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保研经验
林一帆07级法2班
一、概况
1)难度
保校外的难度大不大?这是很多有志于此的同学关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
对方学校的招生人数、报考热度、报考人的毕业院校、考试方式等,都会影响这个“难度”。
以北大为例,北大法学院的国际经济法专业对外招收推免生1名,而申请人数多大10人,风险相当大,而这个专业去年的报考录取比例却只有2/3,相对来说风险自然小了不少。
毕业于较好的学校也会加大录取的几率,以人民大学为例,其综合评分表上就有“本科就读院校”一栏,对于中大同学来说,这一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
而就考试而言,举办笔试的院校会给拉长申请者的复习周期,甚至对于大三的同学,必须在司考和保研中间做一权衡,而申请只有面试的学校,则两者基本可以并行。
不过要提醒师弟师妹,无论你所向往的学校保研有多难,如果你非他不去,那一定要果断把握保研的机会,因为保研相对于考研而言,是有一定优势的,而且近几年,很多著名高校都有保研“扩招”,考研“缩招”的趋势,切忌“保研随便试一试,主要进攻考研”的做法。
还有一点提醒:外校的保研可以申请多所学校,以扩大录取机会。
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师弟师妹可以适当安排精力,以保证一定的报考梯度。
2)申请资料的准备?
外校保研的申请资料相对校内而言比较复杂,而且各个学校非常不同,要由考生自己一手操办。
在这个过程中,申请学校的法学院网站和研究生院网站是一定要保持关注的,千万不要错过时间,并注意截止日期是寄出日期还是送达日期。
具体的内容这里就无法一一详述,只对其中的推荐信项目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有些学校要求有推荐信,由于关系到和老师的沟通和接触,办理起来可能比较费时。
这里做几点提醒:其一,是否有特别的格式要求?推荐信可以在大三下学期,趁着上课时间跟老师提前做好沟通,但是一定要注意对方学校是否有专门的格式要求,大部分需要推荐信的学校会提供专门的纸张格式,对老师签名的方式也有要求,如清华大学,还会要求附上老师的职称复印,由于当年的保研材料还没有出台,同学们可以采用去年的格式并注意更改日期。
其二,跟老师沟通一定要打提前量,老师们大多比较忙,提前准备才不至于误事,特别要给老师预留修改内容的时间。
其三,虽然坊间流传推荐信只是一个形式,不起实质作用,但是没有确切消息证明是如此,所以同学们在联系老师的时候,最好还是要“专业对口”,找非申请专业的班主任老师来“凑数”不是上策。
3)联系导师?
很多同学听说,保研就是导师点头就ok,没找老师十有八九当炮灰,所以很关心提前联系老师的问题。
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硕士生招生,导师没有绝对的决定权,对于大部分学校,有安排了比较客观公正的考试进行考核,下文还会对北大和人大的情况进行详述,所以老师的因素不是决定性的。
那么提前联系老师有没有作用呢?作用有多大呢?
我很难给出判断,这也是校外保研的特点,很难说哪一个准备就导致最后的成功或者失败,但是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多尝试。
老师总不会讨厌积极好学的学生,所以在有功夫或者机会的前提下,同学们可以积极尝试和老师联系。
一般是通过发邮件的方式进行,如果有见面的机会当然更好。
老师一般会客气的表示鼓励和欢迎,大多不会给出任何承诺,这也属正常,毕竟老师对你还毫无了解,所以对于联系老师这一块,不必作为准备的重点,如果得不到答复也无需介怀,备战考试才是关键。
4)申请的特殊硬件要求?
