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的洪流》课堂教学设计
西光中学 焦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识记黄埔军校创立的时间、地点,理解她与旧式军校比较所具有的最大特点。
2、 弄清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的对象,运用《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观察进军所经过的省份以及识记一些著名战役。
3、 认清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黄埔军校的有关知识,了解她对中国近代革命的贡献。
2、 通过观察《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运用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史实的学习,概括总结为什么国民革命失败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雄行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之志,做现代文明人。
教学重点:
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
学会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及理解两个问题:①“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一个政府?②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教具: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电影剪辑、动态地图、音频、图片、文献史料等)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探究课,有效利用教科书中的文字,史料、形势图和人物肖像,以及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充分展现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贴近学生生活、鲜活生动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创设逼真的历史情景,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其间穿插教师的情景引导、分析讲解、多媒体辅助、图表教学、史料研讨等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竞赛,自主活动、合作探究、共同讨论等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
节
一
情
景
导
入
课前播放儿歌《两只老虎》的曲子,并请一位学生演唱。简单介绍这首曲子的历史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曲子在20世纪20年代的歌词。
播放《国民革命歌》的VCD剪辑,并出示《国民革命歌》歌词。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是大革命时代最强烈的音符,让我们在歌声中共同学习这个时代的历史。板书课题《国民革命的洪流》
演唱儿歌《两只老虎》,聆听《国民革命歌》,感受时代强音,从生活中走进历史,体验历史。
环
节
二
史
海
弄
潮
㈠
黄
埔
军
校
的
创
建 设问过渡:《国民革命歌》的歌词是谁写的?教师自答《国民革命歌》的歌词是黄埔军校的教师。那么黄埔军校是怎样一所学校,我们一起走进黄埔军校的历史。板书㈠黄埔军校的创建
简单介绍黄埔军校的创办历史和性质,然后布置探究任务(①找一找:请在课文中找出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的原因,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②连一连:将下列人物和身份连接起来。③比一比:与旧式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以课程设置为例说明.④议一议:黄埔军校创办的巨大意义?)并进入学生中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穿插教师解读史料的教学活动,并给予学生象征性的奖励!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合作完成任务,每组派出一位代表回答。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更正。
㈡
“光
荣
北
伐
武
昌
城下” 过渡:黄埔军校的创建,为国民革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学过北伐战争我们就会有明确的认识。板书㈡“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播放“北伐战争”的视频剪辑,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总结北伐的主体、对象、战略方针,并思考北伐胜利的原因。
展示北伐战争进军《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组织学生观察该图,开展活动,同时进行适当的讲解,开展价值观教育。
组织学生结合所看视频及课文与课外知识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并进入同学中进行指导。
观看视频、搜集有效信息。
依据《进军形势图》,回答北伐军三条战线所经过的省份(城市)。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共同协商,合作交流,进行发散思维。
㈢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的
成
立 过渡:就在北伐战争形势大好,国民大革命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却出现了严重不和谐的音符,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随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些历史。板书(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播放“四·一二政变”视频,引导学生思考①“蒋介石为什么能发动四·一二政变”;在此基础上思考②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谁利益?
最后向学生提出“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什么却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并通过引导性的讲述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
搜集有效信息,解决问题①,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②。
进行逆向思维
环
节
(三)
课
堂
小
结
时间
1924.
1 1924.
5 1926.
7 1927.
4.12 1927.
4.18
事件
历史
地位
学生通过填表来小
结知识,理清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掌握运用表格进行小结的方法。
环
节
(四)
过
关
斩
将
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检测所学知识。问题(一)猜谜语,问题(二)“左图右史”。
完成问题的同时
体验掌握历史知
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