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匮要略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阴阳解析

桂枝芍药知母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薑五两,麻黄二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解析:
阳性药:麻黄、桂枝、生姜、白术、防风、附子
平性药:甘草
阴性药:芍药、知母
君药:附子
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防风: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炮附子:辛,大热,有毒。

归心、脾、肾经。

回阳救逆、温里逐寒、温经止痛。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白芍: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阳性药物多,阴性药物少,针对寒多热少;君药药物功效以温里逐寒为主,针对虚寒证;少阴太阴合病,内有水饮,外感风寒。

方剂中,附子、生姜、白术,温阳祛湿;麻黄、桂枝、防风,祛风散寒;芍药、知母,养阴生津;甘草,顾护胃气。

诸药合用以温阳祛湿为主,祛风散寒为辅,兼顾养阴生津。

适用于素有体寒水饮,外感风寒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