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过滤
滤料
悬浮颗粒
流线
1—沉淀
2—扩散
3—惯性
4—阻截
5—水动力
悬浮颗粒的迁移过程
设表层细砂粒径为0.5mm,其孔隙尺寸约为80µm,而水中细小 杂质只有2~30µm,对于这样细小的颗粒能被滤料层截留下来 的现象,作用机理: 水中悬浮物能够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涉及两个问题: 1 被水流挟带的颗粒如何与滤料颗粒接近或接触—这就是涉 及颗粒脱离水流流线而向滤料颗粒表面靠近的迁移机理。
3 滤料性能参数
1) 滤料的比表面积 单位体积滤层中滤料的表面积称为滤料的比表面积。对于粒径不相 等的非均匀滤料,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粒径相同的均匀滤料所组成。 单位为cm2/g或cm2/ cm3。
a
ai P i
6 1 di
P di的组分再滤料中所占权 重。 i为粒径 P i=P i P i 1
2.7~7m 99% 7~12m99.9% 较大颗粒 99%~99.9%
工作条件 1.出水浊度可接近于0NTU,而且能很好的去除细菌、臭味、色度,水质很 好,可直接饮用。 2.过滤速度慢:v=0.1~0.3m/h 3.在滤料表面几厘米砂层中形成发粘的滤膜,这滤膜是一些藻类和原生动 植物繁殖的结果,形成滤膜大约需要1~2week。 4.滤池工作1~6个月后,被淤泥堵塞,需人工将表面1~2cm砂刮出来清洗, 再重新铺装。
同体积球体表面积 球度系数 颗粒实际表面积
序号 形状描述 圆球形 圆 形 已磨蚀的 带锐角的 有角的 球度系数 1.0 0.98 0.94 0.81 0.78 形状系数 1.00 1.02 1.06 1.23 1.28 孔隙率 0.38 0.38 0.39 0.40 0.43
滤料颗粒的形状系数为:
双层或三层滤料滤池
接触滤池 重力式无阀滤池 虹吸滤池 移动罩滤池
快滤池
V型滤池
7.2 慢滤池和快滤池
一 慢滤池
于1826年在英国伦敦首先建立,亦名英国滤池。 构造如图:
超高0.3m
慢滤池进水浊度宜小于20NTU。 慢滤池滤料宜采用石英砂, 滤 层厚度800~1200mm。 慢滤池滤料表面以上水深宜为 1.2~1.5m。 过滤速度慢:v=0.1~0.3m/h
第 七 章
过滤
以普通快滤池的过滤和反冲洗 为重点,讲授过滤理论和反冲洗理 论。其它则介绍其工艺特点。
7.1 过滤概述
过滤:混凝、沉淀之后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杂质,达到生活饮用水
标准的工艺过程。因为混凝沉淀之后水中浊度约为10NTU,含有 微小的絮凝颗粒(即2~30µm的颗粒)需要进一步去除。
功能: 1 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 若原水浊度较低,一般在150mg/l以下时,并且未受工业废水 的严重污染,可以直接过滤,亦可以加药混凝后,直接进入滤池 进行过滤,这通常称为接触滤池。 过滤是不可缺少的水处理工艺过程,它是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 安全的必要措施,也是活性炭过滤除臭除味、离子交换处理工业 给水的前处理。 2 过滤能去除水中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去除率大约为70~80 %以上。 3 残留于滤后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失去浑浊度(物质) 的保护或依存而大部分呈裸露状态,为消毒杀菌创造了条件。
承托层组成
层次(自上而下) 1 2 3 4 粒径(mm) 2~4 4~8 8~16 16~32 厚度 100 100 100 本层顶面高度至少应 高于配系统孔眼100
7.4 快滤池过滤机理
一.悬浮颗粒被截留的机理
两阶段理论:由迁移与吸附组成。 迁移:沉淀、扩散、惯性、阻截和水动力。 吸附:范德华引力、静电力、以及某些化学键和某些特殊的化学吸附力 作用、絮凝颗粒间的架桥作用。
d k80 80 反映滤料颗粒的均匀程度。 d10
k80大(粗细相差大),对过滤和反冲洗不利。
,滤层含污能力减小 过滤时,杂质积在表层 粗颗粒洗不净 满足细颗粒膨胀要求, 反洗时, 细颗粒冲出滤池 满足粗颗粒膨胀要求,
d 80 k80 反映滤料颗粒的均匀程度。 d10
1
1 2 3 4 5
6)滤料层的孔隙率
滤料层的孔隙率指整个滤层中孔隙总体积与整个滤层的 堆积体积之比。 测定方法:取一定量的滤料,在105℃下烘干称重,并用 比重瓶测出其密度。然后放入过滤筒中,用清水过滤一段时 间后,量出滤层体积,则孔隙率为
G m 1 V
式中,G ——烘干后的滤料, g; ——滤料的密度,g/cm3;
k80大(粗细相差大),对过滤和反冲洗不利。
,滤层含污能力减小 过滤时,杂质积在表层 粗颗粒洗不净 满足细颗粒膨胀要求, 反洗时, 细颗粒冲出滤池 满足粗颗粒膨胀要求,
