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洞衬砌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优秀范本]

明洞衬砌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优秀范本]

明洞衬砌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一 工程概况1.1 隧道结构DK178+400~+566隧道主体结构衬砌采用直墙平底拱形明洞衬砌,底板厚度为 1.1米,侧墙为0.85米,拱顶半径6.68米,厚0.8米;隧道净宽11.6米。

衬砌结构一般情况下按12米一道环向施工缝,24米设置一道诱导缝,诱导缝结合施工缝并缝设置。

诱导缝处拱部、边墙纵向钢筋贯通As/3(As 为拱顶及边墙纵向钢筋总面积),其余钢筋在诱导缝处断开;诱导缝处底板纵向钢筋全部贯通,并于底板设剪力榫,该处新旧混凝土不凿毛。

衬砌截面如图1: 隧道中线内轨顶面找平层底板踏步板基底找平层图1 衬砌截面图二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2.1主体结构施工规划内部结构工程均采用分段分层施工,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尽早将结构施工完成,确保基坑稳定;同时,通过合理的施工分段又可制结构混凝土的以控收缩,提高结构抗渗性能。

施工分段首先满足结构分段分层施工技术要求和构造要求,又结合施工能力及合同工期要求。

施工节段的划分原则如下:⑴ 衬砌施工缝按12m设置一道,诱导缝按24m设置一道。

⑵施工节段的长度控制在12m以内,特殊地段除外。

2.2 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2.2.1 主体结构施工工序隧道为单层拱形结构,内部结构竖向由下至上共分二个工序分部施工。

施工分布为:1、铺设底板外防水层,灌注底板;2、施工侧墙及拱顶(防水)。

隧道施工分部及施工顺序见《隧道施工分部及顺序图》(图4)所示。

具体施工步骤为:⑴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先进地板找平压实施工,然后及时进行15cm垫层砼的施工;⑵施工底板防水层;⑶ 5cm砼保护层施工;⑷绑扎底板钢筋,浇注底板砼;⑸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内模台车就位;⑹绑扎隧道侧墙及拱顶钢筋,完成后台车外模就位;(7)浇注侧墙及拱顶砼;隧道施工分部及顺序图图4(8) 待侧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台车脱模进入下一段隧道施工;(9) 土方回填。

工艺流程图见图5:隧道内部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2.2.2 接地网施工(1) 接地网结构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电力电缆槽内,并采取沙防措施;接地装置选用建筑物内的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引接线是接地端子与设备连接的线。

隧道接地极的设置是利用隧道底板的结构钢筋,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隧道地板接地极均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其结构如《隧道接地极构造图》(附图6)隧道接地极构造图附图6隧道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是利用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闪落保护接地钢筋;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且在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在每台台车(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每板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其结构如《隧道标准断面综合接地示意图》(附图7)隧道标准断面综合接地示意图附图7(2) 接地网施工技术措施①在隧道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贯通长度为100m。

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闪落保护接地及接地端子间的等电位连接。

②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结构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接地装置利用结构物中的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③隧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物内接地钢筋应充分利用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并在结构物中预埋外联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④接地连接线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两个线鼻以及两个配套的防盗螺栓(每个螺栓上应配二个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垫圈)组成。

⑤引接线与设备的连接,可焊接或螺栓连接,用螺栓连接时应采取放松措施。

⑥贯通地线的接续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压接并栓接。

压接压力不小于12t,并且地下连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⑦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

⑧衬砌内的接地钢筋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然后再通过电缆槽接地端子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2.2.3 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⑴模板及支撑体系隧道的侧墙倒角采用特制异形钢模,侧墙和拱顶模型采用特制大块定型钢模型台车,用可调式支撑体系调节模板的大面平整度及垂直度,以保证结构的位置正确和外观质量。

模型及支撑体系均进行了强度及变形检算,并根据检算结果预留适当的变形量。

挡头模板采用木模,根据施工缝、诱导缝、所采用的止水材料进行设置,并注意保证其稳固、可靠、不变形、不漏浆。

⑵钢筋工程进场钢筋材料必须首先进行材质试验和可焊性试验,保证用于结构的钢筋为合格产品。

按设计图纸在加工场加工钢筋,用吊机吊放到工作面进行施工。

纵横向主筋均采用闪光对焊接至所需长度,每节段均须按规范预留出与下节段连接的钢筋,节段间钢筋的连接采用绑条焊。

按照结构要求,钢筋分层、分批进行绑扎,所有钢筋焊接接头均应按规范要求错开。

对于多层钢筋,应在层间设置足够的撑筋,以保证骨架的整体刚度,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骨架错位和变形。

钢筋施工完后,应对每个结构面预留出设计所需保护层厚度,以满足结构的设计受力状况和结构防水的要求。

结构钢筋绑扎时一定要做好对柔性防水层的保护,具体措施见防水施工有关章节所述。

⑶结构混凝土灌注施工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灌注地点,用混凝土输送泵车输送至灌注面。