不少同学会问,除了笔试面试,保研还有其他的要求么?尤其关心的是,是否需要有发表过论文或者其他学术成果呢?一般来说,各学校对本科生并不在科研成果上做过多的要求,有固然好,没有特殊的成果的同学也不必着急,甚至去花钱发论文,搞成果,都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掏钱发论文,行内的老师一眼就能识别,效果可能得不偿失。
总之,学校的要求一般以本科学习成绩和保研考试表现为主要参照标准,申请人一定要实事求是,诚实以对。
二、北大篇
下面对北大的保研申请和考试做简要的介绍。
1)申请部分:关于申请的时间和材料,请参见学校发布的正式通知,一般在8月底会发布,同学们也可以先参考前一年的内容,一般大同小异,可以先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里只对一些特殊的问题略作提醒。
其一,北大对申请人的排名做出限定,要求申请人应有年级前十的排名,由于我院采取教学班分开排名的方式,所以两个教学班的前十名都有机会,同学们在成绩上应该有所准备。
其二,北大既需要网上申报,又要寄送材料,网上申报的材料打印之后不能修改,要仔细填写。
其三,北大需要准确填报专业方向,并没有调剂政策,如果落选没有第二次选择机会。
并且考试也是针对报考科目进行的,所以同学们要仔细考虑。
2)考试部分:北大的保研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其一,笔试内容是所报考方向的内容,考试时间为3小时,具体各科的部分题目可以在未名bbs的law版精华区获得。
如果精华区内容较少,也可以参照其本科期末考试和考研的题目。
其二,笔试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极强,学院非常重视考试申请人对申请方向的深入扎实的了解,慎重而言,复习程度应该达到考研专业课的水平,所以在复习上要多花功夫,甚至还要结合不少考研的资料和方法来准备。
其三,备考的过程中,师弟师妹可以关注一下考研论坛的一些内容和资料,包括参考书目,出题方式,老师关注点,虽然专门针对保研内容较少,但是考研的内容帮助很大,可以应对。
其四,北大的面试也比较严格,本科目的不少老师都会到场,有随意提问和抽题回答两种可能的方式,视考试人数而定。
每个人20分钟,严格执行,只能多不能少,所以比较能发现问题。
面试内容自然各科不同,不过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同学们要做基本了解。
首先是报考学科的国内学界的主要情况,一些重要的老师,尤其是北大的主要老师的观点、倾向要有所了解;其次是本科的老师的学术主张,情况要了解,对授业之师都不了解,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再有是读过的课外书还有自己的兴趣点,可以稍作整理,应对时可以更有条理。
3)其他提醒
其一,风险。
北大的招生人数比较少,一旦报名人数扎堆,风险就很大,但是高风险高回报嘛,所以同学们一个要有心理准备,不惧挑战,一方面也可以申请其他的学校保底,或者以考研为保底。
其二,北大对最后考试的各项具体的成绩都会制表公布,面试采取一票否决制,笔试也由专业的老师负责出题改卷,即使是等额考试,仍和一项考试内容不及格同样不能被录取,而且个人感觉老师的给分还是比较“吝啬”的,所以不管报考的是热门还是冷门专业,都要做细致准备。
其三,同学们可以发动各种人际关系,尽量找到对应专业的师兄师姐进行咨询,师兄师姐的意见和帮助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很宝贵,要好好利用。
其四,北大的考试常常在国庆放假前几天,又赶上各校保研考试开展,中关村的住宿会比较紧张,师弟师妹要提前一点联系住宿、确定交通。
其五,要啰嗦一下,法学院的网站上有不少历年数据和文件,同学们要好好利用,不用等到当年的正式文件出台才着手,那样会太迟。
其六,由于北大的考试准备起来比较费劲,同学们很可能要权衡一下得失,视自身情况处理好备考和司法考试的关系。
三、人大篇
1)申请部分:人大的申请比较方便,只需要上网提交资料并打印,不需要邮寄,无需推荐信,不过要提前一天到人大当面提交资料,还是要密切关注人大法学院网站和研究生网的通知。
只有一点要提醒,人大不仅要填写年级排名,还要填写班级排名,在本校办手续时,要记得请法学院教务员同时出具年级和班级的排名证明,教务处才能盖章。
2)考试部分:人大的考试也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部分分为综合卷和专业卷,各3个小时;
面试采取辩论赛和英语口语表达的方式。
其一,人大的笔试虽然听起来内容很多,但是考核内容却比较基础简单,复习过司考的同学应该问题不大。
基础扎实是制胜关键。
其二,人大的面试采取辩论赛的方式。
面试当天分组抽题,考试时按照比赛的规则轮流发言,没有太多的自由发言和交锋环节,我认为其关键是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的逻辑、发言的具体要求和发言时间。
面试和专业知识没有直接的关系,面试老师也不特定,所以综合素质和临场表现会决定这部分的得分。
最糟糕的莫过于语无伦次,发言冗长,千万不要考验考官的耐心,他会毫不犹豫的请你“说重点!”
其二,英语口试采取现场抽题的方式,内容涉及面很广,可能会有部分题目涉及专业知识,不会太深,考试前可以复习一下专业英语以熟悉相关名词的表达。
考试的时候要大胆流畅的表达。
按照考试的情况来看,如果你拿到话题后的初次发言太过简短,老师会继续追问以达到一定的考试时间,所以同学们尽量争取主动,争取让老师在第一次发言后就基本了解你的水平,只需稍加提问就可结束,避免被动接受老师过多的问题。
3)其他提醒
其一,人大的考试最后只公布录取结果,没有公布各项的得分,透明度不够,同学们要略有心理准备。
其二,人大没有名次方面的明确限制,不确定内部是否有相关的初审筛选,不过往年的经验看,排名在初审方面似乎没有太大影响,所以排名相对靠后的同学也可以报名尝试,不必因为自己的本科成绩排名不够拔尖就放弃人大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