K80愈大, 表示粗细颗粒尺寸相差愈大, 颗粒愈不均匀, 这时对过 滤和冲洗均不利。 因为K80较大时, 过滤时滤层含污能力减小; 反冲洗时, 为满足粗 颗粒膨胀要求, 细颗粒可能被冲出滤池, 若为满足细颗粒膨胀要求, 粗颗粒将得不到很好清洗。 如果K80愈接近于1, 滤料愈均匀, 过滤和反冲洗效果愈好, 但滤料 价格提高。 砂滤池控制K80=2.0左右。 (2)在生产中常用dmax、dmin、k80控制滤料粒径分布。 采用有效粒径法筛选滤料。
表7-1 现代慢滤池的适用的进水条件与出水水质
适用的进水条件
浊度10ntu以下; 总大肠菌类 10~1000个 /100mL; 藻类不太多; 10000人以下的给 水处理
出水水质
细菌的去除效率
颗粒物去除效率
小于1.0ntu 总大肠菌类<1个 /100mL
细菌总数99% 能去除逗号弧菌 (Vibrio comma)
2 当颗粒与滤料表面接触或接近时,依靠哪些力的作用,使 它们粘附于滤料表面上—这涉及粘附机理。
颗粒迁移 滤料孔隙的水流一般属于层流状态,被水流挟带的颗粒随着水流流线运 动,它之所以会脱离流线而与滤料表面接近,完全是物理—力学作用。 拦截:颗粒沉速较大时,处于流线中的颗粒会直接碰到滤料表面,产生拦 截作用。 惯性:颗粒具有较大惯性时,可脱离流线与颗粒表面接触。 扩散:颗粒较小,布朗运动叫剧烈时,会扩散到滤料表面。
1
6 2
13
11
10 5 4 12 14
7 8 9
3
图 6-3 普通快滤池构造剖视图(箭头表示冲洗水流方向)
1-进水总管;2-进水支管;3-清水支管;4-冲洗水支管;5-排水阀; 6-浑水阀;7-滤料层;8-承托层;9-配水支管;10-配水干管; 11-冲洗水总管;12-清水总管;13-冲洗排水槽;14-废水渠
V ——滤料层的堆积体积,cm3。
石英砂的孔隙率(度)一般在0.42左右,无烟煤0.5~0.6, 陶粒0.45~0.60
二 承托层
1 一般由一定级配的卵石组成,敷设于滤料和反冲洗配水系统之间。 2 作用:(1)支承滤料,防止滤料从配水系统中流失 (2)均匀分布冲洗水 3 选用:一般按习惯,不必仔细计算 (1) 大阻力配水系统总厚度约450~500mm (2) 中、小阻力系统总厚度约200mm左右,也可不设
7.3
颗粒滤料和承托层
一 滤料 1 要求 1)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防止冲洗时,滤料产生严重磨损和破碎现象。 2)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以免滤料与水产生化学反应而恶化水质,尤 其不能含有对人体健康和生产有害的物质。 3)具有一定的颗粒粒度级配和适当的孔隙率,尤其外形近于球形的颗粒 孔隙率大,表面比较粗糙者,其比表面积较大。 此外,滤料应尽量就地取材,货源充足,价廉。 2 种类: 在单层滤料中,目前常用的滤料是石英砂;在双层、多层滤料中常用的 还有无烟煤、石榴石、钛铁矿、磁铁矿、金刚砂等。 活性炭滤池中,使用粒状活性炭; 硅藻土滤池中,用硅藻土; 轻质滤料(聚苯乙烯塑料珠、陶粒等) 双层和多层滤料效果较好,但无烟煤、磁铁矿、石榴石等滤料来源和加 工尚有一定困难,价格比较贵。
优缺点: 优点:水质好,能去除细菌、病毒分别达98~99%, 可直接饮用。
缺点:生产效率太低,占地面积大。 如生产量为2000m3/h的水厂,需占滤池面积2000/0.2= 10000㎡=1公顷。 慢滤池砂的清洗很费时间,很费人工,劳动强度大。
二 快滤池
经历60年后于1884年被提出,其特点有: 1) 原水必须加混凝剂,经混凝处理之后过滤才能有效地去除浑浊度。 2) 去除浊度不是靠筛除颗粒作用,而是靠接触絮凝作用。因为过滤时, 在砂粒孔隙内的水流都是层流状态,而层流产生速度梯度,会使微小的 矾花不断旋转,亦使矾花跨过流线向砂粒表面运动,当矾花接触砂粒时, 如果彼此间有足够的吸力,就被吸附去除了,而加混凝剂,压缩双电层 作用就为加强颗粒间的范德华引力创造了条件。构造如下图:
3)最大粒径、最小粒径
表7-2 滤料级配与滤速
滤料组成 类别 粒径 (mm) 不均匀系数 K80 <2.0 <2.0 厚度 (mm) 700 300~400 滤速 (m/h) 7~9 强制滤速 (m/h) 9~12
单层石英砂 滤料
dmax=1.2 dmin=0.5
无烟煤 dmax=1.8 dmin=0.8 石英砂 dmax=1.2 dmin=0.5 无烟煤 dmax=1.6 dmin=0.8
1 构造 进水系统、过滤系统、集水系统、反洗系统 H滤层=0.7~0.8m; d=0.5~1.2mm K80=d80/d10=2.0左右; H水深=1.5~2.0m 进水浊度一般在10NTU左右,出水可达饮用水标准。 V滤速=8~12m/h(滤池的产水量用滤速表示)滤速是指 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上的过滤水量,单位为m3/(m2 h)或m/h。 2 工作过程 (1)过滤过程: (2)反冲洗过程: 快滤池的工作周期:从过滤开始到冲洗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快 滤池的工作周期。一般12~24小时,它直接关系到滤池的实际工作时 间和冲洗水量的消耗。 过滤周期:从过滤开始到过滤结束。 如何提高滤速和延长工作周期,一直是过滤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