出借记业务)(1)受理客户提交的支票和进账单等凭证;(2)对凭证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经办人员在进账单等贷方凭证上加盖个人名章:1)真实性、有效性审核:①支票是否为本行应受理的支票,②是否统一印制的凭证,③支票是否真实,④持票人是否在我行开户;2)表面完整性、合规性审核:①支票必须记载的事项是否齐全,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名称是否涂改,其他记载事项的更改是否由原记载人签章证明;②支票的书写是否清晰、标准、规范,是否使用碳素墨水或墨汁填写(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③支票的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与进账单的金额是否相符;④支票是否远期或超过提示付款期限;⑤进账单各联是否一致,持票人名称与进账单上的收款人名称是否一致;⑥持票人是否在支票的背面作委托收款背书,被背书人是否为我行;⑦背书转让的支票是否按规定的范围转让,其背书是否连续,签章是否符合规定,背书使用粘单的是否按规定在粘接处签章。
⑧出票人签章是否符合规定。
3)业务背景的合规性审核:①根据各业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业务背景合规性审核;(3)对受理的进账单等贷方凭证粘贴条形码,条形码粘贴在我行进账单等记账贷方单据的右下角;(4)经办员在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中选择前台扫描(业务代码:5259),选择支付渠道;出票人如为我行开户客户,支付渠道须选择系统内提出借记;(5)根据系统提示录入简单要素:系统内提出借记业务:录入收款方户口号、付款方分行号、付款方户口号,系统取户名、开户行,对系统无法取出的,系统提示错误;对于系统可以提出数据的,应检查系统显示的收付款人信息是否与实物单据信息一致;系统外提出借记业务:录入收款方户口号,并检查系统显示的收款人信息是否与实物单据的客户信息一致;(6)扫描单据:选择单据组合,按照系统提示扫描业务单据,系统生成影像文档;提出借记业务允许对于同一收款户口号的同一单据组合的业务单据批量进行扫描;(7)条形码识别:业务扫描时系统自动识别粘贴在进账单等贷方凭证右下角的条形码;对于系统不能自动识别出的条形码,经办人员可以用条形码阅读器阅读,也可以手工方式录入条形码;(8) 票据扫描完成后点击确定,系统根据录入要素判断是否需要授权。
对于收款人为久悬户的,系统提示为久悬户,无需授权,;对于收款户口为黑名单、冻结户、内部账户等需授权的,系统自动派发授权任务,由授权人员进行异步授权;同时该笔业务进入集中运营平台排队等待后续操作。
(9)票据复核:对于系统判断不需要授权的业务,由系统随机产生复核的任务,经办人员需将单据交给其他经办人员进行换人复核;复核人员进入前台业务查询(业务代码9060)查询到任务,按照系统提示对票据的真实性、所扫描影像与实物相符性进行复核,复核不通过的,业务退回经办重新处理或退回客户,系统中止其他正在集中运营平台处理的环节;复核通过的,系统将相关结果汇总到集中运营平台。
复核完成后,复核人员在业务凭证上加盖个人名章。
(10)系统自动根据业务处理情况实时反馈业务信息,发送至网点进行后续处理:1)接收集中运营平台处理结果为“不通过”的通知消息:网点经办员根据业务被退回或拒绝的原因及客户反馈的结果,进行重新扫描提交或将单据退回客户;2)接收并及时回复运营中心发送的沟通消息,如确认行名行号信息等;3)接收并及时处理集中运营平台发送的任务,如验印、补扫单据等;3)接收集中运营平台发送的该笔业务提出成功的通知消息:对于处理成功的业务,经办人员进行后续提出交换等操作。
11)质量记录:①出票人不在我行机构开户的处理(他行票据的处理):在进账单第一联加盖“业务受理专用章”,交持票人,第二、三联进账单专夹保管。
通过同城票据交换提出实物支票的,支票上加盖交换专用章,按票据交换的规定处理后及时提出交换,相关操作参见(二)网点票据交换岗操作。
通过同城清算系统传送电子数据,支票留存在我行的,支票作进账单等贷方凭证的附件。
②出票人在我行机构开户的处理:在进账单第二联上加盖“转讫章”,留作柜员日结检查单据,支票作进账单的附件。