结构板体混凝土采取分层、分幅灌注,幅宽1.0~2.0m,侧墙混凝土的灌注必须分层对称地进行,使用插入式震动器时,砼灌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振动时间20210s,操作时垂直插入砼内,拨出时速度要缓慢,相邻两个插入位置的距离不大于50cm,插入下层砼的深度为5~10cm。

层高为0.50m。

当混凝土灌注落差≥2m时,则使用串筒把混凝土输送至工作面。

结构混凝土采用“一个坡度,分层浇注,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灌注方法来缩小混凝土暴露面,以及加大浇筑强度以缩短浇注时间等措施防止产生浇注冷缝,提高结构混凝土的防裂抗渗能力。

每节XXXX公司施工经验及现有施工技术设备水平,以每节段混凝土的灌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控制,组织两套浇注设备及两个作业组同时浇注,每小时浇注数量不小于30m3,浇注分幅宽为2m,1小时即可完成一幅的施工,侧墙分层高度为0.5m,1小时即可完成一个层位施工,可以保障连续不间断施工。

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处采用“二次捣固”工艺施工,即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同时又减小内部裂缝,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抗裂及抗渗性。

二次捣固的恰当时间必须经试验测定,即:将运转着的振动棒以其自身的重力逐渐插入混凝土进行振捣,如果混凝土仍可恢复塑性的程度,即振动棒小心拨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

而不留下孔穴,此时施加的二次振捣是适宜的。

二次震捣时间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合理,又要满足分层浇筑、循环周期的安排,重要的是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冷接头。

因此,二次捣固工艺是一个有经验的施工单位所必须掌握的施工工艺,施工缝处进行二次捣固,效果良好,能有效地避免产生渗漏水的路径。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防止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差过大,混凝土表面产生有害裂纹。

板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温升监测,以便及时准确地采取保证措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每节段施工缝在混凝土浇注前必须凿毛及清洗干净(诱导缝剪力榫处不需凿毛)。

不能在浇注前灌注同等标号水泥砂浆的施工缝,如底板横向施工缝,都采用涂抹YJ-30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处理,以提高混凝土接缝处的粘接力。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捣固器振捣混凝土,在钢筋密集区采用φ32小型捣固器,设专人捣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当墙高超过3m时设附着式捣固器进行捣固(加设附着式捣固器处的模板需加强)。

混凝土养护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为确保混凝土不产生有害裂缝,应设专人进行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初凝后,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当日气温低于50C,不得浇水,采取保温养护),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

拱顶采用覆盖养护14天,侧墙及底板用薄膜覆盖喷雾养护。

拱顶采用液压台车施工,台车设置内外模型。

外模按“品”字形留有工作窗,工作窗大小为500×550mm,横向间距5m,纵向间距1.3m和3m;内模上设置附座式捣固器,配合外模工作窗处的插入式捣固器进行拱顶砼施工。

2.2.4结构防水施工⑴防水措施本隧道采用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附加防水)为辅的综合防水性方案,其具体措施如下:①隧道结构采用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全部增设附加防水层;②主体结构防水措施如下表:⑵防水施工要求①防水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a 做好基坑的排水和降水工作,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侵入正在灌注的混凝土的基坑内,避免带水作业或带浆作业;b 模板平整,拼缝严密不漏浆,尤其在模板接缝处,应采用双面胶将其粘牢,并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吸水性小;c 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和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d 混凝土搅拌要均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混凝土捣固要密实。

灌注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超过2m,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e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生时间不得少于14d,尤其在不能在阳光下暴晒,要采用麻布或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在养护期间要求使用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

雨天浇筑混凝土应采用薄膜或彩条布进行遮雨。

冬季砼养护采用搭棚蒸汽养护,棚内温度不低于25℃。

②附加防水施工注意事项施工防水板时,铺设基面要求平顺、无筋、坚固、干燥(无明水);铺设应平顺舒展、无皱褶、条缝搭接牢固、材料无破损。

2.2.5 底板结构施工垫层混凝土达到1天强度后方可施工底板;隧道底板施工时要特别加强对接地网引出线的保护;做好结构的防水工作;2.2.6 侧墙、拱顶施工在分段施工的侧墙及拱顶的施工缝处,封头模板要根据施工缝所采用的止水材料的要求进行设置,并保证其稳固、可靠、不变形、不漏浆;侧墙砼每次浇注厚度不能超过50cm,且两侧对称浇注;拱部砼浇筑时先浇筑部分砼在模型中部抗浮,同时完成两个边角的砼浇筑,最后完成全部砼浇筑;拱部和侧墙混凝土在拆模后用草袋覆盖洒水养护并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拱部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施作拱部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