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6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6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6年度财务分析报告1.1 公司简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 年4 月20 日成立,注册资本为518 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4000 亿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国内31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目前,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是我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中国移动通信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 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

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以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 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等著名客户品牌。

用户号码段包括“139”、“138”、“137”、“136”、“135”以及“134(0 至8 号段)”。

截至2004 年底,中国移动的网络已经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客户总数超过2 亿户,于184 个国家和地区的235 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 国际漫游业务,与73 个国家和地区的51 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 国际漫游,国际短信通达106 个国家和地区的214 家运营商,彩信通达4 个国家和地区的14 家运营商。

1.2 公司股权状况1.3历年中国移动累计用户情况2006年,中国移动集团完成31省移动公司的收购,并陆续推出新的号码段和业务服务,积极保持了用户数的稳定增长。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的用户总数达到30120万户,其中签约用户总数达到6530万户,预付费用户总数达到23590万户,全年净增用户数达到5450万户,增长率达到了22.1%。

截至2006年年底,移动集团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7.5%,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2006年,移动集团紧紧围绕低成本的策略,加大了农村移动通信发展的力度,农村地区网络阔覆盖进一步完善,低成本的营销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通过“神州行家园卡”、超低价手机、空中充值以及符合农村特典的营销策略,农村市场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针对农村市场推出的“农信通”业务发展迅猛,满足了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化需求,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了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同时,中国移动仍就大力发展集团客户,针对性的提供了集团客户整体解决方案,“气象通”、“校信通”、“银信通”“警务通”“城管通”等重点行业应用得到规模化的推荐,签约了一批跨国集团客户移动信息化项目。

截止2006年年底,集团客户规模总数达到139万家,纳入集团客户管理的个人用户数占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26.4%1.4 历年中国移动用户组成结构变化情况由于中国移动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开展的差异化服务,在营销策略上在维持高端客户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低端市场的开拓,因而近年来中国移动的预付费用户所占的份额逐年增大,由2000年占用户总数的27.6%,增长至2006年的78.3%,已成为中国移动的主要客户群体。

虽然签约用户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率大大低于预付费用户,因而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2006年签约用户占用户总数的21.7%。

1.5 中国移动签约用户月度增长情况中国移动的签约用户主要包括全球通及与移动集团签订服务合约的客户,一般来说属于高价值客户,ARPU值比较高。

2006年,在进一步发展品牌的差异化优势前提下,同时通过营销资源倾斜的手段,中国移动加大签约用户发展和维系力度,使得用户的忠诚度不断的提高。

尽管电信市场对于高价值客户的争夺加剧,中国移动的签约用户在维持了原有的规模的基础上略有增加,月平均增长率为0.58%。

1.6 中国移动预付费用户月度增长情况中国移动的预付费用户主要包括神州行、动感地带及针对低使用量用户市场推出的本地品牌或套餐产品用户。

由于中国移动推出一系列针对低使用量用户的营销手段,针对“动感地带”,中国移动以提高客户群规模、提高新业务比例、塑造年轻人文化内涵作为品牌发展的重点,全面提升品牌形象和目标客户规模。

针对“神州行”品牌,移动集团加强成本控制,保持客户规模的合理增长,进一步强化资费管理,使得话务量与收入的增长更为合理。

这些营销手段使得预付费用户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率,2006年中国移动的预付费用户净增5050万户,增长率达到27.2%。

从2006年的月度数据来看,平均每月增长在2.0%左右。

2006年3月增长率达到2.5%。

1.7 历年中国移动短信业务使用量变化情况中国移动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和业务推广,增值业务收入比重又有提升,增值业务收入结构继续优化。

2006年增值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693.09亿元,比2005年增长38.1%,增值业务收入占营运收入的比重达到23.5%,比2005年进一步提高。

中国移动的新业务保持稳健的增长,已经成为公司发展强劲的驱动力,成为拉动营运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2006年,中国移动的国际漫游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GSM国际漫游通达219个国家和地区,GPRS国际漫游通达138个国家和地区。

移动用户可以与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个移动运营商的用户互送短信。

短信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6年,短信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322.01亿元,短信普及率(短信业务使用用户数占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89.8%,短信业务使用量达到3,533.8亿条,日均近10亿条。

