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组装简介
分子识别的原理
分子识别的过程实际上是分子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分 子间作用力的协同作用达到相互结合的过程。这其实 也揭示了分子识别原理中的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定的条件”即是指分子要依靠预组织达到互补的 状态,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即是指存在于分子之间 非共价相互作用,而“协同作用”则是强调了分子需 要依靠大环效应或者螯合效应使得各种相互作用之间 产生一致的效果。
分子识别的应用
碱金属细胞膜传输
光化学传感器
模拟酶催化
信息处理
超分子材料――纳米化学
分子机器
分子机器是一类将能量转变为可控运动的分子 器件。它是一种多组分体系,其中某些部分不 动,而另一些部分得到“燃料”后可以继续运 动。由于化学分子的运动通常是绕着单键的转 动,因此,通过化学、光、电信号可以控制这 类运动的方向,设计与开发分子功能和天然体 系相媲美甚至优于天然体系的人工分子机器, 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分子自组装
分子自组装本身就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是指 分子之间靠非共价键作用力(包括静电作用、 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氢键等)自发形成具 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的过程。分子自组 装有两大类:静态自组装和动态自组装目前多 数自组装的研究都集中在静态自组装,动态自 组装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
分子自组装组织原理
纳米组装体系及其分类
以纳米微粒,纳米丝或纳米管为基本单元在一 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 的体系。 分类:纳米组装体系根据其构建过程中内外驱 动力的不同,可分为人工组装体系和自组装体 系。
纳米组装体系的重要性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纳米组装体系的结构具有多样性通过自组装可以形 成单分子层、膜、囊泡、胶束、微管、小棒以及更复 杂的有机/金属、有机/无机、生物/生物复合物等, 其多样性超过其他方法所制备的材料。 (2)纳米组装体系的应用领域广泛多种多样、性能独特 的自组装材料将被广泛应用在光电子、生物制药、化 工等许多领域,并对其中某些领域产生未可预知的促 进作用。 (3)自组装技术代表着一类新型的加工制造技术
分子机器的原理
在平衡条件下,分子间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自 发组合形成一类结构明确、稳定、具有某种特 定功能或性能的分子聚集体或超分子结构的过 程。分子自组装是各种复杂生物结构形成的基 础,生物体系中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了各种分 子水平的机器,即分子机器。例如分子发动机 就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分子机器,它在人体中 起着肌肉收缩、细胞内外物质的传递甚至精子 游动等关键作用。
自组装技术原理
通过弱的和方向性较小的非共价键,如氢键、 范德瓦尔斯力和弱的离子键协同作用把原子、 离子或分子连接在一起构筑成一个纳米结构或 纳米结构的图案。其是以纳米加工、纳米制造 为标志的纳米科技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自组装技术分类
自组装技术主要分为: 定向自组装(Directed self-assembly)
自组装是自然界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一种由简单 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由多组分收敛到单一组分的 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自发过程。自组装技术是 指分子及纳米颗粒等结构单元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 下,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自发地缔造成热力学稳定、结 构稳定、组织规则的聚集体的过程,通过模拟自然界 的自组装过程改进现有的或者发现新的高性能材料, 进而制造出新的功能材料,甚至试图利用自组装技术 构建出可规模化生产应用的、具有某种功能的分子器 件,从而满足对电子器件等要求更小、更快、更冷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
分子机器的要求
分子机器是在分子水平上由光子、电子或离子操纵的机器。通常 它是由有序功能分子按特定要求而组装成的超分子体系。一个分 子机器应具备如下条件: 1)元件分子必须含有光、电或离子活性功能基; 2)元件分子必须能按特定需要组装成组件;大量的组件有 序排 列能形成信息处理的超分子体系,即微型分子器件; 3)分子机器输出的信号必须易于检测。分子机器按驱动的种类可 分为化学驱动的分子机器、电化学驱动的分子机器、pH值驱动 的分子机器和光驱动的分子机器四类。因此在分子水平上来制造 分子机器,就从客观上要求开展具有相关功能的化合物的设计、 合成及性质研究。
前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于在纳米尺度下刻蚀技术已达到极限,组装技术受 到人们很大的重视。纳米组装技术就是通过机械、物 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把原子、分子或者分子聚集 体进行组装,形成有功能的结构单元。组装技术包括 分子有序组装技术,扫描探针原子、分子搬迁技术以 及生物组装技术。采用纳米加工技术可以对材料进行 原子量级加工,使加工技术进入一个更加微细的深度。 纳米结构自组装技术的发展,将会使纳米机械、纳米 机电系统和纳米生物学产生突破性的飞跃。纳米要实 现大规模、低成本的产业化生产,还有许多的工作要 完成。
分子自组装(Molecular Self-assembly )
定向自组装
定向自组装是采用流体、电磁场等介质,通过 外形识别或自选性胶体(如DNA)等来实现微元 件在相应基板位置上的定向和定位,进而完成 微元件的组装。方法主要有基于表面张力作用 利用粘结剂导向的定向自组装,利用毛细作用 力驱动的定向自组装及基于外形匹配,表面张 力作用,次序自组装于一体的混合三维定向自 组装等
人工组装体系
按照人类的意志,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人工 地将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组装、排列构成一维、 二维和三维的纳米结构体系,包括纳米有序阵 列体系和介孔复合体系等(决定性作用:人的 设计与参与)。
人工组装 体系
原子操纵
分子操纵
原子移动 原子提取 原子放置 接触式
非接触式
AFM
光镊
玻璃微针
磁镊
自组装技术
模板驱动
疏水作用 驱动
组织原理 静电作用 驱动 堆积效应 驱动
氢键驱动
配位键 驱动
自组装的基础——分子识别
分子识别这一概念最初是被有机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用 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系中的化学问题而提出, 用来描述有效的并且有选择的生物功能。现在已经发 展为表示主体(受体)对客体(底物)选择性结合并 产生某种特定功能的过程。 应该说自组装是以分子识 别为基础的。分子识别在超分子化学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同时,由于识别过程通常会引起体系的电学、 光学性能及构象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化学性质的变化。 这些变化意味着化学信息的存储,传递及处理。因此, 分子识别在信息处理及传递,分子及超分子器件制备 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