①对于客户不立等的,经办员在第一联进账单加盖“业务受理专用章”后交持票人;业务成功入账后,进账单第三联加盖“转讫章”作客户入账回单;②对于客户立等的,收到集中运营平台发送的处理成功通知消息后,进账单第一、三联加盖“转讫章”交客户作收账通知及回单;2、出票人开户行受理出票人送交支票的业务流程及要求(提出贷记业务)(1)受理客户提交的支票和进账单等贷方凭证;(2)对凭证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经办人员在支票上加盖个人名章:1)真实性、有效性审核:①支票是否为本行应受理的支票,②是否为统一印制的凭证,③支票是否真实,④出票人是否在我行开户;2)表面完整性、合规性审核:①支票必须记载的事项是否齐全,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名称是否涂改,其他记载事项的更改是否由原记载人签章证明;②支票的书写是否清晰、标准、规范,是否使用碳素墨水或墨汁填写(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③支票的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与进账单的金额是否相符;④支票是否远期或超过提示付款期限;⑤进账单各联是否一致,持票人名称与进账单上的收款人名称是否一致;⑥出票人签章是否符合规定;⑦背书转让的支票是否按规定的范围转让,其背书是否连续,签章是否符合规定,背书使用粘单的是否按规定在粘接处签章。
3)业务背景的合规性审核:①根据各业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业务背景合规性审核;②需要有权人签批的付款业务是否经过签批;③需要提供支付依据的付款业务是否附有支付依据。
(3)对受理的支票粘贴条形码,条形码粘贴在我行支票正面的右下角;(4)经办员在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中选择前台扫描(业务代码:5212),在系统上选择支付渠道;持票人如为我行开户客户,支付渠道应选择系统内提出贷记;(5)根据系统提示录入简单要素:系统内提出贷记业务:录入票据出票日期、转账汇款种类、付款方户口号、金额、绿色通道、立等标志、网点收费标志、加急标志、收款方分行号、收款方户口号等,系统取户名、开户行,对系统无法取出的,系统提示错误;对于系统可以取出数据的,应检查系统显示的信息是否与实物单据的信息一致;系统外提出贷记业务:录入票据出票日期、转账汇款种类、付款户口号、金额、绿色通道、立等标志、网点收费标志、加急标志,并检查系统显示的付款人名称是否与实物单据的客户名称一致;(6)扫描单据:选择单据组合,按照系统提示扫描业务单据,系统生成影像文档;(7)业务标识号识别:业务扫描时系统自动识别粘贴在支票正面右下角的条形码;对于系统不能自动识别出的条形码,经办人员可以用条形码阅读器阅读,也可以手工方式录入条形码上的业务标识号;(8)票据扫描完成后点击确定,系统检查户口状态是否活动,账户余额是否足够等,如检查通过,则对付款金额及相关费用进行冻结处理并提示成功信息。
同时系统根据录入要素判断是否需要授权,对于付款户口为黑名单、信贷户、内部账户等需授权的,系统自动产生授权任务,由授权人员进行异步授权;同时该笔业务进入集中运营平台排队等待后续操作。
(9)票据复核:对于系统判断不需要授权的业务,由系统随机产生复核的任务,经办人员需将单据交给其他经办人员进行换人复核;复核人员进入前台业务查询(业务代码9060)查询到任务同,按照系统提示对票据的真实性、所扫描影像与实物相符性进行复核,复核不通过的,业务退回经办重新处理或退回客户,系统中止其他正在集中运营平台处理的环节;复核通过的,系统将相关结果汇总到集中运营平台。
复核完成后,复核人员在业务凭证上加盖个人名章。
(10)系统根据业务处理情况实时反馈业务信息,发送至网点进行后续处理:1)接收集中运营平台处理结果为“不通过”的通知消息:网点经办员根据业务被退回或拒绝的原因及客户反馈的结果,进行重新扫描提交或将单据退回客户;2)接收并及时回复运营中心发送的沟通消息,如确认行名行号信息等;3)接收并及时处理集中运营平台发送的任务,如验印等;4)接收集中运营平台发送的该笔业务提出成功的通知消息:对于处理成功的业务,经办人员进行后续提出交换等操作。
(11)质量记录:1)持票人不在我行机构开户的处理:在支票上加盖“转讫章”,留作柜员日结检查单据。
第一联进账单加盖“业务受理专用章“后交给持票人,经办人员在第二联进账单上签章。
通过同城票据交换提出进账单的,第二联进账单加盖票据交换专用章,按票据交换的规定处理后及时提出交换,相关操作见(二)网点票据交换操作。
通过同城清算系统处理的,第二联进账单作支票的附件。
2)持票人在我行机构开户的处理:在支票上加盖“转讫章”,留作柜员日结检查单据,进账单第二联作支票的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