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疏导步骤复习课程

心理疏导步骤复习课程

心理疏导步骤
一、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
1、自我认识
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

也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这样才不会出现自负和自卑的心理。

为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成功的彼岸。

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从而出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

因此,我们应学会了解自我、评价自我。

“以人为镜”从比较中认识自己。

比如:可以通过处世方法、感情方式等方面与同伴的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

这种比较虽然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认识自己的常用方法。

不过,在比较时,要寻找环境和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2、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人人都会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而且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己,怎样评价自己。

当然他人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认识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有较大的相似性,则表明你的自我认识能力较好、较成熟,如果客观评价与你自己的评价相差过大,则表明你在自我认知上有偏差,需要调整。

然而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以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恰如其分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调节。

3、通过生活经历了解自己。

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个人性格或能力上的特点,因此,青少年可以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果你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性格、才能和优势,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中得到验证。

为了把握住自己,为了将来回忆往事不留下更多的遗憾,请尽早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我。

4、做心理测试题
心理测试也是评价一个人比较客观的方法。

现在的社会已经全球化了,不要觉得生活中繁琐的事情太多或者当你工作压力大、去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近期情绪波动比较大时,出现心理问题不能接受时,可以去医院看看医生。

一般情况下,会让你先做一个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你聊聊近期状况,做出客观的判断,并给予你一些专业的治疗方法。

二、心理疏导方法
(一)心理压力消除法
1、换位思考。

生活中有很多事,往往只是因为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
角度去考虑,而忘记他人的感受。

从而矛盾加深。

这时只要能够转换
一个角度,就会看到另一番情景,心理压力可能迎刃而解。

2、一吐为快。

向知心朋友倾诉你的感受,或把你的感受写成信,然
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有一定的“忧虑”的时间,随后再去解决。

3、接受帮助。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你遇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你最好能请别人帮忙,与其花几个小时的无谓劳动,不如找朋友聊聊,寻求事情解决的办法。

4、降低生活标准。

对生活的过份完美追求,会使一个人的心理
负担加重,这些人应学会放松。

5、不要同时做几件事。

与其同时做几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6、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7、工作压力打的时候可以出去旅游。

与大自然接触,放松身心。

况且旅游中还会结交更多的朋友。

8、适当放松手头的事情,去暂时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想做的而又一直没机会做的事。

比如,去听一场音乐剧、和朋友去K歌、看看电影。

(二)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

而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被动的精神状态。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缺乏主动精神,不易适应环境,或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

应该尽快地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

情绪有如下表现:愤怒、害怕、不安、爱憎、得意、沮丧、迷恋、同情、羡慕、怡然??健康的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过这些情绪,但要有所节制,过分和不分场合都是不好的。

那么,怎样使心理保持健康状况呢?首先要多与人交流,切忌把自己闭锁起来。

其次,要面对生活,做你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三,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勿使他人对你抱有奢望,也勿对他人抱有奢望;坦荡地指出他人的缺点,而不把他人的过失记恨在心,也不要让相互关系中的不协调因素影响相互间的接触。

第四,正视你面临的问题,不要欺骗自己。

第五,开阔你的兴趣,当做某些事情失败时,要通过其它兴趣来恢复自信心。

第六,允许他人比你更成功,更有能力。

要明白在各种努力之中,你所选择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最后还要记住,生活的是很长的,既要有长期目标,又要认认真真地度过每一天。

怎样避免心理失衡造成心理失衡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且因对象的不同而各有各异。

大抵来说,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不能实现,经受不了挫折,适应不了环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恶疾缠身,久病不愈等等,都是心理失衡的诱发因素,那么,心理失衡是可以预防的。

心理失衡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

如不分是非的逆反和抵触,的思想行为,于是,生活中就出现了一些不近情理,形状古怪,让人“害怕”又“同情”的青年。

对这些人应该同情。

心理失衡是一种精神负担。

压抑感、忧虑感、孤独感、自卑感等发展过度都可造成
心理创伤和生理上的病变,更可怕的是导致变态的人格。

同情他们就应该帮助他们解决精神痛苦,害怕是不必要的,恐惧感本身也是心理不平衡的表现。

那么,怎样解除心理失衡呢?首先要查明失衡的原因,如果是工作中的失误造成的,就应及时纠正;如果是当事者自己不能正确对待生活,就应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

应该注意的是,帮助青年朋友千万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教训人,要注意方法。

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分析心理失衡的原因和危害等,启发他们、开导他们。

此外,心理学中还有许多具体方法也可有针对性地采用。

如宣泄法,就是为对象提供正确的途径和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将心中的郁闷、不满等倾吐出来,从而减轻心理负担,缓解心理矛盾。

又如代偿法,即让“对象”此有所失而彼有所得,从而获得心理补偿。

但应注意,心理代偿法不等于“精神胜利法”。

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虽也有可求得心理平衡,但这种人格是不美的。

三、补充说明如何正确自我评价
(一)针对自卑的人
1、积极与他人交往
多数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

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向内部,朝向自我。

自卑的人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就会
变窄变小,加之个人认识的局限,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只看到自己的不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而不能自拔。

当你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你的注意力就会被他人所吸引,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就会变得开朗。

另外,通过与他人交往,能多方位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比较,正确认识自己,由此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二)提高自我评价注重自我激励
自卑心理是由于自我评价过低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失调,那么,对其克服的重要办法,就是提高自我评价,注重自我激励。

要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要多看自己的长处,要经常回忆你过去的成功经历,借以激发你的自信心,而对自己过去失败的事例,要进行重新归因,不要将失败的原因过多地归咎于自己。

当你面临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我一定会成功”;“不要怕,我错了别人也不会去笑我,他们也有失败的时候”;“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以前比这更难的事情我都能干好,何况这点事情”。

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卑心理是可以减弱甚至消失的。

(三)增加成功的体验
自卑感通常是由于自我表现中遭受挫折和失败而引起的,所以,成功地表现自己,补偿过去的失败,对于战胜自卑感是非常重要的。

要懂得循序渐进的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能力。

刚开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自己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为突破口,力争首次行动成功。

首次行动的成功意义重大,它打破了以往的局面,使情况发生了转机,大大地增强了自信。

另外,不要忽视小小的成功,因为任何的成功都会提高人的自信,随着成功体验的不断增加,自卑感便会逐步被自信心所取代。

人的自虐心理当你要对别人说“不”的时候,是不是感到很内疚?你是不是时常对自己的言行感到惭愧不安?你是不是总认为别人比自己高明?如果是,那么你是一个自虐心理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彼特认为:世界上大概有一半人具有自虐狂倾向,他们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缺点,事事与愿望相违,丧失自信心,甘心乐意让别人压在自己头上。

例如:当一名女子被男朋友抛弃时,她不但不责怪对方,反而认定全是自己造成的,把怨愤发泄在自己身上。

彼特认为,避免形.成这种可怕性格的方法就是学习多赞美自己,把过去曾成功过的一切一一列在纸上,培养自信心,鼓励自己多闯风险。

有自虐心理的人常有以下表现:不敢坦然陈述自己的意见,因为害怕引起争论。

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人误解。

躲着困难走,生怕自己插手事情会更复杂。

不敢对任何人不敬,生怕被对方怀恨。

常对人心存妒意。

一旦自己犯了错误,就只会生闷气。

不敢享有别人给自己太多的恩惠,宁愿多付出。

心理学家认为,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

而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被动的精神状态。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缺乏主动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