2006年,彩铃收入达到人民币67.51亿元,WAP收入达到人民币68.75亿元,彩信收入达到人民币9.84亿元。

手机音乐逐步成为用户时尚的音乐消费和体验模式,全年彩铃订购超过4.7亿次。

通过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手机报成为基于手机的新媒体。

飞信提供的IM业务丰富了人们的沟通方式。

手机邮箱、移动博客、手机搜索等使用户通过手机进入互联网的世界。

手机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1.8 历年中国移动主营业务收入情况中国移动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增长率在20%以上,由2000年的649.8亿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2953.6亿元,其中2006年的净增长额为523.17亿元,增长率达到21.5%。

话音业务收入作为营运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其中通话费和月租费收入达到21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6.3%,占总营运收入的71.6%。

在此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新业务收入和其他营运收入,可以看出其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由2000年的68.8亿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840.2亿元,2006年增幅达227.4亿元,增长率达到37.1%。

1.9 2005、2006年中国移动主营业务收入结构情况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通话费及月租费,新业务收入(包括短信、其他数据业务和移动增值服务),以及其他营运收入构成。

下表反映了本公司各项业务在2005年、2006年的收入变化及占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

综观中国移动两年来的主营业务收入,月租及通信收入保持比较稳定,占了营运收入的绝大部分,由2005年底占主营业务的74.8%,略有下降到了2006年的71.6%,二心业务的发展比较迅速,所占的份额由2005年的20.6%上升到了2006年的23.5%,已经成为中国移动进一步发展业务,提高营运收入的关键。

2.0 2006年中国移动新业务收入构成比例中国移动继续加大新业务的推广力度,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数据业务和增值功能服务,新业务继续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

2006年新业务收入为693.09亿元,比2005年增长38.1%,占总营运收入比例达到23.5%。

中国移动新业务包括短信业务、其他数据业务(主要是WAP和彩铃业务),以及移动增值服务。

2006年,短新业务的收入达到322.07亿元,占整个新业务的比例为68.8%。

同时,彩铃收入达到人民币67.5亿元,增长97%,WAP收入达到人民币68.8亿元,增长93%,彩信收入达到人民币9.8亿元,增长170%。

2.1 历年中国移动业务ARPU值变化情况由于移动电话普及率的提高、新发展用户中低话务量用户的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从2000年以来来中国移动电话业务平均每户每月收入(ARPU值)呈持续小幅度下降趋势,其中预付费用户的ARUP发展状况与总体相一致,恰好体现出主流用户对总体营收的影响。

从2005年起,签约用户的ARUP开始出现较大增长趋势,这也体现出中国移动在营销推广活动中对签约用户的有效控制。

2006年中国移动签约用户的ARPU值为207元,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变化率为11.9%。

预付费用户的ARPU值则与2005年的55元持平。

2.2 历年中国移动业务MOU值变化情况中国移动的通话量保持稳定的增长,虽然2001、2002两年预付费用户的平均每户每月的通话分钟数略有下降,但是中国移动随后推出了针对低端客户的“动感地带”品牌,通过每月赠送的通话分钟、设置亲情号码、神州夜话等一系列的促销手段,促进了话务量的有效增大,2006年预付费用户的MOU值达到293分钟,比上一年增长了21.6%。

同时充分的利用了闲时网络,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

签约客户的MOU值也有较多的提高,由2005年的589分钟增长到了2006年的671分钟。

2.3历年中国移动EBITDA及净利润变化情况综观历年中国移动EBITDA以及净利润情况可以发现,中国移动赢利水平保持了长期持续良好的增长,2006年的EBITDA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达到54.0%和22.4%,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营运利润为921.28亿元,EBITDA为1595.7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9.7%。

净利润由2005年的536亿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661亿元,增长率达23.4%。

2.4历年中国移动资产总额变化情况中国移动分别在2002年和2004年资产总额的增加值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完成了对安徽、江西、重庆、四川、湖南、湖北、陕西以及山西八个省市的分公司的收购,而在2004年7月完成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移动分公司以及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收购工作,使得中国移动在2002年和2004年的资产总额分别增长了64.6%和20.0%。

2006年中国移动的资产总额为4946.8亿元。

2.52006年中国移动流动资产构成情况2006年中国移动的资产总额为4946.8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715.07亿元,占总资产的34.7%,非流动资产为3231.69亿元,占总资产的65.3%。

在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711.67亿元,占流动资产的4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