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综合题答题模板(二)原因措施类课件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综合题答题模板(二)原因措施类课件
因。(10 分)
T37(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
由。(6 分)
2016
T36(2)表 1 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
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 1。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
全国 Ⅱ卷
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5 分) T36(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 因。(4 分)
T36(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
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 分)
全国 Ⅰ卷
T36(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 分)
T37(4)说明从 2 300 米至 2 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
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 分)
T36(2)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 污染严重的原因。(6 分)
全国 T36(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 分)
Ⅲ卷 T37(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6 分)
T36(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
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
因。(8 分)
全国 Ⅰ卷
T36(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 100 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 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6 分) T37(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
全国 Ⅱ卷 2018
全国 Ⅲ卷
T37(1)读上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 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 分)
T37(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 分)
T37(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 分)
T37(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 分)
1.命题特点 原因措施类设问是非选择题中最常见的设问类型,是对试题材料 或情境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或可持续发展 的实施进行的设问,从思维角度来看是对地理问题或现象进行研究、 判读的分析或推理。 2.解答思路 (1)原因类问题及其解答思路 原因类问题在近几年来的全国卷中出现频率最高,常见命题形式 是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 问,设问方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 (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解答的一般思 路如下:
T36(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பைடு நூலகம்促进经济进 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 分)
T37(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6 分)
T37(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 高的原因。(6 分)
全国 T36(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6 分) Ⅲ卷 T37(3)分析 8 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 分)
五年命题统计
全国 Ⅰ卷
T36(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 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8 分)
T36(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 因。(4 分)
T37(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 原因。(6 分)
2019
全国 Ⅱ卷
T36(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 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 分)
①获取地理信息,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认真研读题干 材料,根据题目问题的要求,弄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 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明确分析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 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 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等方 面分析。
T37(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 分)
T37(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 分)
全国 Ⅲ卷
T36(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 分) T37(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 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 分)
③答案组织要点化。在做好作答准备工作后,要精心组织语言, 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清楚层次,规范书写。
(2)措施类问题及其解答思路 常见措施类问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承接式发问,即前一问题设 置为分析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成因,接着提问相应解决措施;一种是 直接发问,前面没有铺垫,直接就某一问题提出解决或改善措施。 解答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 ①明确“问题”,査找“原因”;发现“优势”,扬长避短。即使题目中没 有对原因的考査,在解答时也应先找出产生问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 原因,区域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所以应主要从人为方面寻找原 因。发现材料中所显示的“优势”。 ②根据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依据优势条件,采取因地制宜 的措施,扬长避短。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 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全面,有针对 性、合理性。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试题中的限定条件。
全国 Ⅰ卷 2015
全国 Ⅱ卷
T36(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 分) T36(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 分) T37(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 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 分) T37(2)图 a 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 因。(8 分) T37(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 简述原因。(6 分) T37(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 分) T37(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 分)
2017 全国
T36(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 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 分)
Ⅱ卷 T37(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
的自然原因。(8 分)
T37(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 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 成本高的原因。(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