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企业国有资产法》讲座ppt课件
《企业国有资产法》讲座ppt课件
1.企业国有资产及国家出资企业财产处置行 为的法律效力
(1)应区分企业国有资产处置与国家出资企 业财产处置两个行为。
前者更多应体现为国家出资企业出资人权益 的处置行为,多为出资人决定,具体见国资 法第三十一条、第四十条、第五十三条。
6
第三十一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 合并、分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 债券,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由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
产处置程序性规定相衔接;
10
2.国家出资企业对外投资而形成的企业中股 东代表权利行使问题
(1)国家出资企业对外投资而形成的企业中 股东代表与该企业治理机构相关人员法律性 质之别
前者应属于股东代表,即国家出资企业代表, 其主要行使股东权利并承担相应职责;后者 应属于国家出资企业对外投资而形成的企业 治理机构人员,即该企业董事会、监事
13
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 结果及时报告委派机构。
第七十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 代表未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履行职责,造成 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属于 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3)股东代表权利行使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办法
股东代表权利的模糊,易产生股东代表超越
8
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分配利润,以及 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遵守法律、 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不得损害出 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
(2)普通事行为法律效力认定与该两种行 为法律效力认定的关系
普通商事行为法律效力认定的法律依据为
《合同法》,无效认定多适用“违反法律、
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行为无效,而最高法
对其
9
解释为“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并强化规 范的等级层次,应为人大制定的法律或国务 院制定的法规。由于《国资法》以上规定是 否为效力性强制规定存在争议,且国有资产 处置程序多为规章或地方性法规规定,在司 法实践中即会出现普通商事行为与国有资产 处置程序的冲突。
(3)以上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
在普通商事合同中设置前提条件,与国有资
15
(1)两者之间的关系。国家出资企业与其对 外投资企业之间,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一人 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参股公司、国有控股公 司等等,本质应为股东与公司之间关系,应 注意保持国家出资企业与其对外投资企业之 间相互的独立性。
(2)股东对其所投资公司,或为股份有限公 司、或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均对所投资公 司承担有限责任,但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及
第四十条 企业改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由履 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或者由公司股东会、 股东大会决定。
第五十三条 国有资产转让由履行出资人职 责的机构决定。
7
后者多体现为国家出资企业对其独立法人财 产的处置行为,多为经营人决定,具体见国 资法第十六条、第三十条。 第十六条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和 其他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 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三十条 国家出资企业合并、分立、改制、 上市,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 进行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
11
监事会成员及经理,其主要行使企业高层管 理人员权利并承担相应职责。主要区分为劳 动关系的建立。
在实践中建议两种身份的叠合,且在该企业 章程中对董事会的达建多适用各股东分别任 命,而非股东会选举。
(2)股东代表权利的范围 股东代表权利基本应围绕股东会的进行而确
定,可以分为实体性的权利,具体为对股东
16
及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可能因滥用公司独立 人格而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称 之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 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 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企业国有资产法》讲座 李勇
1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背景及核心 内容
1.《国资法》的立法背景 公司独立法人财产权的确立必须明确企业国
有资产出资人与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国家 出资企业出现的“所有者缺位”的难题需解 决;《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 立法等级层次较低不宜解决国有资产方面法 律适用冲突。
4
事会及经理等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监管人”,即对国家出资企业的出资人、
经营人、管理人的行为进行外部监管的主体。 “施法人”,即对国有资产进行行政管理,
且对国有资产纠纷实施各种解决途径的提供 者,具体应为相应的执法机构及法院。
5
二、在司法及经营活动实践中针对国资法常 见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12
会议各项决议的表决权;程序性的权利,具 体为对股东会会议提议、召集、决议各项程 序提出异议的权利;弥补性的权利,具体为 对股东会会议决议提出无效、撤销的权利。 具体可参见国资法第十三条、第七十条。
第十三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 东代表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 股公司召开的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 应当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提出提案、发表意
14
范围而行使权利,宜采用委托书明确具体范 范围;股东代表怠于行使权利,而致使股东
利益受到损害,宜采用出资企业制定股东代 表工作规程方式解决;股东会与董事会在经 营职权范围上的模糊,导致出资企业经营决 策范围上的混乱,宜在出资企业章程中将股 东会与董事会经营职权进行具体化分类。 3.国家出资企业与其对外投资企业之间关系 法律问题
2
重点需明确企业国有资产的法定概念,注意 与企业财产相区别。
2.《国资法》中“六人定位”问题应为国资 法中的核心框架
围绕国家出资企业经济关系及所形成的财产 运行应存在六个方面的法律主体而形成相应 的国资法律关系:
“所有权人”,即国有资产及其权益的所有 权人。具体为各级人大或政府。
3
“出资人”,即国有资产所有权人实际权利 行使人。具体应为各级国资委。 “经营人”,即国家出资企业的经营者。具 体为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 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注意与常用“国有企业”概念之别、注意国 有独资公司与一人公司之别。 “管理人”,即国家出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 机构相关人员。具体为国家出资企业董事会、 监